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15)
- 2023(18566)
- 2022(15922)
- 2021(14749)
- 2020(12360)
- 2019(28508)
- 2018(28231)
- 2017(54860)
- 2016(29275)
- 2015(33122)
- 2014(32935)
- 2013(32575)
- 2012(30106)
- 2011(27393)
- 2010(27498)
- 2009(25371)
- 2008(24756)
- 2007(21727)
- 2006(19339)
- 2005(17042)
- 学科
- 济(125753)
- 经济(125623)
- 管理(85267)
- 业(82536)
- 企(66842)
- 企业(66842)
- 方法(56130)
- 数学(48634)
- 数学方法(48061)
- 中国(35798)
- 农(34140)
- 财(30387)
- 贸(29103)
- 贸易(29085)
- 地方(28454)
- 易(28182)
- 业经(27823)
- 学(23903)
- 制(22886)
- 农业(22672)
- 银(20533)
- 银行(20492)
- 融(19935)
- 金融(19933)
- 理论(19725)
- 行(19658)
- 环境(19368)
- 技术(19138)
- 和(18963)
- 务(18784)
- 机构
- 大学(422262)
- 学院(421129)
- 济(174718)
- 经济(171098)
- 管理(166553)
- 理学(143937)
- 理学院(142391)
- 研究(140196)
- 管理学(140006)
- 管理学院(139239)
- 中国(105479)
- 京(89728)
- 科学(83619)
- 财(80533)
- 所(69035)
- 财经(64602)
- 农(64160)
- 中心(63407)
- 研究所(62413)
- 江(60831)
- 业大(59874)
- 经(58768)
- 北京(57027)
- 范(56255)
- 师范(55768)
- 经济学(52822)
- 院(51328)
- 农业(49999)
- 州(49793)
- 财经大学(48096)
- 基金
- 项目(282282)
- 科学(222636)
- 研究(209532)
- 基金(204665)
- 家(176899)
- 国家(175383)
- 科学基金(151253)
- 社会(132777)
- 社会科(125934)
- 社会科学(125905)
- 省(109576)
- 基金项目(107827)
- 教育(96941)
- 自然(96910)
- 自然科(94655)
- 自然科学(94632)
- 自然科学基金(92923)
- 划(92130)
- 编号(86265)
- 资助(85012)
- 成果(70043)
- 部(63096)
- 重点(62919)
- 发(62650)
- 课题(59073)
- 创(58416)
- 教育部(54662)
- 创新(54482)
- 国家社会(54478)
- 科研(53687)
- 期刊
- 济(190727)
- 经济(190727)
- 研究(126788)
- 中国(77799)
- 管理(61697)
- 学报(61488)
- 财(59384)
- 农(58208)
- 科学(57381)
- 教育(48064)
- 大学(47727)
- 学学(44745)
- 农业(40733)
- 融(39107)
- 金融(39107)
- 技术(37355)
- 业经(32746)
- 经济研究(31225)
- 财经(31195)
- 经(26665)
- 问题(26009)
- 贸(23658)
- 图书(21419)
- 业(20871)
- 商业(20550)
- 技术经济(20305)
- 理论(20300)
- 国际(20145)
- 科技(18930)
- 统计(18866)
共检索到622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海波 朱华丽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从外贸增长、发展动力、外贸结构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1-2010年的数据,采用AHP方法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后外贸增长指标持续增长,发展动力指标波动明显,外贸结构指标逐年增加,可持续发展指标具有最强的持续转变趋势。最后提出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AHP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张为付
传统国际分工条件下外贸通常被理解为"需求侧",然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发展外贸其实更多的是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所表现出的"外在流转",故而发展外贸的深层次问题,本质上属于参与全球生产即"供给侧"问题。外贸的基本内涵和范畴,也随即演化为既包括传统进出口也包括要素跨境流动等在内的"大外贸"。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简单地将中国纳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来发展对外贸易的传统方式遭遇了巨大挑战,亟待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而究其实质,就是要转变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方式。其中,适应乃至引领当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张为付
传统国际分工条件下外贸通常被理解为"需求侧",然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发展外贸其实更多的是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所表现出的"外在流转",故而发展外贸的深层次问题,本质上属于参与全球生产即"供给侧"问题。外贸的基本内涵和范畴,也随即演化为既包括传统进出口也包括要素跨境流动等在内的"大外贸"。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简单地将中国纳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来发展对外贸易的传统方式遭遇了巨大挑战,亟待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而究其实质,就是要转变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方式。其中,适应乃至引领当前全球价值链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才能在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中更好地实现上述"转变",这客观上要求在"大外贸"内的各领域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启荣
本文界定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水平出现不断上升趋势,外贸发展方式已发生转变;制度变化、技术进步因素与人力资本积累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较大,而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彭波
当前,全球贸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势,极大阻碍了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这一困境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滞后存在一定关系。传统经济学理论指出,贸易盈余有利于一国经济增长,而贸易赤字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实践中鼓励贸易保护主义容易引起国际贸易纷争。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贸易的利益,消除传统理论所造成的误判,有利于打破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国际分工合作的深化。对中国而言,基于传统理论的外贸模式已经面临增长瓶颈,极大地制约了发展空间。所以,应该加大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的力度,并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调整产业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合作并推动经济增长,探索外贸发展新模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素芹 周健
在分析1990年以来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状况的基础上,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最大将提高1.91个单位;R&D投入强度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波动性解释程度最大,达到56.33%,远大于其它因素的解释程度。因此,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尤其要加大R&D投入。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外贸发展方式 R&D投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薄晓东 郑洪文
从贸易规模、质量效益、贸易结构和竞争优势等4个方面构建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效果的测评体系,以1995年~2012年的数据,采用PCFA方法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整体上保持上升态势,但可持续性有待提高;尽管已成为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外贸发展方式 转变 PCFA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啸 陈海波
在目前的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我国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价值链短,严重制约了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运用SWOT模型分析我国当前外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探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为我国当前及未来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少辉
我国通过大力发展货物贸易而使我国成为了贸易大国,机电产品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但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产业升级模式已难以为继。本文分析了目前发达国家的贸易发展方向,指出我国应该通过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来提升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傅京燕 张珊珊
基于多边投入产出模型和单边投入产出模型比较计算了1996-2004年我国16个制造业对外贸易隐含CO2的排放情况,并采用贸易隐含污染平衡(BEET)和环境贸易条件(PTT)指标值检验我国对外贸易的碳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两步差分广义矩估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等因素对我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的影响,从而寻求我国对外贸易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为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
低碳约束 外贸发展方式 CO2排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斌 刘苹
文章选取1991-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质量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ECM)检验外贸发展方式各方面的指标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变动的影响,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主要结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初级产品效益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动最为显著,且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希 彭羽 沈玉良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及信息技术在贸易各环节中的应用,贸易中间商的功能在不断演化。我国正处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和培育贸易中间商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在低技术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和大宗商品等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一、建设贸易强国过程中我国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我国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水平上,技术水平低、效益和质量低;在结构上,过度依赖加工贸易、过度依赖外资、过度依赖货物贸易。(一)本土企业价值链地位低是突出的矛盾我国出口产品的创新性和技术水平低,是国内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反映在产品上就是单价低。我国虽然是人口和高等教育大国,但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只居第25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巩爱凌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却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的粗放型出口,由此引致一系列问题:外贸出口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口商品结构表面上有所改善、却并无实质性提升;技术进步在"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中徘徊;品牌建设滞后,"中国制造"成为廉价质次商品的代名词。由此,必须改变单一"世界工厂"的尴尬局面,出口向内涵型发展转变;从OEM向ODM、OBM升级;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变;构建国家价值链。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外贸出口 内涵型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磊 蔡春林
后危机时代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要培育出口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新型出口导向产业体系;以劳动力、金融等要素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弥补转变过程中的劳动力、技术缺口;以中性化汇率政策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节奏;构建外贸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消除相关领域的贸易摩擦隐患;中长期来看,可以采取"非温和手段"打破外贸发展的路径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