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4)
2023(14689)
2022(12727)
2021(11748)
2020(10096)
2019(23031)
2018(22933)
2017(45548)
2016(24725)
2015(27293)
2014(27190)
2013(26998)
2012(24621)
2011(22367)
2010(22167)
2009(20373)
2008(19848)
2007(17578)
2006(15513)
2005(13393)
作者
(73375)
(60627)
(60616)
(57372)
(38434)
(29204)
(27295)
(23906)
(23101)
(21597)
(20637)
(20437)
(19252)
(19045)
(18751)
(18559)
(18455)
(18095)
(17484)
(17339)
(15355)
(14719)
(14699)
(13736)
(13658)
(13436)
(13362)
(13361)
(12236)
(11991)
学科
(98076)
经济(97960)
管理(68525)
(67312)
(53042)
企业(53042)
方法(48484)
数学(43173)
数学方法(42812)
中国(28281)
(28145)
(25056)
(20750)
业经(20740)
(19643)
贸易(19636)
(19079)
农业(18873)
地方(18501)
(18361)
(15485)
银行(15415)
技术(15299)
(15253)
财务(15192)
财务管理(15162)
环境(15125)
(14701)
(14501)
金融(14499)
机构
大学(356718)
学院(353778)
(142664)
经济(139756)
管理(139566)
理学(122260)
理学院(120912)
管理学(118886)
管理学院(118256)
研究(117181)
中国(85891)
(75150)
科学(74471)
(65275)
(63545)
(59430)
业大(57606)
研究所(54475)
财经(53589)
中心(52325)
农业(50463)
(49730)
(48889)
北京(47103)
(44996)
师范(44465)
经济学(43824)
(42170)
(40143)
财经大学(40138)
基金
项目(246108)
科学(192336)
基金(179377)
研究(174425)
(158453)
国家(157163)
科学基金(133815)
社会(110821)
社会科(105114)
社会科学(105088)
基金项目(96093)
(95467)
自然(88639)
自然科(86572)
自然科学(86546)
自然科学基金(85018)
(81170)
教育(79706)
资助(74057)
编号(69933)
成果(55774)
重点(54993)
(54291)
(51927)
(50914)
科研(47711)
课题(47632)
创新(47536)
教育部(46174)
国家社会(45695)
期刊
(148672)
经济(148672)
研究(101734)
学报(62610)
中国(61517)
(57178)
科学(54407)
管理(48537)
大学(46411)
(46089)
学学(44121)
农业(39087)
教育(33830)
(29622)
金融(29622)
技术(27421)
财经(26025)
业经(25198)
经济研究(24816)
(22128)
问题(20571)
(19110)
科技(17663)
理论(17435)
图书(16880)
技术经济(16879)
(16832)
商业(16637)
业大(16360)
实践(15862)
共检索到498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鑛  陈士芳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 it截断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正相关,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已婚女性年龄与其劳动供给之间呈负相关。丈夫月收入与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呈负相关。家庭中六岁以下孩子的存在作为已婚女性减少市场劳动时间的决定因素是不显著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晓静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基于2008年河南省农村254个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经济发展是否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村经济是否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块均耕地、妇女年龄以及家庭财富都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显著影响;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负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家庭赡养系数对妇女农业劳动供给有正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十分显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程佳朦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所在村居的宗族文化越强,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水平越低。利用移民样本控制了宗族文化的环境因素后,传承因素仍然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该影响在控制了村居固定效应后仍然显著。对于城市女性而言,宗族文化对劳动参与的影响显著减弱。对于处于生育和非生育阶段的女性,宗族文化对劳动参与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宗族文化增强了个人的传统性别观念与家庭观念,且不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江尧  张安全  杨继瑞  
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理论上,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两种相反的假设,分别是减少劳动供给以提供老年照料和增加劳动供给以应对经济压力。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年照料对已婚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已婚的非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丈夫和妻子的劳动时间都会显著下降,呈现出合作的特征;而已婚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妻子的劳动时间会下降,丈夫的劳动时间有所增加,呈现出分工的特征。最后,本文针对上述实证结果提供了合理的经济解释,并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制定支持性的财税政策来减轻成年子女的养老负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妍  脱继强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农村的问卷调查,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影响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降低了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就业的可能性;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且文化程度越高者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拥有技能的女性通常选择外出就业;配偶从事非农就业的女性比配偶纯粹务农的女性更有可能从事非农就业;另外,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苏中与苏北农村非农产业部门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当地女性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是外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卫红  刘秀娟  刘冬蕾  
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诸多限制,本文选取河北省保定市8村庄的农村已婚女性为研究样本,应用prob it模型分析其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为促进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小华  吴恩平  王琪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Probit和Tobit回归为基准模型,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已婚女性参与劳动会降低家庭参与风险市场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家庭风险资产比例;(2)健康水平、金融知识、城乡背景、自有房及风险爱好等特征不同,会使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表现出异质性;(3)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可以通过自有房、风险偏好渠道降低家庭风险资产配置,通过社会互动渠道提高家庭风险资产持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显著增加3.03个百分点。(3)综合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以及进入劳动市场后就业概率的影响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16—55岁已婚女性中就业个体的占比显著增加2个百分点。(4)从异质性上看,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影响中年、低教育水平或来自西部地区的已婚女性。在劳动供需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形下,通过激活劳动力存量,上调区县最低工资标准对短期内缩小中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军   乐洋   张一飞  
本文通过拓展世代交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每周工作时间,作用渠道为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和降低家庭劳动时间,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造成冲击;对31—40岁、低学历、中低收入家庭、农村地区、外围城市、拥有1—2个孩子的已婚女性而言,数字经济对其劳动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已婚男性、单身男性、单身女性,数字经济发展更偏向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有利于缓解已婚已育女性的“母职惩罚”;数字经济赋能已婚女性更多选择灵活就业而非正规就业,也提升了正规就业群体的工作时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继圣  周亚虹  
在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已婚女性的劳动供给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自身及子女的福利水平。文章基于儿童看护的视角,研究了与家中老人合住如何缓解已婚女性照顾幼年子女的压力,并探讨了对其劳动供给产生的影响。文章使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虑到居住模式选择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之间的内生性,使用特殊解释变量回归的方法,发现与家中老人合住可以显著提升我国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其幅度约为49%,这一结果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居住模式对我国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因幼年子女数量不同而呈现异质性,对有且仅有1个幼年子女的已婚女性而言,影响最明显。与老人合住同时会使我国已婚女性每周工作时间显著增加4个小时,其幅度约为8.26%。文章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家庭居住模式的新变化所带来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改变,并为女性生育福利和劳动供给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利  潘志远  王东霞  
本文针对就业问题,在考察国内关于影响劳动就业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三个因素方面选取出可能影响城镇劳动就业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VAR模型对影响城镇劳动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从影响劳动就业的三个因素中提取两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宏观经济因子和技术进步因子。实证表明:影响劳动就业的主因子为宏观经济因子和技术进步因子。在宏观经济因子中,对城镇劳动就业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消费、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在技术进步因子中,对城镇劳动就业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水平,而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该将各种促进就业措施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城镇劳动就业的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仁船  
为了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迅速下降的深层原因,本文综合利用各人口、制度、宏观经济等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等模型,从同期和滞后两个方面来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得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制度变革、失业率上升、劳动力供给增加是中国劳动参与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有意义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