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0)
2023(11799)
2022(10364)
2021(10004)
2020(8468)
2019(19875)
2018(20007)
2017(38693)
2016(20900)
2015(23470)
2014(23724)
2013(23732)
2012(21953)
2011(19783)
2010(20048)
2009(18531)
2008(18283)
2007(16538)
2006(14869)
2005(12662)
作者
(61299)
(50466)
(50312)
(47884)
(31756)
(24149)
(22922)
(19746)
(19099)
(18267)
(17159)
(16861)
(16020)
(15952)
(15562)
(15396)
(14987)
(14874)
(14568)
(14330)
(12507)
(12441)
(12262)
(11425)
(11394)
(11310)
(11301)
(11247)
(10188)
(9926)
学科
(82937)
经济(82846)
管理(61333)
(58824)
(46416)
企业(46416)
方法(38539)
数学(33557)
数学方法(33231)
(25375)
中国(24441)
(22937)
业经(18118)
农业(17402)
地方(17222)
(16755)
(16236)
(15109)
贸易(15100)
(14692)
(14311)
财务(14241)
财务管理(14218)
(13639)
(13599)
环境(13579)
银行(13557)
理论(13551)
企业财务(13541)
(12923)
机构
大学(301199)
学院(298789)
管理(119748)
(118146)
经济(115403)
理学(103019)
理学院(101925)
管理学(100333)
管理学院(99800)
研究(98617)
中国(73951)
(64903)
科学(59961)
(57232)
(49188)
(46331)
财经(45252)
中心(44492)
研究所(44389)
业大(43797)
(43166)
北京(41911)
(41009)
(39414)
师范(39074)
农业(36149)
(36063)
(35761)
经济学(34523)
财经大学(33653)
基金
项目(198746)
科学(154676)
研究(148442)
基金(142088)
(123028)
国家(121968)
科学基金(103841)
社会(91102)
社会科(86119)
社会科学(86093)
(77058)
基金项目(76156)
教育(68299)
自然(67224)
自然科(65537)
自然科学(65517)
(65232)
自然科学基金(64306)
编号(62681)
资助(58673)
成果(51677)
(44311)
重点(44066)
课题(42715)
(42125)
(40918)
项目编号(38763)
创新(38124)
教育部(37889)
科研(37810)
期刊
(132355)
经济(132355)
研究(91734)
中国(56648)
学报(45636)
管理(44163)
(42328)
(42216)
科学(41570)
教育(36753)
大学(34693)
学学(32226)
农业(29653)
(26751)
金融(26751)
技术(26732)
业经(21737)
财经(21607)
经济研究(20352)
(18294)
图书(18069)
问题(17964)
理论(16100)
实践(14887)
(14887)
技术经济(14865)
(14271)
科技(14133)
现代(14019)
(13861)
共检索到443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劲光  高静美  
本文在回顾我国扶贫发展战略与贫困变化逻辑的基础上,利用1987—2006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于贫困以及与贫困密切相关的农村人均收入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我国扶贫战略的发展是随着贫困概念内涵的变化而变化的;(2)基础设施的数量(存量)方面和质量方面对于贫困和农民收入的相关影响都非常重要,二者应同时受到关注;(3)基础设施数量与质量独立指标的实证效果与其综合指标的实证效果间存在着差异,综合指标的拟合效果优于独立指标的拟合效果;(4)分析表明,基础设施数量的增加及质量的改进同时起到降低贫困、提高农村收入并改变收入构成的作用,但对于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却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庄宗明  姜丁平  
BOT投资方式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庄宗明,姜丁平(厦门大学经济系)近年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改造落后的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引进了多种合作方式。BOT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也开始进入我国产业调整的新领域。BOT的起源与发展BOT是英文建设—营运—转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兰萍  
BOT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项目融资方式。其主要含义是:政府同私营部门(在我国表现为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项目公司筹资、设计和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公司在协议期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并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用,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利润。协议期满后,这项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政府。 具体来说:BOT中的B,即Build(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颖  李善同  
本文构造了一个含有详细居民分组的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各类家庭的劳动力供给行为等进行了深入刻画。通过分别在长期和短期的时间框架下进行模拟分析,我们发现降低转移成本、增加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是促进基础设施发挥减贫作用的关键环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田  
本文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法,对中国1952~2006年间公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正向的推动作用,并且显著影响经济结构转型与工业发展,但经济增长并非公路投资增加的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新亚  
本文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 ,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成的地区差异。相比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多的依赖中央投入、财政投入和国有经济投入 ,这种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阻碍了他们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因此 ,更新观念、尽快改革、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共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光南  李小瑛  陈广汉  
基于跨期利润函数和动态分析框架,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6年各省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采用SUR方法实证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短期和长期的就业效应、产出弹性和投资弹性。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的就业效应在全国各地区短期和长期均显著为正;但其产出弹性只在东部省份显著为正,而且长期的就业和产出效应均小于短期;资本投入效应则表现为长期高于短期、东部高于中西部和地区资本趋同。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西部基础设施短期投资较充足和长期投资不足,而东部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投资,此外,基础设施存在网络效应等非线性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金辉  程治中  
由于我国在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十分单一 ,导致投资严重不足 ,阻碍了我国基础建设的顺利发展 ,使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长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发展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问题 :( 1)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构成和形式 ;( 2 )我国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 3 )关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赎回、购买和质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丽丽  
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总结前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各省2008-2017年城镇化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进行了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得出了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和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借助ArcGIS和Geoda工具进一步对TFP、Tech、Effch、Sech、Pech的变动进行空间集聚特征分析和空间分布趋势分析。文章认为,10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态势;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正相关态势;全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地区和西部地区为主的"双核"空间分布模式,并呈现"多核"空间分布模式的发展趋势;东西部地区梯形差距已不明显,但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基于此对各省基础设施投资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指导未来城镇化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伟,王新生  
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本的必要性,经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本的成功经验,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本的思路与对策等问题,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本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学东  李旭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宝琴  
利用BOT加快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朱宝琴(一)BOT,即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即“建设——运营——转让”。它主要是政府把公益性项目的开发和经营权暂时交给民营企业或私营机构,利用私人资本发展公益性的诸如电力、交通等基础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澜,张强,朱卫东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举措,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建立良性的激励性制度。但是从制度背景和绩效分析来看,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并不能提供有效的激励,亟待修正。本文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便国家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更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激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鹏  
目前,美国正着手进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扩建和现代化改造,我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具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成本优势。中美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不仅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而且有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我国应认真规划和准备,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企业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元京  
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本承载作用的产业群体 ,构成了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依靠财政资金与外资无法满足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 ,吸引民间投资基础设施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当前 ,民间投资基础设施存在观念障碍、政策障碍与体制障碍。基本对策是 :确立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基本原则 ,明确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 ,拓宽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渠道 ,创新民营经济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方式 ,保护民营经济主体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合法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