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6)
- 2023(2595)
- 2022(2213)
- 2021(2197)
- 2020(1864)
- 2019(4098)
- 2018(4256)
- 2017(9416)
- 2016(5154)
- 2015(5928)
- 2014(5904)
- 2013(5982)
- 2012(5874)
- 2011(5467)
- 2010(5731)
- 2009(5612)
- 2008(5644)
- 2007(5158)
- 2006(4931)
- 2005(4598)
- 学科
- 济(21200)
- 经济(21177)
- 管理(15243)
- 业(13948)
- 企(10314)
- 企业(10314)
- 中国(9481)
- 方法(9319)
- 数学(8501)
- 数学方法(8478)
- 制(8159)
- 农(7530)
- 财(6809)
- 银(5709)
- 银行(5707)
- 体(5540)
- 行(5538)
- 贸(5291)
- 贸易(5285)
- 易(5211)
- 体制(4704)
- 业经(4547)
- 税(4266)
- 融(4216)
- 金融(4216)
- 税收(4056)
- 收(4019)
- 农业(4010)
- 制度(3813)
- 度(3813)
- 机构
- 大学(78767)
- 学院(77727)
- 济(35101)
- 经济(34348)
- 管理(29183)
- 研究(26090)
- 理学(24367)
- 理学院(24150)
- 管理学(23953)
- 管理学院(23805)
- 中国(22129)
- 财(20712)
- 京(17078)
- 财经(15437)
- 经(13866)
- 科学(12735)
- 所(12709)
- 北京(11566)
- 财经大学(11425)
- 江(11370)
- 中心(11360)
- 经济学(11153)
- 研究所(10963)
- 经济学院(10198)
- 范(9756)
- 师范(9711)
- 农(9399)
- 院(9379)
- 州(9333)
- 商学(8215)
- 基金
- 项目(41177)
- 研究(33793)
- 科学(32067)
- 基金(29433)
- 家(24500)
- 国家(24294)
- 社会(21961)
- 社会科(20741)
- 社会科学(20734)
- 科学基金(19933)
- 教育(15571)
- 基金项目(15128)
- 省(14838)
- 编号(14747)
- 成果(13519)
- 划(12956)
- 资助(12073)
- 部(10411)
- 自然(10409)
- 课题(10182)
- 自然科(10064)
- 自然科学(10058)
- 自然科学基金(9864)
- 性(9406)
- 重点(9176)
- 教育部(9159)
- 制(9152)
- 项目编号(9087)
- 发(9043)
- 国家社会(9017)
共检索到125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培培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要大量土地来养活庞大的人口。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长期面临着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一方面导致我国大量耕地被毁,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河道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恶化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加重了面源污染危害。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大批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使我国水土流失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更为显著,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已经呈现出“双下降”的积极态势,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方经济社会也步入可持续发展正轨。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水土保持率达到75%。《意见》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设定了新目标,必将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大力推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培培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要大量土地来养活庞大的人口。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长期面临着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一方面导致我国大量耕地被毁,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河道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恶化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加重了面源污染危害。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大批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使我国水土流失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更为显著,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已经呈现出“双下降”的积极态势,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方经济社会也步入可持续发展正轨。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水土保持率达到75%。《意见》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设定了新目标,必将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大力推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钦 孔令军
福建省是我国东南部沿海多山省份,水土流失区域分布较广,流失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22个重点县。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进行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治理 福建省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每年有100多亿吨沃土付诸东流,相当于卷走至少1000万亩耕地上的一尺厚肥沃的耕作层。■长期以来,我们继承了大禹治水的经验,重治水轻治山,但山水相连,没有青山哪有绿水?■“种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天枝
我国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土壤沙漠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每年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频繁地席卷大半个中国,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指出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旱灾害频繁,而且影响到各个产业的发展。本文列举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意在唤起人们对水土流失危害的重视,并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将水土流失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韩冰
利用集水区法和径流小区法,在黄龙山南缘宜川县森林区研究了人工油松林不同处理的系统容量和人工油松林集水区、荒坡灌草集水区的系统容量.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不同处理的系统容量有显著差异,容量的大小顺序是:采伐林木保护好草灌层和枯枝落叶层、自然油松林、去掉枯枝落叶层、农地.不同集水区系统容量也有差异,尤以No.1集水区系统容量最大.分析得出,系统容量与降水量呈线性函数关系且相关性显著(α=0.005).
关键词:
水土流失,系统容量,油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永红 高照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但由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固有的脆弱,长期以来,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水土流失严重,资源被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两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恶化生态环境、引发黄河水患、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危害农业生产、导致贫穷落后的危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秀林
湖北省保康县确立"生态立县"战略,近年来整合各类资金10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对森林植被实行封禁管护,实施退耕还林23万亩,植树造林48万亩,管护天然林137万亩。对矿山企业锁定开采面积、锁定弃渣堆放场。2014年保康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44.5%提高到79.3%,昔日的穷山恶水正变为青山绿水。2015年保康县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图为马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辜胜阻 侯伟丽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除了由工业污染造成的臭氧层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之外。还有水土流失、沙漠化、森林植被减少等所谓的“欠发达的环境问题”。近年来 ,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不仅成为长江下游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而且还危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加快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治理的进程 ,本文提出政府要从制度创新、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等多方面入手 ,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道龙 毕于运 陈印军
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 ,河流输沙量连年增加 ,导致河道、湖泊淤塞 ,蓄洪行洪能力减弱 ,抗洪压力增大。植被破坏和顺坡开垦是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增加的主要人为因素 ;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种草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蔡立雄 郭熙保
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中国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科研工作者总结出了小流域治理模式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法,在过去较长时间里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恢复与农业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今天,这种模式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增加方面遇到较大困难,进一步治理与治理成果的巩固面临诸多困境。为提高生态恢复效果并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有必要改变原有的人地捆绑的治理模式与以乡村为中心新农村建设思路,实施以城带乡和小县大城思路,形成以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带若干个县域中心城镇,辅以部分宜居宜业的富有人文与经济价值的中心村镇的网络型人居与产业结构。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城镇化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涂成悦 龙贺兴 刘金龙
基于国际上森林景观恢复的理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多元治理主体、生计改善、技术选择、社区参与之间是如何相互融合与适应以实现生态和民生效益。研究表明,达成治山治水与治贫相结合的共识、各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因地制宜的整体性技术选择、协调生态与人的需求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景观恢复需要在社区参与、治理进度、乡土知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锡桐 王遵
文章认为,长江上游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生态经济区,但目前该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已成为整个长江流域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障碍。文章指出,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由于长江上游是我国最大的贫困区,因贫困而导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又进一步加剧贫困的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怀庭 刘兴昌 杨海娟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个世纪治理的反思 ,认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是解决水土流失加剧及环境恶化的根本。同时 ,文章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在区域综合发展、机制创新、资金筹措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治理 反思 机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