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8)
- 2023(12479)
- 2022(11135)
- 2021(10301)
- 2020(8928)
- 2019(20642)
- 2018(20730)
- 2017(41467)
- 2016(22324)
- 2015(25384)
- 2014(25617)
- 2013(25563)
- 2012(23468)
- 2011(21271)
- 2010(21218)
- 2009(19587)
- 2008(19168)
- 2007(16869)
- 2006(14991)
- 2005(13216)
- 学科
- 济(92640)
- 经济(92518)
- 管理(64514)
- 业(62952)
- 企(49739)
- 企业(49739)
- 方法(46234)
- 数学(41075)
- 数学方法(40719)
- 中国(26426)
- 农(26141)
- 财(26069)
- 业经(19068)
- 贸(18502)
- 贸易(18495)
- 学(18116)
- 地方(17965)
- 易(17893)
- 制(17749)
- 农业(17620)
- 银(14824)
- 银行(14782)
- 务(14143)
- 行(14121)
- 财务(14083)
- 财务管理(14049)
- 和(13877)
- 融(13758)
- 金融(13756)
- 环境(13737)
- 机构
- 大学(328783)
- 学院(325820)
- 济(134252)
- 管理(131545)
- 经济(131377)
- 理学(114531)
- 理学院(113294)
- 管理学(111515)
- 管理学院(110927)
- 研究(106176)
- 中国(78833)
- 京(69612)
- 科学(64235)
- 财(63321)
- 所(53055)
- 财经(51359)
- 农(50138)
- 研究所(48101)
- 业大(47390)
- 中心(47338)
- 经(46679)
- 江(45866)
- 北京(44399)
- 范(42430)
- 师范(42093)
- 经济学(41005)
- 农业(39250)
- 院(38383)
- 财经大学(38293)
- 州(37522)
- 基金
- 项目(220344)
- 科学(173212)
- 研究(162136)
- 基金(160665)
- 家(138917)
- 国家(137743)
- 科学基金(118384)
- 社会(102780)
- 社会科(97379)
- 社会科学(97356)
- 基金项目(85578)
- 省(84606)
- 自然(76585)
- 自然科(74768)
- 自然科学(74750)
- 教育(74240)
- 自然科学基金(73426)
- 划(71440)
- 资助(67261)
- 编号(66525)
- 成果(53949)
- 部(49736)
- 重点(48388)
- 发(46340)
- 创(45178)
- 课题(45026)
- 教育部(42875)
- 科研(42170)
- 创新(42086)
- 人文(42029)
- 期刊
- 济(145343)
- 经济(145343)
- 研究(98831)
- 中国(55300)
- 学报(49370)
- 管理(46949)
- 科学(45437)
- 农(44918)
- 财(44790)
- 大学(37492)
- 学学(35185)
- 教育(33201)
- 农业(31067)
- 融(28613)
- 金融(28613)
- 技术(26391)
- 财经(25008)
- 业经(24374)
- 经济研究(24032)
- 经(21176)
- 问题(19744)
- 理论(17157)
- 图书(16709)
- 商业(16352)
- 技术经济(15900)
- 实践(15639)
- 践(15639)
- 贸(15602)
- 业(15035)
- 现代(14766)
共检索到468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晓明 吴栋
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推导出中国城镇居民的个体"短视"消费模型和总量消费模型;运用我国1985~2004年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及其他相关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分别对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在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引起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减小,且其长期影响尤为显著。在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志远 康丕菊
根据中国城镇居民的分组数据,居民收入差距是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但不能解释消费倾向的主要变化,这很可能与高收入者的统计数据不准确有关。从现实看,居民收入差距是消费倾向下降的关键原因;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不断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更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预防性储蓄并不能完全说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志强
本文在建立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和杜森贝里消费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对平均消费倾向等变量做Logit变换,建立了Logit平均消费倾向模型。然后,利用1992-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样本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杜莉 沈建光 潘春阳
房价上升主要通过"财富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以及"替代效应"三大机制对居民消费产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城镇居民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上海的房价上升总体上提高了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一方面,由于"财富效应",自有住房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替代效应",尚无自有房的家庭放弃购房、转而扩大消费,从而其平均消费倾向也显著上升。由此本文提出抑制房价的政策有可能拖累居民消费,从而发展质量优良的公共租赁住房对于实现居民"住有所居"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宗裕
笔者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作了改进,用改进的ELES模型和面板数据估计出我国城镇居民2002年~2005年对各类消费品的基本需求,分别计算出各年各收入组对各种消费品和全部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各年平均、各收入组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对各类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ELES模型 边际消费倾向 面板数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本文从习惯形成角度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持续下降的原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8年以来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估计了习惯形成参数,然后分析了习惯形成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最后对习惯形成的原因做出了定量解释。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假定习惯形成参数是时变参数,估计了1980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习惯形成参数的变化路径,并且估计了社会平均生活水准和预期支出对习惯形成参数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林送
构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质量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这些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论,就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齐云 宰吾
本文利用我国1992-2012年间1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也即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扩大总消费;在考虑了1998年的住房改革因素后,近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并不大。因而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改善收入分配的政策是最佳政策选择。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 居民消费需求 随机效应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蔡德容 吴琴琴 万建永
本文描述了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能够量化的两个影响因素(收入分配差距、城市化水平)与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对如何提高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收入差距 城市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江洲
当前,消费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控风险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向多档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因而关注不同群体的消费偏好,对刺激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城镇家庭开展相关经济调查,按照家庭户均可支配收入将城镇居民分为低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中间收入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对疫情以来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收入群体 经营性资产 居民消费倾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我国城镇居民所有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MPC)的波动趋势。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收入阶层的MPC于1988年突然上升以后回落,而最低收入阶层从1990年开始其MPC持续上升,并于2004后开始下降;而其他6个收入阶层的MPC从1988开始持续快速下降,于1994年后下降趋势变缓,但2004年后也快速下降;不同收入阶层的MPC逐步呈现发散的趋势,同时,MPC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递减。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婷婷 张淼
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了解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特征,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改善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采用2000-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按收入水平分组的38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扩展型线性支出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消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较大比重;食品和衣着是其基本需求消费的主要方面;并且在食品、衣着、交通通讯和居住上表现出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主要集中于享受型消费;在交通、在外用餐、文化娱乐、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和住房上表现出较大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苏丽
本文在城镇化、市民化待遇及居民消费倾向视角下,详细分析市民化待遇对城镇化与居民消费倾向的作用,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实证分析了三者关系,并得到相关结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风 陈乐一 李玉双
若将消费习惯纳入Carroll的缓冲储备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则显示出消费习惯下的边际消费倾向(MPCP)相比无消费习惯时要小,且消费习惯强度越大,MPCP减小更为明显。若利用卡尔曼滤波法估计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强度,并数值模拟消费习惯下与无消费习惯时的MPCP,且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习惯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对消费的影响逐渐增强;而在消费习惯的影响下,MPCP持续走低,整体呈下降趋势,相比无消费习惯时平均下降幅度从1998-2002年间的0.101上升至2003-2009年间的0.217。显然,消费习惯是导致我国城镇居民MPCP处于低位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从居民消费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凤娇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把边际消费倾向设定为常数,但凯恩斯同时又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参数回归模型对该规律的实证检验表现出一定局限性。文章使用非参数回归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1997~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估算。认为边际消费倾向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函数关系而非常数,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