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5)
2023(8535)
2022(7543)
2021(6958)
2020(6408)
2019(14796)
2018(14806)
2017(30853)
2016(16527)
2015(19180)
2014(19356)
2013(19471)
2012(18348)
2011(16784)
2010(16864)
2009(16078)
2008(16043)
2007(14623)
2006(12820)
2005(11648)
作者
(48645)
(40892)
(40717)
(39007)
(25957)
(19544)
(18851)
(15919)
(15277)
(14505)
(13685)
(13653)
(12892)
(12765)
(12716)
(12646)
(12633)
(12009)
(11855)
(11828)
(10080)
(10055)
(10002)
(9274)
(9225)
(9179)
(9113)
(9088)
(8196)
(8106)
学科
(75825)
经济(75729)
管理(48312)
(48127)
方法(40307)
(37427)
企业(37427)
数学(36682)
数学方法(36483)
(21154)
中国(20830)
(20828)
(16372)
贸易(16367)
(15920)
(15477)
业经(13745)
农业(13520)
地方(13245)
(13147)
银行(13118)
(12543)
(12518)
(12386)
财务(12368)
财务管理(12331)
(12139)
金融(12137)
企业财务(11741)
(10323)
机构
大学(253123)
学院(250796)
(110778)
经济(108629)
管理(99302)
理学(86012)
理学院(85145)
管理学(84042)
管理学院(83576)
研究(80073)
中国(62366)
(53410)
(51625)
科学(46031)
财经(43088)
(40435)
(40398)
(39070)
中心(37510)
(36721)
研究所(36293)
经济学(35331)
业大(35143)
北京(32612)
经济学院(32372)
农业(32090)
财经大学(31968)
(30956)
师范(30674)
(29153)
基金
项目(159736)
科学(126366)
基金(118575)
研究(116384)
(102102)
国家(101271)
科学基金(86951)
社会(76004)
社会科(72182)
社会科学(72163)
基金项目(63035)
(60704)
自然(55475)
教育(54236)
自然科(54208)
自然科学(54191)
自然科学基金(53292)
(51431)
资助(49659)
编号(47491)
成果(38522)
(37759)
重点(35391)
(33712)
教育部(32795)
(32441)
人文(31900)
课题(31636)
国家社会(31603)
科研(31020)
期刊
(119930)
经济(119930)
研究(74521)
中国(41385)
(40087)
学报(35873)
(35683)
管理(34048)
科学(33507)
大学(27185)
(26057)
金融(26057)
学学(25720)
农业(23441)
财经(22009)
经济研究(20583)
业经(20174)
教育(19718)
技术(19299)
(18766)
问题(17095)
(14934)
商业(14355)
理论(13497)
统计(13402)
技术经济(13194)
(12109)
实践(12096)
(12096)
(11760)
共检索到363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宇  
消费可以分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两个类别,耐用品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是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一个特征。通过我国城镇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分析后发现: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跨期替代弹性大约是0.75。另外,期内替代弹性和跨期替代弹性呈现同向变动的特点,而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的系数、主观折旧率和跨期替代弹性表现出反向变动的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仲林  孙艳华  高华川  
由于居民消费活动存在示范效应和收入效应,个体的跨期消费选择受到群体消费流动性的影响。为了在既定消费流动性的约束下讨论城镇家庭的跨期消费选择行为,本文首先结合中国家庭的消费特点改进了嵌套的跨期消费选择模型,分别讨论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持久性收入冲击对消费的拉动效果;其次,讨论了估计模型的模拟估计方法。最后,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流动性与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具有共变性、当期暂时性收入冲击拉动当期消费的效果明显大于前期该冲击的替代效应、以及持久性收入冲击拉动消费的效果低于暂时性收入冲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江  李炳毅  
本文依据我国实际统计资料 ,运用 H =T消费函数计量模型 ,采用柯克兰—奥卡特迭代法对各种消费用途的消费支出进行了估计 ,并用弹性值给出了收入及存量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同时 ,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向前  戴国海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较强,面临流动性约束的居民占比较高,影响收入增长的政策能够对消费起到刺激作用。但是以消费信贷额、借贷利差表示的信贷条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的考察显示,消费信贷资源没有流向最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低收入群体,是其未能对消费形成有力影响的原因所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兵  
以消费倾向的大幅下降为标志,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在近十几年来的转轨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基于对中国经济转轨特殊现实的分析,得出了解释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支出的不确定性假说。抽样调查结果和实证检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假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封福育  赵梦楠  
应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和跨期平滑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是不完全的。无论是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还是从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收入组家庭来考察,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系数γ均介于0~1之间。此外,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程度很低,消费风险分担机制很不完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各个地区内部和不同收入组内部的风险分担系数要高于全国总体的风险分担系数,这说明我国城镇家庭在进行消费风险分担时具有显著的"本地偏好"和"阶层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江国才  高文亮  
本文依据198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工具,探讨了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金融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但金融发展对城镇居民不同类型消费支出的促进效果存在差异性;在短期,金融发展对城镇居民的"必需品"消费支出没有影响,对城镇居民的"非必需品"消费支出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辉  徐会奇  王克稳  
城镇居民消费是我国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我国启动内需的中坚力量,但目前缺乏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重新整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微观两大视角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由于研究前提、研究方法、研究变量、要素选择的不同,研究结论并未达成一致。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一是大量研究都在借鉴和套用西方消费理论,缺乏专门针对我国城镇居民行为的理论框架;二是有限理性下城镇居民的非理性、主观性或其他新的行为特征有待后续研究继续探索和发掘,应放宽现有研究经典假设,构建城镇居民消费综合模型,进一步拓展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卫亚  袁军江  陈新涛  
文章主要采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从地区和收入组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笔者在杭斌(2011)推导的习惯形成消费函数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9个省份2006~2009年各收入组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和收入组之间的异质性较为明显;(2)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明显的示范效应;(3)中产阶级存在较为明显的消费习惯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一、不完全消费品市场 在目前流行的经济学著述及文献中,经常出现对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居民消费行为不加区分甚至混同的现象。我们认为,这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正确地加以区别是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出发点。 基于西方经济现实,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主要指家庭支出。它包括西方家庭所必需的物质性消费(衣、食、住、行)、服务性消费(劳务、教育、医疗、娱乐等)、社会保障性消费(保险、退休)和社会消费(赋税)。扣除赋税后,西方经济学及统计中所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为居民货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宏煜  武敏  韩敏敏  
消费金融作为互联网和电子支付行业飞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新消费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消费金融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增值机制,然后通过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的分析,对消费金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增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为完善消费金融管理政策、优化市场建设、引导居民科学消费,给出了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广裕  
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首先对研究消费的文献做了简要的述评,并对消费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数理推导。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甘肃省经济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由消费不足所导致。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居民收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依据中国实际对Davidson等人提出的误差修正机制(ECM)作了重要修正:即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不断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并利用1978~2002年的有关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主要结论是:(1)1990年之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比例相对稳定,而1990年之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为持续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派生控制机制和比例控制机制对短期消费的影响也发生了相应变化。(2)受长期均衡比例下降影响,1990年后消费和收入的走势开始分叉,但这并不说明消费与收入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而是存在一种变协整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迪云  马诗怡  白锐  
低碳消费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和倡导低碳消费行为。以南昌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对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郭香俊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后本文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