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6)
- 2023(7787)
- 2022(7037)
- 2021(6638)
- 2020(5996)
- 2019(14051)
- 2018(14460)
- 2017(29201)
- 2016(16339)
- 2015(18998)
- 2014(19711)
- 2013(19602)
- 2012(18346)
- 2011(16707)
- 2010(17111)
- 2009(16246)
- 2008(16367)
- 2007(15263)
- 2006(13463)
- 2005(12314)
- 学科
- 济(69563)
- 经济(69490)
- 管理(44159)
- 业(44023)
- 方法(34086)
- 企(33024)
- 企业(33024)
- 数学(30531)
- 数学方法(30305)
- 中国(22982)
- 农(21345)
- 财(18593)
- 制(15003)
- 贸(14545)
- 贸易(14540)
- 易(14126)
- 农业(13964)
- 学(13293)
- 地方(13263)
- 业经(12918)
- 银(12284)
- 银行(12250)
- 行(11649)
- 务(10706)
- 财务(10681)
- 财务管理(10636)
- 融(10605)
- 金融(10603)
- 和(10389)
- 理论(10285)
- 机构
- 学院(242685)
- 大学(242475)
- 济(101198)
- 经济(98880)
- 管理(89640)
- 研究(79419)
- 理学(76102)
- 理学院(75216)
- 管理学(73904)
- 管理学院(73456)
- 中国(62296)
- 京(51613)
- 财(49777)
- 科学(48019)
- 所(41761)
- 农(41037)
- 财经(39208)
- 江(38611)
- 研究所(37229)
- 中心(36921)
- 经(35291)
- 业大(34870)
- 北京(33137)
- 农业(32312)
- 经济学(32009)
- 范(31971)
- 师范(31669)
- 州(30779)
- 经济学院(29172)
- 财经大学(28693)
- 基金
- 项目(146503)
- 科学(113131)
- 研究(109149)
- 基金(103808)
- 家(89154)
- 国家(88351)
- 科学基金(74124)
- 社会(67210)
- 社会科(63505)
- 社会科学(63484)
- 省(57764)
- 基金项目(55110)
- 教育(51756)
- 划(48423)
- 编号(47020)
- 自然(46674)
- 自然科(45512)
- 自然科学(45496)
- 自然科学基金(44672)
- 资助(44039)
- 成果(39450)
- 部(33416)
- 重点(32889)
- 课题(32349)
- 发(31607)
- 创(29496)
- 教育部(28538)
- 大学(28300)
- 性(28242)
- 科研(28137)
- 期刊
- 济(116051)
- 经济(116051)
- 研究(73872)
- 中国(49535)
- 财(39022)
- 农(37225)
- 学报(35985)
- 科学(32619)
- 管理(31255)
- 教育(27436)
- 大学(26882)
- 学学(25054)
- 农业(24363)
- 融(24002)
- 金融(24002)
- 技术(21598)
- 业经(19784)
- 财经(19748)
- 经济研究(18542)
- 经(16953)
- 问题(16609)
- 贸(13668)
- 理论(13007)
- 商业(12970)
- 技术经济(12793)
- 统计(12519)
- 业(12418)
- 图书(12259)
- 实践(11738)
- 践(11738)
共检索到369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柳
“非正规部门”一词源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原意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1996年,中国引入这一概念,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主要指个体经济和小型私营企业。事实上,近年来非正规就业已成为我国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95%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是由非公经济提供的,就业人数占75%左右。可见,非正规就业已具有新的内涵。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日益灵活,劳动力市场配置特征将更加显著,有关“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应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政府、社会和工会应对这一就业形式给予更多的扶持。提升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的社会地位,对于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劳动就业制度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美遐 王宝庆
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来都是各国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问题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的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然而,就业不仅有数量的要求,同时也有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就业领域浮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数量增长很快,从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春淑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但是,关于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澄清非正规就业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天津市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社会保障 天津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关键词:
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 工资差异 收入分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平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发达国家的非正规就业率普遍提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就业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城镇创造就业岗位、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以及缓解贫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非正规就业的形式及规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美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静 金淑彬 杨眉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的目的是实现劳动者充分的劳动权、就业平等权、社会保障权和社会对话权等方面的劳动权益保障,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文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城镇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目标进行三级分类并作了实证调研,文章分析了调研结果产生的原因,探索如何实现城镇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城镇农民工 非正规就业 体面劳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根丽 尤亮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城镇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分位数模型研究了非正规就业对私营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惩罚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对不同工资阶层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惩罚效应,且惩罚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存在。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惩罚效应虽在工资分布上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但差别并不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惩罚效应在低学历劳动者、男性劳动者和非东部地区劳动者组别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经验不足的中等及以上工资阶层劳动者在非正规就业时遭受的工资惩罚更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就业歧视是非正规就业存在工资惩罚的主要原因,非正规就业并未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补偿工资差异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惩罚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杨韵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立媛
文章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了个人特征、人力资本、经济因素对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非正规就业是城镇就业的重要途径。在非正规就业类型中,以受雇者类型为主,性别、年龄、户籍、未成年子女个数、受教育程度、经济地区等均对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婚姻状况、家庭经济地位、房产数量则影响不显著。城镇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改善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关注非正规就业人群及其差异性,提高非正规就业者的人力资本,进一步推进市场规范化改革进程,保障城镇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丽萍
1978~1989年我国非正规就业基数小、增速快、对城镇新增就业贡献率低;1990~2000年非正规就业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年均114.86%;2000~2012年非正规就业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渠道。通过建模发现:非正规就业比重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用趋势方程预测未来非正规就业的比重将大幅下降,政府可从劳动力需求、供给、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配套政策改进4个方面适当引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何兴贵 金淑彬
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式,探索了城市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存在的诸多特点,即职业层次化低、工作不稳定、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等,且呈短期化态势、缺少技能培训及职业晋升的机会、缺乏劳权保障以及劳动标准恶化、工会组织缺失、维权不到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劳资纠纷难以及时化解等,这些特点严重阻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创新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具体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守军 王德清 邓春雪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主要方式。目前由于存在着多种障碍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缓慢 ,在地区、行业、学历层次及专业结构等方面分布不平衡。只有从战略高度出发 ,通过高校、政府及社会各部门合作 ,在法律、经济、教育等方面给予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大力支持 ,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琦 尹振宇 张志强
非正规就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就业满意度是评价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利用probit回归等计量方法,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非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的异质性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非正规就业显著影响劳动者就业满意度,非正规就业的满意度"挤出效应"明显;第二,非正规就业降低了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且存在性别差异,非正规就业更加降低了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满意度,这种效应比男性劳动力高出38.5%;第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满意度"惩罚效应"最明显,其就业质量值得持续关注;第四,工作指标、人力资本禀赋对就业满意度亦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力市场发育和转型促成的非正规就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昕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理论分析,利用CFPS数据和ESR模型探讨了教育对劳动者非正规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评估了教育对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工资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和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正规就业者,教育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都在本科阶段达到最高,本科教育在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上均具有生产功能和信号功能。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非正规就业、深化教育改革和构建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