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
- 2023(1946)
- 2022(1761)
- 2021(1795)
- 2020(1731)
- 2019(3966)
- 2018(4338)
- 2017(9560)
- 2016(5161)
- 2015(6094)
- 2014(6214)
- 2013(6509)
- 2012(6376)
- 2011(5902)
- 2010(6144)
- 2009(6055)
- 2008(6006)
- 2007(5506)
- 2006(5188)
- 2005(4812)
- 学科
- 济(23470)
- 经济(23448)
- 管理(14093)
- 业(13393)
- 方法(12010)
- 数学(11175)
- 数学方法(11103)
- 企(9505)
- 企业(9505)
- 中国(8940)
- 制(6693)
- 财(6413)
- 农(6363)
- 贸(5958)
- 贸易(5954)
- 银(5890)
- 银行(5887)
- 易(5875)
- 行(5688)
- 融(4616)
- 金融(4616)
- 税(4149)
- 体(4006)
- 税收(3936)
- 收(3907)
- 农业(3685)
- 业经(3651)
- 度(3594)
- 制度(3589)
- 出(3557)
- 机构
- 大学(84496)
- 学院(82703)
- 济(38339)
- 经济(37560)
- 管理(31017)
- 研究(27628)
- 理学(26135)
- 理学院(25873)
- 管理学(25468)
- 管理学院(25312)
- 中国(23346)
- 财(20684)
- 京(18348)
- 财经(16218)
- 科学(14684)
- 经(14597)
- 所(14219)
- 经济学(12525)
- 北京(12512)
- 研究所(12434)
- 中心(12154)
- 财经大学(12037)
- 江(11559)
- 经济学院(11537)
- 范(10386)
- 师范(10320)
- 农(10007)
- 院(9811)
- 州(9495)
- 业大(9160)
- 基金
- 项目(45247)
- 科学(35102)
- 研究(35025)
- 基金(32998)
- 家(27826)
- 国家(27624)
- 科学基金(22613)
- 社会(22233)
- 社会科(21091)
- 社会科学(21088)
- 基金项目(16932)
- 教育(16248)
- 省(15851)
- 资助(14888)
- 编号(14763)
- 划(14250)
- 成果(13306)
- 自然(13256)
- 自然科(12846)
- 自然科学(12842)
- 自然科学基金(12599)
- 部(11432)
- 课题(10029)
- 重点(10029)
- 发(9939)
- 教育部(9894)
- 人文(9380)
- 性(9347)
- 社科(9189)
- 国家社会(9147)
共检索到128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纯威 罗瑞琼
文章对造成我国外部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估。定量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的外部失衡主要是内生性和外源性的,是国内外实质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在短期内不可能靠调控政策完全消除,强行消除反而不利于经济稳定运行。面对外部失衡的政策重点在于尽力阻断外部失衡向国内经济传导和对国内经济协调运行构成负面冲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纯威
定量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的外部失衡主要是内生性和外源性的,是国内外实质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短期内不可能靠调控政策完全消除,强行消除反而不利于经济稳定运行。面对外部失衡的政策重点应在于尽力阻断外部失衡向国内经济传导和对国内经济协调运行构成负面冲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永友
需求结构变化虽然不存在可以适用于所有经济体的一般变化模式,但从需求结构变化中的收入效应、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依然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依据这些规律,我们构造了居民消费率变化与三类效应之间的关系等式。根据这一等式模拟居民消费率变化趋势对我国需求结构失衡情况进行的评估表明,尽管我国需求结构存在失衡,但失衡程度相对有限,如果剔除水平因素,失衡总体上还是在经济增长可以承受范围之内,其中,居民消费率只是近年来才表现出偏离一般水平的变化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威 舒琪 金山
文章利用G20华盛顿会议提出的评估一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指标体系,对2003~2012年中国总体及内外经济失衡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内部失衡相对偏高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总体失衡依然严重,但自2008年后中国外部失衡正逐步改善,并使总体失衡有所减轻。然而实证检验发现:这一时期中国外部失衡改善仍是一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被动调整,其主要来自刺激经济增长情况下中国财政赤字的增加、国内金融深化程度提升、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及进出口增速减慢,中国需在防范外部失衡调整风险和增加实际利益基础上,以内部失衡治理为主,适当控制外部失衡。
关键词:
G20评估体系 失衡测度 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志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不断累积,对外负债规模持续扩张,逐步形成金融市场导向的债务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美国净国际投资头寸虽然为负值,但绝对数额却小于经常账户逆差累积值,保持相对平稳。传统的贸易调整渠道已不足以充分解释美国外部失衡现象。由汇率变动和资产价格变动引起的估值效应调整渠道发挥了重要的辅助调节作用。估值效应还是美国对外资产收益率和对外负债回报率产生长期系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二者均可分解为投资收入收益率与资本利得收益率二部分。美国对外资产收益率高于对外负债回报率,是美国作为净债务国
关键词:
估值效应 美国对外负债 美国外部失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庞德良 张恒
本文运用1970年到2008年的年度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内外部失衡的因果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发现:(1)日本的内部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呈现短期替代和长期互补效应;(2)在长期和短期,中美和日美贸易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呈现不同的效应方向。然而,在模型中,日本的内部失衡具有外生性;(3)美国的内部失衡是中美贸易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伴随着短期正效应和长期负效应,可以推断,美国的内部失衡间接的导致了中国的内部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国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宋效军 陈德兵 任若恩
世界金融一体化促进各国对外资产与负债迅速增长。资产价格的非预期变化使一国对外净资产更多地暴露于资本收益和损失风险中,因此,如何实现有利于一国外部均衡的估值效应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估值效应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方法进行梳理,并对我国对外净资产变化中的估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存在负的估值效应,表明我国通过经常项目盈余所聚积的大量资源正在不断地向国外无偿转移,这就要求对外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关键词:
对外净资产 估值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尧成
通过构建一个SVAR模型并进行冲击分解,探讨了影响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两个核心变量——经常账户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结构性冲击及其传导机制。在进行冲击分解时,不仅考虑了宏观政策的冲击,也从微观上考虑了消费者的偏好冲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消费者的偏好冲击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货币冲击能够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提供合理的解释,而风险溢价冲击能够解释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通过构建无限期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以封闭经济的稳态均衡为初始状态,引入中间品技术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劳动力数量和贸易关税壁垒四个外生变量,以分析动态均衡条件下国际分工与外部失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开放经济中资本密集型部门的技术进步、金融发展水平提高都会促进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出口,导致境外负债的增加;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并未对国际分工和外部失衡形成影响;当比较优势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会改变比较优势和缓解这种外部不平衡。
关键词:
国际分工 资本流动 外部失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权
外部财富动态为理解全球失衡及其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标准和新视角。与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盈余相对应,我国外部财富由负转正,但是外部财富的价值效应为负。运用外部财富的一个分析框架,对我国外部财富价值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外部头寸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利率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美元实际利率则没有显著的相互关系。外部财富动态分析对于我国内外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外部财富 全球失衡 价值效应 中国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李程
面对当前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借鉴货币主义的研究方法,从货币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了利率和资产价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并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产价格下降可以减低货币需求,抑制外汇储备增加;利率提高后,可以通过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减少外资流入;相对管制利率而言,外汇储备对市场利率的反应更为敏感。政策层面主张适度加息,并重视资产价格的监控和调整。
关键词:
利率 资产价格 外部失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廖泽芳 高维新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和国际资本净流入中心地位,即美国外部失衡模式。在分析国际消费风险分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美国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消费风险分担利益,并利用美国与失衡伙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的跨国消费风险分担程度与其外部失衡相一致: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达国家内部失衡格局中,美国从日本、德国等其他OECD国家获得了消费风险分担的好处;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本轮全球经济失衡中,中国等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美国消费风险的主要分担者。
关键词:
外部失衡 美国 消费风险分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刘澜飚
一国外部失衡调整的渠道主要包括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其中贸易渠道一直是外部调整的主渠道。但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部失衡调整的金融渠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我国外部失衡调整渠道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美国大平稳时期的结束以及中国在近期成为新兴的不成熟的债权国,估值效应等金融调整渠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但究其根源仍在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以及中国特殊的对外资产偏向结构。因此,改革对美元过度依赖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逐步调整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结构是未来我国进行外部调整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估值效应 对外金融资产结构 金融调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传兴
外部经济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管理层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不同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是构成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重要因素,外部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综合运用汇率和货币政策、税收和公共支出政策以及外资与外贸政策以实现外部经济基本均衡的思路与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黄益平 陶坤玉
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中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与常规解释不同,我们认为不对称的市场化以及相关要素市场的扭曲是中国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这种成本扭曲人为地压低了中国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不只是刺激了经济,还带来严重的结构性风险。我们对中国2000年-2009年的要素成本扭曲值进行了估算,发现其与经常账户盈余数量非常吻合。为了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我们建议中国应该采取一揽子改革方案,集中于消除要素市场扭曲。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外部失衡 要素市场 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