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8)
2023(8695)
2022(7691)
2021(7030)
2020(6518)
2019(14851)
2018(15079)
2017(30951)
2016(16755)
2015(19247)
2014(19663)
2013(19765)
2012(18447)
2011(16687)
2010(17018)
2009(16517)
2008(16685)
2007(15427)
2006(13667)
2005(12312)
作者
(48708)
(40774)
(40271)
(38924)
(25719)
(19407)
(18928)
(15796)
(15214)
(14480)
(13721)
(13550)
(12799)
(12754)
(12676)
(12549)
(12529)
(11922)
(11779)
(11698)
(10012)
(9944)
(9890)
(9298)
(9216)
(9206)
(9050)
(8958)
(8184)
(8165)
学科
(71315)
经济(71138)
(46588)
管理(45417)
方法(35844)
(35689)
企业(35689)
数学(30719)
数学方法(30501)
中国(23673)
(21539)
(21322)
(16935)
业经(14790)
(14781)
银行(14759)
(14004)
贸易(13999)
(13998)
(13690)
(13645)
农业(13070)
地方(12634)
(12377)
金融(12374)
(12338)
(12101)
财务(12076)
财务管理(12039)
(11581)
机构
大学(249888)
学院(247929)
(105935)
经济(103637)
管理(95824)
理学(81240)
研究(80833)
理学院(80355)
管理学(79169)
管理学院(78673)
中国(66121)
(54624)
(52605)
科学(47171)
财经(42631)
(41253)
(39607)
(38437)
(37775)
中心(37729)
研究所(36830)
业大(34069)
北京(33860)
经济学(33633)
(31719)
财经大学(31486)
师范(31469)
农业(31107)
经济学院(30587)
(30053)
基金
项目(153081)
科学(119478)
研究(114166)
基金(111175)
(95147)
国家(94304)
科学基金(79951)
社会(74600)
社会科(69536)
社会科学(69512)
基金项目(58831)
(58613)
教育(52035)
(49543)
自然(49284)
编号(48127)
自然科(48036)
自然科学(48017)
自然科学基金(47184)
资助(46148)
成果(40482)
(35357)
重点(33932)
(32404)
课题(31952)
(30550)
教育部(30508)
国家社会(30291)
人文(29819)
(29757)
期刊
(118662)
经济(118662)
研究(78295)
中国(45636)
(42749)
(36281)
学报(35563)
科学(32837)
管理(31887)
(29259)
金融(29259)
大学(27018)
学学(25440)
农业(23581)
教育(22008)
财经(21671)
经济研究(19534)
业经(19431)
技术(19405)
(18434)
问题(16843)
(13757)
理论(13747)
统计(12932)
图书(12864)
技术经济(12778)
商业(12765)
实践(12404)
(12404)
(11832)
共检索到374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孟庆平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险会影响和改变居民的储蓄与消费模式,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储蓄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之间也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社会养老保险供给不足是影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储蓄持续走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既然居民储蓄中很大一部分是为养老准备的,政府就可以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创新,发掘居民养老储蓄的公共价值。将其转化为强制性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这既能缓解政府社会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资金困境,也能保证居民退休后有较高的收入来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媛  盖骁敏  
使用1995—2016年省级城镇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依赖程度高的区域,老龄化加剧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大;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养老金占工资比例上升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会减少储蓄率;在职人员参保率上升,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对储蓄率有降低作用,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变为增加作用。因此,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积极开发老年市场,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继续增加参保人数,提高养老金并减少养老保险缴费,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轶群  
我国"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与国际上通用的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在宏观运行机制上有显著不同,通过对三者运行机制的比较发现:在调整城镇居民储蓄和消费比例上,现收现付制和"统账结合"模式较基金积累制有效,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较其他两者在方式上更灵活。这在当前以拉动内需为主的经济大环境下,在储蓄向投资转化不畅时,政府如何有效利用"统账结合"模式增加社会消费更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阙祥才  夏梦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启动使城镇居民"老有所养"有了制度保障,而城镇居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这一制度的推广实施。论文以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为研究个案,从认知、情感评价、行为取向三个方面对城镇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较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满意度并不高,参与养老保险的行为取向不明显;城镇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态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晗  
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资助构成。通过对2009年全国各省市人口、财政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并运用各省(区、市)最低工资标准来衡量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标准,并对个人及财政的供款能力作了分析和测算。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个人缴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标准都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城镇居民老年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伴随着居民缴费和政府补贴数额的增加以及账户资金的投资运营,应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的替代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阳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在其中作用重要。本文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纳入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作用机制中,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提出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存在着倒U型影响的命题,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发现我国正在跨越储蓄由升至降的倒U型的拐点,养老保险制度是导致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异于生命周期假说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未来储蓄率很可能持续降低,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阳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在其中作用重要。本文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纳入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作用机制中,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提出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存在着倒U型影响的命题,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发现我国正在跨越储蓄由升至降的倒U型的拐点,养老保险制度是导致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异于生命周期假说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未来储蓄率很可能持续降低,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大莹  
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先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增量的模型,再通过简单变换得到储蓄存款的存量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了可支配收入对储蓄的影响相对量最小,但绝对量最大。还有利率对储蓄的影响绝对不是没有弹性的,而是高弹性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模型中引入预期因素以后,通货膨胀率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影响是相当大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敏丽  曹艳春  
本文首先运用生命周期模型来推导养老保险制度对私人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可降低我国城镇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和城镇居民储蓄率,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则会提高城镇居民储蓄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翔  李锴  
中国的储蓄,特别是预防性储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变量间的互相影响,论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对于预防性储蓄中不确定性的偏好逐渐发生改变,这包括从初期的失业风险,到后期对于社会福利不确定性风险的关注。同时,社会福利不确定性中医疗和住房影响因素较大,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相对于前面两种纯粹的消费,其影响程度较小。而中国居民消费产生持续减少很有可能是由于渐进式改革对于人们预期产生持续的冲所引起的。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小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同时,有针对地加大对于医疗和住房的改革力度,尤其是医疗,这也符合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斌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国民储蓄行为的机理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储蓄的滞后是城镇居民储蓄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方式是二阶滞后的;暂时收入对储蓄有显著正影响,持久收入对储蓄的影响为负而不显著。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具有正影响,少儿抚养比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社会保险支出水平对居民的储蓄没有显著影响,导致社会保障的虚置。消费的不确定性对储蓄的影响显著但较弱;地区虚拟变量对中部有显著性影响,对西部则没有;真实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岳远斌  韩海容  
养老保险基金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分析○岳远斌韩海容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偿付,是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我国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式。虽然,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采取收费方式,但由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瑞芳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是养老保险筹资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在本质上是部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代际转移,在支付规模小、人口负担较轻的情况下这种养老制度具有可行性,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此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于是各国养老金制度纷纷向基金积累制过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现收现付制与统账结合制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统账结合制会使储蓄减少25%,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养老金制度变迁过程中转轨成本的消化会对城镇居民储蓄产生负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斌  徐天祥  
用分地区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储蓄的因素,结果发现: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储蓄并无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前两期的储蓄是影响居民本期储蓄行为的重要因素;暂时收入对居民储蓄行为有正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改革,民众支出的不确定性并未明显提高,因而不确定性对民众储蓄的影响显著但较弱;价格水平的变动和地区虚拟变量对城镇居民储蓄行为无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