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5)
- 2023(9178)
- 2022(8087)
- 2021(7363)
- 2020(6433)
- 2019(14965)
- 2018(15127)
- 2017(30017)
- 2016(16474)
- 2015(19113)
- 2014(19798)
- 2013(19929)
- 2012(19197)
- 2011(17865)
- 2010(18453)
- 2009(17521)
- 2008(17545)
- 2007(16209)
- 2006(14560)
- 2005(13522)
- 学科
- 济(91260)
- 经济(91183)
- 管理(44968)
- 业(41198)
- 方法(34860)
- 企(31609)
- 企业(31609)
- 数学(30937)
- 数学方法(30709)
- 中国(22672)
- 农(20724)
- 地方(20499)
- 财(18929)
- 学(16853)
- 制(16576)
- 业经(16156)
- 贸(15010)
- 贸易(15002)
- 易(14498)
- 银(13693)
- 银行(13668)
- 地方经济(13588)
- 农业(13486)
- 行(13091)
- 融(12768)
- 金融(12766)
- 和(12072)
- 环境(11531)
- 体(11263)
- 理论(11124)
- 机构
- 学院(256566)
- 大学(256242)
- 济(116943)
- 经济(114456)
- 管理(92640)
- 研究(89311)
- 理学(77675)
- 理学院(76781)
- 管理学(75580)
- 管理学院(75091)
- 中国(69823)
- 财(55013)
- 京(54551)
- 科学(52015)
- 所(46875)
- 财经(42975)
- 研究所(41694)
- 江(40800)
- 农(40734)
- 中心(40377)
- 经(38534)
- 经济学(37669)
- 北京(35442)
- 业大(34392)
- 经济学院(33868)
- 范(33226)
- 师范(32940)
- 州(32370)
- 农业(32019)
- 财经大学(31305)
- 基金
- 项目(149815)
- 科学(115517)
- 研究(112760)
- 基金(105826)
- 家(90499)
- 国家(89708)
- 科学基金(74938)
- 社会(70612)
- 社会科(66790)
- 社会科学(66769)
- 省(58774)
- 基金项目(55509)
- 教育(52055)
- 划(48781)
- 编号(47718)
- 自然(45383)
- 资助(44845)
- 自然科(44162)
- 自然科学(44146)
- 自然科学基金(43334)
- 成果(40437)
- 发(34125)
- 部(33906)
- 重点(33859)
- 课题(33136)
- 创(30009)
- 性(29271)
- 教育部(29035)
- 国家社会(28686)
- 大学(28566)
- 期刊
- 济(141394)
- 经济(141394)
- 研究(83949)
- 中国(49771)
- 财(43242)
- 农(37070)
- 学报(36062)
- 管理(34168)
- 科学(32705)
- 融(27095)
- 金融(27095)
- 大学(26948)
- 教育(25851)
- 学学(25186)
- 农业(24433)
- 经济研究(23639)
- 技术(23581)
- 财经(22460)
- 业经(21373)
- 经(19485)
- 问题(19138)
- 贸(15980)
- 技术经济(15118)
- 统计(13991)
- 商业(13630)
- 理论(13515)
- 国际(13368)
- 业(12618)
- 图书(12331)
- 经济问题(12185)
共检索到403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敏倩
外需与内需拉动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导向政策数十年不变、国际产业转移推动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以及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影响。该文针对外需与内需拉动失衡的现象与原因,提出以下矫正二者失衡的路径: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实行稳步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外贸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适度的外需拉动力;从分配源头入手,积极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加强公共财政建设,推进公共消费水平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我国已是一个经济大国,内需应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外需快速增长给我国央行货币发行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带来挑战,使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做到良性循环。要建立起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进行出口战略性调整,"消解并转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均衡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卢万青 张伦军
文章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视角分析我国内外需失衡的根本性原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远落后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导致我国内需不足。同时,引起我国投资和消费失衡,使我国过剩产品依赖于外需。为此,文章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内外需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生产规模的不断快速扩张是导致我国内外需失衡的原因,应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内外需失衡问题。
关键词:
内需 外需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飞 孔伟
经济结构失衡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解决好结构问题。本文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需求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要素投入结构失衡、城乡结构失衡及区域结构失衡,并从土地制度的视角分析了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本文研究认为,现行土地制度是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制度成因,要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失衡问题,必须改革土地制度。
关键词:
经济结构失衡 土地制度 成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晓波 邢戬
本文在永久收入假说和新古典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家庭、企业和地方政府行为对高房价的产出增长和经济结构失衡影响效应进行模型分析,从中发现,高房价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支出从而促进总产出增长,这种模式会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利用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结论,得出高房价对消费、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变量均只产生短期的微弱影响,这种短期影响表明依靠高房价来刺激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依靠房地产业来刺激经济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方式,短期内虽能刺激经济,从长期看却会损害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
高房价 结构失衡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志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不断累积,对外负债规模持续扩张,逐步形成金融市场导向的债务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美国净国际投资头寸虽然为负值,但绝对数额却小于经常账户逆差累积值,保持相对平稳。传统的贸易调整渠道已不足以充分解释美国外部失衡现象。由汇率变动和资产价格变动引起的估值效应调整渠道发挥了重要的辅助调节作用。估值效应还是美国对外资产收益率和对外负债回报率产生长期系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二者均可分解为投资收入收益率与资本利得收益率二部分。美国对外资产收益率高于对外负债回报率,是美国作为净债务国
关键词:
估值效应 美国对外负债 美国外部失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世勇
此次全球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金融全球化和产业高端化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背景下发生的,其对世界经济和利益格局的影响必然和上世纪初的大危机一样深远。因此,从制度机理和资本利益冲突的层面分析此次危机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认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玉华 李锋
主权财富基金与世界经济失衡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世界经济失衡的加剧为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巨额的剩余外汇储备,因此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产物。稳定型主权财富基金将新兴经济体大量的剩余外汇储备主要以购买国债的形式流回了美国,对增强世界经济失衡的持续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收益、高风险"的战略型主权财富基金将使得那些原本流入美国国债市场的外汇储备转向日本、欧洲、新兴国家等风险资产市场,从多种途径对世界经济失衡的调整做出贡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尧成
通过构建一个SVAR模型并进行冲击分解,探讨了影响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两个核心变量——经常账户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结构性冲击及其传导机制。在进行冲击分解时,不仅考虑了宏观政策的冲击,也从微观上考虑了消费者的偏好冲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消费者的偏好冲击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货币冲击能够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提供合理的解释,而风险溢价冲击能够解释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卫平 钟表
笔者从全球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近期加剧与次贷危机爆发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球经济失衡与平衡、再平衡的进程进行了探讨。世界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使之从反映南北经济关系演化为经常账户的不可持续,本次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次贷危机的爆发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全球金融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全球经济失衡实质。次贷危机既是对此前全球经济失衡过度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反映,也是对过度失衡进行的破坏性调整和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再平衡的实质是对原有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模式进行调整,前者是质变,后者是量的调整而不是质的改变。人民币汇率不是再平衡的工具,对美元大幅升值单方...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次贷危机 平衡 再平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万青 张伦军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出口波动会通过影响投资、消费而放大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长期内,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情况,提出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需 外需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汉儒
次贷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失衡根源与再平衡的研究重要性凸显。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研究框架,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系统性缺陷——"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决定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而该体系又通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传导机制造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局面。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源在于美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因此,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与美国政治决策机制的改革只是同一逻辑的不同表述。当前再平衡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是,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海华
文章首先使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货币过剩法度量了1994~2010年期间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结论为:以广义货币过剩指标衡量的我国货币流动性呈现短缺与过剩交替的周期性波动状态。基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基本稳定的实证结论,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主要源于货币供给变化,最后结合199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从过剩到短缺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流动性失衡 货币过剩法 货币需求函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成一
当前,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在我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性变革时期,还存在着许多劳动关系失衡的现象。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关系的核心问题。企业劳动关系失衡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不利于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产生除了有市场经济本身的原因外,还有国家管理方面的原因,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劳动关系失衡 管理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沙占华
我国当前的劳资关系表现为强资本弱劳动的失衡格局,劳资关系的失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较为复杂,既受经济全球化下强资本弱劳动的总体格局的影响,也与我国特定的政策制度有关。消除劳资关系失衡,要在改进制度、构建劳资两利的环境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失衡 原因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