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13)
2023(15226)
2022(13337)
2021(12393)
2020(10577)
2019(24549)
2018(24387)
2017(48231)
2016(25690)
2015(29176)
2014(29203)
2013(28669)
2012(26148)
2011(23470)
2010(23211)
2009(21235)
2008(20525)
2007(17688)
2006(15346)
2005(13040)
作者
(73015)
(60572)
(60242)
(57358)
(38507)
(29003)
(27386)
(23885)
(22915)
(21364)
(20563)
(20183)
(18995)
(18789)
(18747)
(18320)
(18058)
(17987)
(17389)
(17349)
(14798)
(14796)
(14665)
(13678)
(13633)
(13497)
(13230)
(13172)
(12100)
(11892)
学科
(104076)
经济(103953)
管理(73459)
(71167)
(57046)
企业(57046)
方法(52971)
数学(47288)
数学方法(46738)
(29083)
中国(28782)
(28711)
业经(21957)
(20936)
地方(19720)
(19613)
贸易(19604)
农业(19564)
(19046)
(18764)
(16824)
财务(16754)
财务管理(16713)
环境(16089)
(15911)
银行(15867)
技术(15850)
理论(15829)
企业财务(15813)
(15728)
机构
大学(367905)
学院(366143)
(148968)
管理(148047)
经济(145921)
理学(129713)
理学院(128323)
管理学(126056)
管理学院(125382)
研究(117001)
中国(87104)
(77003)
科学(71993)
(69124)
(57014)
财经(56639)
(55086)
业大(53883)
中心(53543)
研究所(52140)
(51708)
(50553)
北京(48349)
(47582)
师范(47168)
经济学(46082)
农业(43149)
(43121)
财经大学(42495)
经济学院(42032)
基金
项目(256122)
科学(202348)
基金(187836)
研究(186685)
(163090)
国家(161801)
科学基金(140035)
社会(118503)
社会科(112366)
社会科学(112340)
基金项目(99977)
(98249)
自然(91665)
自然科(89516)
自然科学(89495)
自然科学基金(87884)
教育(86018)
(83309)
资助(78114)
编号(76161)
成果(60326)
(57342)
重点(57005)
(53856)
(52651)
课题(51220)
科研(49509)
教育部(49491)
创新(49185)
国家社会(48992)
期刊
(153551)
经济(153551)
研究(105495)
中国(59223)
学报(55537)
管理(51994)
科学(51731)
(50370)
(48760)
大学(42728)
学学(40396)
教育(36078)
农业(33829)
技术(31178)
(29505)
金融(29505)
财经(26983)
业经(26254)
经济研究(25586)
(22978)
问题(21020)
理论(18534)
统计(17581)
图书(17412)
技术经济(17398)
商业(17211)
实践(16949)
(16949)
科技(16690)
资源(16485)
共检索到511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娟  孙敬水  
对收入不平等变动研究,目前多数基于对不平等指标的分解,计算结果会因收入数据分组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本文基于收入分布变化分解的视角,对我国地级市以上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布位置变化对于收入分布变化的影响最大,而收入分布形状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影响效果,收入分布的其他变化虽有影响,但程度相对较低。收入分布位置变化有助于缓解不平等程度的加剧,而收入分布形状变化则加速不平等程度的恶化,其影响程度对于不同的收入阶层有所不同。本文认为,经济增长是缓解收入不平等恶化的主要原因,而收入分配的改变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瞿晶  姚先国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2002—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基尼系数先上升后下降。②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扩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日益增强,财产性收入已成为仅次于工资及补贴收入、公共转移支付净收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第三大分项收入,2007年的贡献率约为7.3%。③更高的投资门槛以及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得房产投资比金融资产投资更能扩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葛玉好  赵媛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文章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使用分位数分解方法对收入不平等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1)教育回报率的提高不是造成收入不平等扩大的主要原因;(2)总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不能有效地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3)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主要原因。这些结果意味着,收入不平等程度扩大不应该归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所引起的变化(如教育回报率的提高),而应该归咎于非市场性的制度因素(如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本文借鉴Roemer的环境和努力二元因素分析框架,采用CHIP数据,构建了相对全面的环境集,然后借助事前法构造的反事实收入间接测度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程度及其具体生成渠道,并选取年龄、性别和地区三大环境因素,进一步剖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异质性特征。结果发现:(1)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的23. 2%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致的机会不平等。城镇机会不平等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积累,但在51~60岁时有所缓和,呈现倒U型特征。女性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机会不平等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2)从生成渠道来看,机会不平等中的78. 3%源于环境因素的直接渠道影响,剩余21. 7%为环境因素的间接渠道影响。两种渠道的相对程度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明显,间接渠道对女性机会不平等的解释力是男性的2倍以上,间接渠道相对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旨在缩小机会不平等的政策应致力于补偿年龄、性别和地区等环境因素差异,尽可能使所有人的同等努力得到同等回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荣增  何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阶段,实现环境保护和减缓收入不平等的双赢是未来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解决相对贫困机制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搜集整理我国200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环境规制加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2)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存在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门槛效应;(3)在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和较低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环境规制有利于减缓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加强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消除制度障碍、建议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敬水  
探讨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形成机理,对于揭示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本质,寻找缩小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劳动者个人基本特征差异、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地区因素差异、效率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制度因素与垄断等方面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形成机理进行文献回顾与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兴邦  
本研究将环境规制的经济社会影响拓展到收入分配领域,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总体上,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显著加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程度较小且不显著。分区域来看,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程度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而在不同区域,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都没有显著加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因此,要优化环境规制工具设计,鼓励政府决策者利用市场手段,增加企业自主决策空间,实现环境治理和企业发展双赢的局面。同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使用要积极建立配套政策辅导被规制企业技术升级和从业者转型,避免环境规制带来的冲击而加剧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继强  陆利丽  姜俪  
本文针对Ohtake和Saito(1998)考察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经典分解公式存在分解不完全的缺陷,借鉴统计学因素分析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解方法。同时,利用198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UHS)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效应仅解释了收入不平等变动的16.33%。我们的研究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学者对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研究结果。分时期的研究结果还显示,人口老龄化效应在逐渐缩小。对收入不平等变动起主导作用的是出生组效应,即出生年代的差异是造成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最重要因素,且出生年代越晚的组群内部收入越不平等,这可能与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刚  吕冰洋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志花  
为了检验通货膨胀对我国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影响的结构效应,基于中国1995—2012年17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构建了均衡模型论证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总收入和分项收入的影响机理,采用动态GMM方法检验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最高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外,通货膨胀降低了其他各收入水平组的当期收入份额,从而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低收入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份额对通货膨胀没有调整应对能力;通货膨胀却极大地提升了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和中等偏上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降低了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从而缓解了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薇  
基于CHNS数据,本文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集中度指标测度法,应用收入成分或来源分解法分解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与阿特金森等指数,并分析各收入来源对其贡献及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工资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变动方向为正,扩大了总收入的不平等;近年来退休金收入在总收入中份额的持续提高对于减小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减小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石子印  
笔者运用泰尔指数对城镇居民初次分配收入、总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不平等状态进行衡量,并分析了政府再分配政策对区域间与区域内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的调节,考察了直接税和转移支付这两个工具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调控作用。结论表明,2005年~2007年,间直接税与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收入不平等状态都有一定效果,其中转移性收入的作用接近直接税作用的两倍;在不同区域,直接税与转移性收入的调节作用有较大差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鹏飞  贺俊程  
本文主要采用《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11)》的统计数据来测算分析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不平等性。测算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来源中财产性收入的基尼系数最高,经营性净收入的基尼系数增长幅度最大。为了在"十二五"期间有效地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在优化现有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基础上,配套其他制度设计协同推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彭建刚  
该文首先综合比较了三种测度机会不平等的方法,事后法对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相对准确,但需要较大的数据样本;事前法在操作上较为便捷,但低估了机会不平等的贡献程度;相比于事前法和事后法,基于联立方程的方法在假设上更为合理,并且可以将机会不平等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部分,但测度结果依赖于模型的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居民收入在地区、城乡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以及较弱的代际流动性,该文以地区、户口类型、性别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作为外生条件,并综合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测度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并结合CGS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机会不平等是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昌荣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使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进而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2018年城镇居民收支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分布变化的消费异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方差所导致的离散效应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大于90%,水平效应占比仅为7%;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水平效应和离散效应最高值均在0.4左右,并以此逐渐向两端下降;高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大于低收入水平居民,且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率差异性会削弱离散效应;由于居民消费结构级别是由低向高演变的,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家庭将长期处于耐用品消费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