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4)
2023(10282)
2022(8867)
2021(8190)
2020(7207)
2019(16435)
2018(16241)
2017(32662)
2016(17803)
2015(20239)
2014(20217)
2013(20171)
2012(18978)
2011(17215)
2010(17295)
2009(16460)
2008(16740)
2007(15306)
2006(13429)
2005(12223)
作者
(55593)
(46497)
(46307)
(44176)
(29300)
(22418)
(21242)
(18173)
(17311)
(16444)
(15657)
(15274)
(14679)
(14671)
(14578)
(14530)
(14422)
(13714)
(13516)
(13371)
(11766)
(11491)
(11297)
(10685)
(10444)
(10395)
(10354)
(10351)
(9362)
(9218)
学科
(72108)
经济(72022)
管理(52276)
(52029)
(41756)
企业(41756)
方法(37114)
数学(33459)
数学方法(33248)
(23125)
(21506)
(21495)
银行(21349)
中国(20121)
(19999)
(19989)
(16319)
贸易(16310)
(15923)
(15509)
财务(15494)
财务管理(15455)
(15040)
金融(15038)
(14833)
企业财务(14741)
业经(14632)
农业(13029)
(12586)
制度(12577)
机构
大学(267379)
学院(264906)
(110441)
经济(108223)
管理(101353)
研究(88514)
理学(87435)
理学院(86451)
管理学(85163)
管理学院(84674)
中国(73767)
(55896)
科学(55295)
(54276)
(53914)
(46610)
农业(43802)
业大(43661)
财经(43307)
研究所(42385)
中心(41796)
(39387)
(39252)
北京(35077)
经济学(34441)
财经大学(32291)
经济学院(31626)
(31615)
(31455)
师范(30992)
基金
项目(172547)
科学(133824)
基金(126217)
研究(118869)
(112146)
国家(111231)
科学基金(93440)
社会(75928)
社会科(72037)
社会科学(72012)
基金项目(67782)
(66844)
自然(62427)
自然科(60951)
自然科学(60926)
自然科学基金(59901)
(57238)
教育(54296)
资助(51756)
编号(47149)
重点(39093)
(38718)
成果(37973)
(36509)
(35680)
科研(34391)
计划(33559)
创新(33487)
教育部(32590)
大学(31735)
期刊
(114930)
经济(114930)
研究(77121)
学报(48047)
(47609)
中国(45551)
(42519)
科学(40849)
(38266)
金融(38266)
大学(34676)
管理(33384)
学学(33256)
农业(30071)
财经(22102)
经济研究(19419)
业经(19217)
技术(19134)
教育(19003)
(18692)
问题(16553)
(15858)
理论(14487)
(14471)
商业(13501)
(13370)
技术经济(13272)
实践(13132)
(13132)
国际(12566)
共检索到389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蔡楠  范洪波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损失事件不时出现,操作风险日益受到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我国境内上市的5家银行2002~2006年6月披露的308个事件的相关数据,运用Tobin#Q比率来测算企业绩效和公司成长性,从而验证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披露对银行市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上市银行的股价波动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披露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且市场价值的损失会显著高于操作事件自身金额;对于不同资质的上市银行,Tobin#Q比率高的银行,损失的比例也会偏高,这意味着对于高成长性银行,操作损失事件对市值的影响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寿丽君  
本文通过分析2001至2004年上市银行年报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状况,对照监管部门法规,发现存在披露不充分的现象,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也有理解偏颇,由此造成很多重大的可疑事项未计入非经常性损益。本文认为这对银行利润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建议政策制定者制定更详细的法规来规范披露行为,并就一些特殊事项做出释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蓝文永  刘键  
银行有效合理的披露相关信息能够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文章从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及时性、完整性等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入手,通过对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启示,希望对完善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奎  
我国没有针对境外发行人在我国境内上市的信息披露监管做出专门规定,境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法律法规是否可以直接适用于境外发行人,也不存在权威性解释。由于我国境内投资者与境外发行人之间存在严重的国际信息不对称,境外发行人母国及其他跨境上市目的地与我国之间的监管环境和监管制度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境外发行人在我国境内上市时实施监管套利。美国实践表明,过于严苛的信息披露监管可能导致外国发行人在本国证券市场退市。畸严或畸松的信息披露监管都不符合我国证券市场国际板建设实际。因此,建设证券市场国际板的背景下,我国有必要对境外发行人境内上市的信息披露监管实施严格基础上的豁免政策,并且坚持信息披露监管的强制性、同步性和适度性原则,从而在吸引境外发行人境内上市的同时,维护我国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范洪波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操作风险正日益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研究焦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由于损失数据的缺乏进展缓慢。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损失数据的搜集和主要的操作损失数据库,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内、外操作损失数据,以期为中国银行业尽快提高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肃昌  万湘媛  
本文从环境报告的可信度、广泛度、客观度、重视度、表现度、便捷度六个方面衡量了银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环境信息披露指数与银行盈利能力、规模、财务杠杆、实际控股人属性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银行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总体上看近几年有较大提升,但各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的差异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的数量和可信度上;银行资产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实际控股人属性也会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提高,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兴胜  王祺  
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一个以改制、重组、上市为重心的蜂聚性的体制创新阶段,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和构建股份制框架下的公司治理体系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三项核心工作,已上市银行改制重组的不同模式则是可贵的借鉴材料。本文选取我国境内上市的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改制重组的案例,梳理、比较和分析它们在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和公司治理构建方面的不同做法,并结合各行改制重组的特殊性探讨了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旨在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制重组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由于文章较长,将分两期刊发。本期是该文章的第一部分:上市银行财务重组方式的比较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兴胜  王祺  
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一个以改制、重组、上市为重心的蜂聚性的体制创新阶段,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和构建股份制框架下的公司治理体系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三项核心工作,已上市银行改制重组的不同模式则是可贵的借鉴材料。本文选取我国境内上市的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改制重组的案例,梳理、比较和分析它们在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和公司治理构建方面的不同做法,并结合各行改制重组的特殊性探讨了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旨在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制重组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上期刊发了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期将继续刊发文章的其余内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志伟  
为规范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证监会于2008年8月25日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6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下称《26号规定》),对上市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规则作出最新调整。这次调整是在2003年3月19日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8号——商业银行信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继红  李慧萍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信用风险的充分披露是有效监管的基础。论文通过对我国风险披露制度演进和四家上市银行2000-2003年的信贷资产及信用风险披露情况的具体分析,揭示了信用风险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四家上市银行在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简要的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勋  余洋  
绿色信贷信息披露是上市银行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选取我国A股40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以2014—2019年间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为载体,以内容分析法为基本手段,探索上市银行绿色信贷信息披露演变趋势和质量评价。研究发现:绿色信贷信息披露比例逐年提升,社会责任报告为主要披露途径;绿色信贷信息披露篇幅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类型银行间差异性较大;绿色信贷信息披露质量整体不够理想,绿色信贷外部监督强度和绿色信贷成果展示程度信息披露明显较弱;绿色信贷信息披露存在前瞻性不足、量化性欠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贯彻绿色信贷政策,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指引,扩大信息披露途径等改进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颜志元  
境内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规范与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相距甚远。现阶段,境内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体系应当从当前中国会计准则、人民银行监管口径以及商业银行实际的管理技术水平出发,同时借鉴巴塞尔委员会的设计精神来开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丽  徐子蒙  
贷款损失准备不仅影响上市银行报告期的利润,而且影响上市银行未来吸收未预计损失的能力。我国现有上市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范围、计提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其合理性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办兴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分布的统计特征,并与国外同类研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主要来自于内部欺诈,并主要发生在公司信贷部门和零售银行部门,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公司治理改革与内部控制来控制操作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华锋  
作为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的关键,前瞻性信息获取及调整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与旧准则的根本区别。本文对照国外前瞻性管理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前瞻性管理上的差距,并选取国内A股、H股上市商业银行前瞻性管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前瞻性管理对银行减值准备计提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存在效果不均衡、局部预期过度、缺乏同类可比等问题。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规范指导和监督管理,完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体系,强化市场培育和市场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