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3)
- 2023(6954)
- 2022(5895)
- 2021(5372)
- 2020(4568)
- 2019(10134)
- 2018(10334)
- 2017(21218)
- 2016(11191)
- 2015(12757)
- 2014(12870)
- 2013(13404)
- 2012(12972)
- 2011(12281)
- 2010(12705)
- 2009(12381)
- 2008(11978)
- 2007(11101)
- 2006(10624)
- 2005(9814)
- 学科
- 济(78573)
- 经济(78518)
- 农(44815)
- 业(34513)
- 农业(29605)
- 管理(24651)
- 方法(22041)
- 数学(20448)
- 数学方法(20393)
- 地方(19493)
- 中国(19202)
- 业经(17401)
- 制(14223)
- 企(12931)
- 企业(12931)
- 地方经济(12091)
- 发(11887)
- 学(10820)
- 体(10670)
- 贸(10606)
- 贸易(10598)
- 银(10511)
- 银行(10508)
- 易(10289)
- 行(10271)
- 财(10018)
- 农业经济(9995)
- 融(9575)
- 金融(9575)
- 及其(9486)
- 机构
- 学院(181321)
- 大学(177135)
- 济(96697)
- 经济(95105)
- 管理(67434)
- 研究(66591)
- 理学(57194)
- 理学院(56677)
- 管理学(56105)
- 管理学院(55789)
- 中国(53841)
- 农(45183)
- 财(40744)
- 京(36282)
- 科学(34970)
- 农业(34004)
- 所(33827)
- 财经(31825)
- 经济学(30647)
- 中心(30045)
- 研究所(29901)
- 业大(28857)
- 经(28711)
- 江(27971)
- 经济学院(27445)
- 北京(23213)
- 经济管理(22809)
- 财经大学(22780)
- 范(21999)
- 师范(21901)
- 基金
- 项目(105099)
- 研究(82861)
- 科学(82758)
- 基金(76131)
- 家(64141)
- 国家(63505)
- 社会(56575)
- 科学基金(53547)
- 社会科(53270)
- 社会科学(53257)
- 省(40984)
- 基金项目(40100)
- 编号(34861)
- 教育(34857)
- 划(32429)
- 资助(30651)
- 自然(29018)
- 成果(28335)
- 自然科(28211)
- 自然科学(28205)
- 自然科学基金(27680)
- 农(27255)
- 发(26394)
- 部(24893)
- 国家社会(23971)
- 重点(22974)
- 发展(22963)
- 课题(22908)
- 展(22660)
- 性(21820)
- 期刊
- 济(123850)
- 经济(123850)
- 研究(62103)
- 农(50491)
- 中国(36191)
- 农业(33860)
- 财(27119)
- 融(23995)
- 金融(23995)
- 业经(23736)
- 科学(22877)
- 学报(22355)
- 管理(22321)
- 经济研究(18939)
- 大学(18625)
- 学学(18067)
- 问题(17969)
- 财经(16680)
- 技术(15570)
- 业(14771)
- 经(14509)
- 农业经济(14058)
- 农村(14036)
- 村(14036)
- 世界(13304)
- 经济问题(12648)
- 技术经济(12075)
- 教育(11319)
- 贸(11266)
- 统计(9729)
共检索到293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佳贵 黄群慧
国情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包括国家内部的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和结构关系,以及国家和外部国际环境的基本联系。而基本国情则是对国家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基本概括。国情是一个国家构建现代化科学理论指导现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将工业发展问题仅仅从产业战略层面来认识是不够的,我国缺乏的是从基本国情高度和国家战略层面认识工业发展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现实基本经济国情是"工业大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基于这样的国情认识,本文描述了世界工业强国的特征和指标,论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以建立工业强国为目标的工业强国战略,研究了工业强国战略的必要性、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本文判断,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初步建成世界工业强国,在2040年前后全面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关键词:
工业大国国情 工业强国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孔燕
我国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因此农产品贸易促进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随着我国农业短缺经济的结束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农业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贸易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农业贸易促进工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关键词:
农业贸易促进 国际做法 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迟福林
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拐点: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升级态势初步形成。中国进入消费新时代,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大国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进入服务业发展新时代,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全局;进入经济转型的新时代,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与创新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启
[目的]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农强国思想的重要论断,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要求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方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时代命题,通过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农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教训、现实矛盾、中外经验以及强国要求等战略思想,系统分析了战略判断、战略重点、战略评估等战略要素。[结果]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粮食必须强,粮食强农民收入必须高,农民收入高必须以逐步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为保障。[结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抓好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加速农业发展方式向精准农业方式以及数字农业经济体系转变,加快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当前要做好5方面工作:做好"两区"划建管工作,让各地政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种粮的规模效益;以五大振兴和"七个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总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向数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绿色兴农和质量兴农水平;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洲 高强
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下,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农业发展面临小农经营格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限和国际贸易体系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基于此,认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新主体、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体制机制等五类要素。“五新要素”之间协同互动内生出推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动力。因此,当前和中长期内,夯实农业基础生产能力、拓展并强化涉农产业链、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县域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积极融入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洲 高强
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下,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农业发展面临小农经营格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限和国际贸易体系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基于此,认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新主体、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体制机制等五类要素。“五新要素”之间协同互动内生出推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动力。因此,当前和中长期内,夯实农业基础生产能力、拓展并强化涉农产业链、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县域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积极融入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选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沈琼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农业的经营方式采用家庭农场的形式。本文系统介绍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现代农业大国的家庭农场发展特征。归纳得出上述国家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市场和政府双重推动,农地的规模化趋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农业职业人才培育等经验。提出中国在推进家庭农场经营中做好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强调土地适度规模和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构建农业的职业精神和培育相应的职业人才等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金光风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文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开启了超越中国千年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的历史转轨。邓小平从中国8亿农民的实际国情出发,尊重基层探索,尊重农民首创,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明确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路径,包括实施先富起来的"大政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从新的历史方位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主线与历史逻辑。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业大国 中国特色 现代化道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已成为世界工业生产大国。当前 ,中国工业过程发生着深刻变化 ,正在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这一阶段工业化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工业国际竞争力 ,完成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 ,实现产业重组和产业布局的重大调整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布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贵宸
研究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不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课题。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走的是一条既有普遍意义更有其特殊性的大国特色发展道路。可以说,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其农业改革和发展道路,世界上绝无先例。因此,要想深入研究中国这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大国,就不可能回避中国的农业问题。因此,抓住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把握住了中国经济发展乃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经济研究中,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陈文科研究员将理论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研究相结合,其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从一般研究农业农村问题转向以研究大国发展问题为重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匡萃坚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立
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让农业强起来,既要确保国家农业与食物安全,更要牢牢把握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推动中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为研究什么是农业强国、如何建成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农业强国评价指标和主要类型的详细分析,可以明晰农业强国的内涵,并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提炼“大农业”“大安全”“大食政”理念,为建成农业强国找到中国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葛扬
"两个毫不动摇"到"两个都是"的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深化,通过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推动"两个健康"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拓展,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进行理论突破。所有这些,不仅推进了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发展,而且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前行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关键词:
新时代 基本经济制度 理论发展与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