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4)
- 2023(10862)
- 2022(9326)
- 2021(8336)
- 2020(7363)
- 2019(16718)
- 2018(16524)
- 2017(32960)
- 2016(18071)
- 2015(20531)
- 2014(20917)
- 2013(21287)
- 2012(20536)
- 2011(18903)
- 2010(19376)
- 2009(18488)
- 2008(18429)
- 2007(16943)
- 2006(15247)
- 2005(14137)
- 学科
- 济(98935)
- 经济(98850)
- 管理(47439)
- 业(44042)
- 方法(37480)
- 数学(33522)
- 数学方法(33274)
- 企(32540)
- 企业(32540)
- 中国(25153)
- 地方(23654)
- 农(23395)
- 财(20076)
- 学(19222)
- 业经(17622)
- 制(17239)
- 贸(16245)
- 贸易(16234)
- 农业(15731)
- 易(15688)
- 地方经济(15271)
- 银(14401)
- 银行(14362)
- 融(13978)
- 金融(13976)
- 行(13785)
- 环境(13341)
- 和(12876)
- 体(11733)
- 发(11131)
- 机构
- 大学(279676)
- 学院(277912)
- 济(127779)
- 经济(125186)
- 研究(102143)
- 管理(100455)
- 理学(84887)
- 理学院(83827)
- 管理学(82562)
- 管理学院(82018)
- 中国(77780)
- 科学(60640)
- 京(59837)
- 财(59023)
- 所(53949)
- 研究所(48570)
- 农(47713)
- 财经(46223)
- 中心(45275)
- 江(43213)
- 经(41581)
- 经济学(41336)
- 业大(39297)
- 北京(38645)
- 农业(37718)
- 经济学院(37198)
- 范(36700)
- 师范(36370)
- 院(35744)
- 州(34008)
- 基金
- 项目(170932)
- 科学(132855)
- 研究(125314)
- 基金(122417)
- 家(106942)
- 国家(106098)
- 科学基金(88204)
- 社会(80209)
- 社会科(75968)
- 社会科学(75945)
- 省(66177)
- 基金项目(64025)
- 教育(56632)
- 划(56321)
- 自然(54239)
- 自然科(52824)
- 自然科学(52802)
- 自然科学基金(51831)
- 资助(51003)
- 编号(50870)
- 成果(42882)
- 发(39766)
- 重点(39423)
- 部(38771)
- 课题(35795)
- 创(34367)
- 国家社会(33453)
- 教育部(32623)
- 科研(32587)
- 创新(32444)
- 期刊
- 济(150283)
- 经济(150283)
- 研究(89924)
- 中国(53285)
- 财(45045)
- 农(43170)
- 学报(42778)
- 科学(38524)
- 管理(36296)
- 大学(31365)
- 学学(29663)
- 农业(28907)
- 融(28344)
- 金融(28344)
- 教育(25948)
- 经济研究(25221)
- 财经(23851)
- 技术(23650)
- 业经(21867)
- 经(20688)
- 问题(20494)
- 贸(17020)
- 技术经济(16027)
- 统计(15333)
- 业(15105)
- 国际(14676)
- 理论(13961)
- 商业(13816)
- 世界(13225)
- 策(13126)
共检索到43259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德顺
本文通过对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差异状况的分析以及它们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试图揭示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阐述我国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对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我国基础设施水平的区域差异状况与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的差异状况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吻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德顺
我国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下)刘德顺五、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了便于对比,我们将基础设施的几个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第一产业社会劳动者所占比重、人口密度等放在一起,列成表2。表2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及人均国民收入等的区域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泊溪 刘德顺
本文通过对中国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差异状况的分析以及它们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试图揭示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阐述我国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对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我国基础设施水平的区域差异状况与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的差异状况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吻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学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主要运用生产函数法,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与面板数据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前者所得的结论由于得出的交通基础设施弹性太大而并不可信,利用后者得出的结论又由于弹性过小而与现实情况相矛盾。文章通过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差异状况的分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研究,试图揭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交通先行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结论为:(1)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聚集特征,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并形成了由东往西逐步递减的梯度。(2)交通基础设施对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奇洪 裴雨潇
文章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模型,运用我国2001—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定量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备建设的确会增进经济提升,但其并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空间溢出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田
本文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法,对中国1952~2006年间公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正向的推动作用,并且显著影响经济结构转型与工业发展,但经济增长并非公路投资增加的原因。
关键词:
公路建设 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玲 陈军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普通OLS回归对交通基础设施产出贡献估计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Moran’s I检验,经济增长和交通网络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周围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回归表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较0-1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要高一些,区域间时间距离的缩短加强了空间溢出效应;投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和财政支出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中投资、对外贸易和财政支出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而劳动力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为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玲 陈军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普通OLS回归对交通基础设施产出贡献估计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Moran’s I检验,经济增长和交通网络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周围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回归表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较0-1空间权重矩阵、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要高一些,区域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伦武
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贡献。在模型中,分析了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GDP的弹性系数,其弹性大,推动效率高,能够极大地刺激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承超 朱英俊
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关系。研究表明:公路密度、铁路密度和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空间关联模式下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而交通部门资本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时间和空间依赖的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及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下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时空依赖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本文利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还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在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中所扮演的角色。基于一个巴罗类型的增长模型以及对该模型进行分解,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向中东部地区趋同,其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区域差距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