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0)
- 2023(3770)
- 2022(3136)
- 2021(3244)
- 2020(2797)
- 2019(6504)
- 2018(7013)
- 2017(13077)
- 2016(8316)
- 2015(9716)
- 2014(10074)
- 2013(9270)
- 2012(8546)
- 2011(7966)
- 2010(8404)
- 2009(7636)
- 2008(7356)
- 2007(6884)
- 2006(6476)
- 2005(6063)
- 学科
- 济(25100)
- 经济(25074)
- 教育(18718)
- 中国(17559)
- 管理(14379)
- 业(13239)
- 方法(11417)
- 数学(10787)
- 数学方法(10706)
- 农(8400)
- 企(8283)
- 企业(8283)
- 发(7448)
- 财(6821)
- 制(6662)
- 发展(6548)
- 展(6425)
- 理论(6411)
- 学(5843)
- 教学(5728)
- 银(5666)
- 银行(5663)
- 行(5504)
- 贸(5433)
- 贸易(5428)
- 易(5341)
- 地方(4973)
- 农业(4955)
- 技术(4259)
- 融(4246)
- 机构
- 大学(114353)
- 学院(109356)
- 济(41219)
- 经济(40100)
- 研究(40036)
- 管理(34216)
- 理学(28741)
- 理学院(28317)
- 管理学(27860)
- 管理学院(27617)
- 教育(27609)
- 京(26050)
- 中国(25224)
- 范(25070)
- 师范(24987)
- 财(22185)
- 科学(21210)
- 师范大学(20661)
- 所(19736)
- 北京(17907)
- 江(17887)
- 研究所(17511)
- 财经(17209)
- 中心(16570)
- 经(15522)
- 院(14059)
- 州(13947)
- 职业(13943)
- 技术(13933)
- 经济学(13485)
- 基金
- 项目(60529)
- 研究(53587)
- 科学(48595)
- 基金(40283)
- 教育(33243)
- 家(33084)
- 国家(32669)
- 社会(32015)
- 社会科(30035)
- 社会科学(30030)
- 科学基金(26615)
- 编号(25292)
- 省(24523)
- 成果(23723)
- 划(22549)
- 基金项目(20729)
- 课题(20681)
- 年(17648)
- 资助(16594)
- 部(16268)
- 规划(15364)
- 重点(14957)
- 性(14886)
- 发(14824)
- 项目编号(14767)
- 教育部(14728)
- 自然(13838)
- 自然科(13440)
- 自然科学(13435)
- 人文(13214)
共检索到178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楚亮 赵国昌 刘盼
文章利用1986年至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讨论了我国城镇高等教育机会的变化特征,在估计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概率模型结果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机会的省际差异和省内差异进行分解。文章研究结果发现,高等教育机会差异不仅存在于省份之间也存在于省份内部,比如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之间。这意味着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性不仅要关注录取率的省份差异性,也应关注省份内部基础教育的质量差异。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 省际差异 省内差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窦心浩
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制度等方面,中日两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与我国一样,日本也存在着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问题。总体而言,日本中部的高等教育升学率明显高于东西两端的偏远地区。国民收入和高等教育规模上的差别虽然是造成地区差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正是那些大城市所在地区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左右着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基本状况。从日本的经验来看,在学生跨地区自由流动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控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是缓解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机会 地区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乔锦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化和高校扩招对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应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异。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城乡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香丽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厦门大学91级和96级两上年级的本科生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并参照郑州大学和集美师专部分本专科生的调查材料. 不仅以男性作为参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妍 张瑞娟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量持续扩大,但入学机会的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各地区适龄人口录取率、高考报名录取率及招生外溢水平三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指数,对2007-2015年我国31省(市)的入学机会及分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入学机会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地区差异逐年缩小,受适龄人口数和高考报名人数的影响,西部各地区间差异则先缩小后扩大。研究进一步采用组间效应和组内效应模型对入学机会的分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招生政策影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地区差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樊明成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比较明显;从性别、学校类型、学科以及入学分数等角度看,城乡居民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更加突出;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近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总体差异以及城乡之间在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入学机会差异都有明显的缩小。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城镇 乡村 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江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总体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逐步缩小,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区域差异相对凸显,表现为京津沪地区处于绝对优势、民族地区具有比较优势以及中部省份相对落后的格局,近年来这一格局日趋固化。导致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区域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和民族地区扶持政策的干预效应。未来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整应及时关注"中部坍塌"问题,在严格限制部属重点大学属地化招生比例的同时,建立基于人口比例和区域平衡的高考录取改革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作栩 谭敏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有显著差异;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中,少数民族的社会阶层差异最小;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最小;家庭收入高低对于少数民族是否进入民办院校就读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社会阶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谢作栩 王伟宜
在对我国部分省市区高校在校学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调查的基础上,从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社会阶层和以父母受教育程度为代表的家庭文化资源两方面着手分析,探讨不同社会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存在的差异,发现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是缩小各社会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差距的突破口。
关键词:
社会阶层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宗樾 宋旭光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公共教育投入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公共教育投入改善个体教育获得主要通过提升教育预期收益、改善个体教育预期以及增加教育供给三种路径来实现。具体而言,公共教育投入改善了各个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促进了人力资本积累,且在现行教育政策下,教育部门能够在改善教育预期、扩大教育供给等诸多方面有效干预个体的教育决策。
关键词:
公共教育投入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影响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李洁
近三十年来,我国不同性别无论是总体的还是在不同类型高校中的入学机会差异均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当前,女生获得的入学机会已经超过了男生。就学科而言,"男工科、女文科"的现象始终存在着;在男生主导学科或女生主导学科中,性别间的机会差异较大,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则较小。近年来,男生和女生在学科中的分布范围均在拓宽,选择也更多样。今后,应在考虑性别间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及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性别差异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莹 王琦
本文借鉴机会不公平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从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三个维度量化研究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探析背后的成因与机制。研究发现:扩招导致城乡内部高等教育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城镇的变动幅度更大,扩招带来的利好更多地被城镇群体捕获,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户籍导致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并没有随着扩招的持续出现明显减弱。城乡公平的可及性差异中,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占首位,机会公平改善带来的均等效应次之,环境因素本身的差异带来的结构作用较小则限制了农村居民公平可及性这一综合指标的改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小伟 谢作栩
借鉴布迪厄提出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基于我们对58所院校的13873名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人口统计数据,比较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情况,提出三种资本在不同民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欢欢 王伟宜
本研究采用入学率、性别平等指数和条件概率对英国男女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男女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在不断上升,而女生上升得更快,男生的优势逐渐消失,而女生的优势逐渐凸显;从学科领域来看,学科中的性别分布差异虽依然存在,但两性在学科中的分布范围均有所拓宽,尤其是女生的学科分布范围拓宽得更加明显,"男理、女艺"的现象已经消失,且男女学生在学科分布上出现趋同化现象。
关键词:
英国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性别差异 变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东海 李莉
本文基于各地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和优质高校适龄人口入学率将全国31省(区、市)分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绝对优势区、相对优势区和相对劣势区,并通过威尔逊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地区间和省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变化情况。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历经近二十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扩招对总体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缩小影响显著,且差异缩小主要发生在扩招后期;扩招在总体上提高了优质入学机会,但其地区差异相对固化,扩招对改善优质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效果有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