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6)
2023(7060)
2022(5842)
2021(5379)
2020(4479)
2019(10049)
2018(9993)
2017(19458)
2016(10810)
2015(12280)
2014(12427)
2013(12468)
2012(11991)
2011(10986)
2010(11587)
2009(10987)
2008(10941)
2007(10027)
2006(9508)
2005(8461)
作者
(31647)
(26228)
(26105)
(25242)
(16586)
(12399)
(12151)
(10016)
(9995)
(9467)
(8922)
(8896)
(8498)
(8361)
(8188)
(7964)
(7761)
(7676)
(7637)
(7531)
(6690)
(6444)
(6348)
(5969)
(5950)
(5919)
(5900)
(5872)
(5323)
(5149)
学科
(50457)
经济(50408)
管理(27735)
中国(20968)
(20752)
地方(17826)
方法(16215)
数学(14670)
数学方法(14515)
(13937)
企业(13937)
(13715)
(10887)
(9702)
地方经济(9475)
环境(9260)
业经(9234)
(9055)
银行(9052)
(8778)
农业(8705)
(8606)
(7991)
(7786)
贸易(7775)
(7729)
金融(7727)
(7433)
城市(7414)
(7085)
机构
大学(157976)
学院(157010)
(64340)
经济(62438)
研究(57237)
管理(55637)
理学(45741)
理学院(45011)
中国(44995)
管理学(44283)
管理学院(43957)
(36339)
科学(33632)
(32680)
(28110)
中心(26632)
(26603)
(24905)
研究所(24830)
师范(24767)
财经(24665)
北京(23708)
(22063)
(21836)
(21697)
(20958)
师范大学(20185)
经济学(19998)
业大(19090)
经济学院(18078)
基金
项目(95601)
科学(75526)
研究(73244)
基金(67546)
(57886)
国家(57414)
科学基金(48887)
社会(46795)
社会科(44322)
社会科学(44314)
(37239)
基金项目(36213)
教育(33555)
(32298)
编号(30840)
自然(29456)
自然科(28665)
自然科学(28656)
自然科学基金(28041)
资助(26667)
成果(26159)
课题(22837)
(22414)
重点(21806)
(20931)
国家社会(19110)
发展(18725)
(18619)
(18611)
(18456)
期刊
(80507)
经济(80507)
研究(56669)
中国(35631)
(22588)
教育(22416)
管理(20755)
科学(19503)
(18920)
学报(18810)
(18170)
金融(18170)
大学(14690)
技术(14026)
问题(13150)
业经(12990)
学学(12934)
农业(12600)
经济研究(12134)
财经(11887)
图书(10871)
(10330)
(10141)
资源(9004)
城市(8850)
(8814)
现代(8392)
书馆(8384)
图书馆(8384)
理论(8152)
共检索到258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士谋,陈振光,陈彩虹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由于城市的空间区域不断扩大、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的集聚、产业集群转型与重组及其交通信息网络化等等因素的汇合与相互依存,给我国许多大城市地区带来新的问题与新的现象。如何规划与建设这些大城市的区域空间是21世纪"城市时代"越来越突出的大问题。文章就我国大城市区域的空间规划与建设形势、有关理论与创新理念及其策略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有益的探索,期望相关的学术争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静远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行动指南,是超大城市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谋划城市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指导和约束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超大城市的现实问题,本文对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推动超大城市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晓玲  赵雲泰  贾克敬  
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个国家空间战略与政策的最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袤的国土空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化,在支撑经济总量迈入世界第二的同时,因长期以来国土空间开发缺乏顶层设计而带来的空间矛盾与冲突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晓玲  赵雲泰  贾克敬  
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个国家空间战略与政策的最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袤的国土空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化,在支撑经济总量迈入世界第二的同时,因长期以来国土空间开发缺乏顶层设计而带来的空间矛盾与冲突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丽思  陈向东  
本文在构建城市区域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极化指数对城市区域的创新极化进行了量化研究,并以1998-2007年的城市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城市区域创新空间极化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区域内,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且尤以成渝地区最为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次之,京津冀极化度最低。进一步研究极化指数增速的变化发现,变化趋势呈不对称的交替性上升下降运动特征,而且增速逐步趋近于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乌拉尔·沙尔赛开  孙平军  宋庆伟  
从脆弱性与城市规模—密度—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对我国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追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佳模式其实质就是探寻理想的城市规模—密度—形态,并最终归结于城市规模—密度—形态的规划调控;大城市脆弱性可以看成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的反向效用函数关系式,分析城市规模—密度—形态与大城市脆弱性之间的互动关联,为探寻最佳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划调控方向。结果表明适中规模和密度的组团式布局模式是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的最佳选择;而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法制性、政府职能的转型以及有关制度安排如征地制度和政府绩效考核体制等的完善是实现这种模式的有效保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乔  龚志坚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税源也加速向城市集中,尤其是向大城市集中。所以,在客观上要求集中管理资源,将税收的管理重心向大城市转移,将税收管理的资源向大城市倾斜,逐步实现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集约化管理。目前,大城市的税收征管由于存在各种问题而导致征管效率的较大损失。制约大城市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相对而言,征纳交易费用、征管资源配置、税收服务体系建设应是三大关键因素。节约征纳交易费用、科学配置征管资源和完善税收服务体系是提升大城市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靳晓雯  张宇  
当前,学界对空间规划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梳理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分析现行空间规划体系的不足,提出改进策略;第二,借助分析"多规合一"问题来阐述空间规划体系的转型与重构。但这些研究一是结论比较宏观,概念性成果居多,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对空间规划的认识差异较大,空间规划体系并未理顺。同时当前研究中针对具体层次的空间规划研究尚属空白。基于此,笔者在梳理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上,以土地管理为分析视角,讨论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司劲松  
构建我国科学的空间规划体系,有利于保护和优化利用空间资源,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空间规划体系要明确各类空间性规划的定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终结边界不清、交叉重叠、矛盾冲突的局面,形成相互支撑、和谐有序的有机整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德凯  黄亚平  
文章就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中"社会绩效"缺失的现象,进行一定的剖析和研究,并着重指出研究重大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社会影响的重要性。文章归纳出重大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的社会影响主要集中在"物质空间环境建设"和"目标人群的益损状况"领域,并对影响领域中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社会居住隔离状况、开敞空间的共享性以及社会目标人群的益损差别性和原居民权益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矫镅  张沛  孙海军  
城乡一体化及其空间规划是缩小城乡差距、塑造城乡可持续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榆林中心城市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空间结构发展特征,通过建立与运用AHP评价指标体系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进行解析。继而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模式,提出新形势下榆林中心城市区域城乡一体化适宜的空间规划策略,以此推进榆林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最终从根本上消灭城乡二元结构、破解城乡区域经济、生态、社会一体化难题。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弘  赵燕霞  张西玲  
发展设计服务业对提升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北京设计服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平面设计等若干重点领域,但还有待提升。北京要通过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措施,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设计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开泳  陈田  
在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和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以广州市近年来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为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如保持历史文脉,相似相融;小区合并、大区分解;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对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做了大胆探索;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衔接等。分析了现行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国有资产的流失、行政设施的浪费、缺少经济推动的引导、行政区划面状蔓延而缺少长远规划和整体协调,并就我国现阶段大城市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思路和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宏婷  张京祥  陈眉舞  
从介绍国际大城市在构建“多中心”空间结构方面的经验入手,对国际大城市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多中心”空间结构成长的复杂环境,提出中国大城市进行“多中心”空间重组的五大规划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汤正刚  
近几年来不断涌现的“文明城市”、“先进乡镇”和各种模范街区或乡村的工作实绩表明。社区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两个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能否真正落实、公民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社区建设是决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否发挥和社会秩序能否稳定的一项基础建设。一、社区与社会假定可以把“社区”看成“由占据同一地域并享有共同文化的相互作用的许多人组成的群体”,所谓“社会”则是一个以社会化的人为主体,以特定地域为生存发展空间、以一定的文化为共同特征、以社区为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