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4)
- 2023(11992)
- 2022(10306)
- 2021(9457)
- 2020(8345)
- 2019(18854)
- 2018(18695)
- 2017(37149)
- 2016(20569)
- 2015(22940)
- 2014(23099)
- 2013(23029)
- 2012(21449)
- 2011(19491)
- 2010(19652)
- 2009(18639)
- 2008(18780)
- 2007(17335)
- 2006(15180)
- 2005(13784)
- 学科
- 济(84527)
- 经济(84418)
- 业(57614)
- 管理(56911)
- 企(44337)
- 企业(44337)
- 方法(40378)
- 数学(35690)
- 数学方法(35401)
- 财(25808)
- 农(25202)
- 中国(24974)
- 学(19789)
- 制(18494)
- 贸(17896)
- 贸易(17891)
- 易(17429)
- 业经(17306)
- 农业(16726)
- 银(15495)
- 银行(15439)
- 地方(14928)
- 行(14724)
- 务(14307)
- 财务(14281)
- 财务管理(14241)
- 融(14140)
- 金融(14137)
- 企业财务(13540)
- 技术(12397)
- 机构
- 大学(313552)
- 学院(309932)
- 济(128354)
- 经济(125756)
- 管理(113684)
- 研究(106566)
- 理学(98106)
- 理学院(96921)
- 管理学(95298)
- 管理学院(94718)
- 中国(79416)
- 科学(67731)
- 京(65642)
- 财(62013)
- 农(61182)
- 所(56551)
- 研究所(51484)
- 业大(50311)
- 财经(49643)
- 农业(48842)
- 中心(47728)
- 江(46384)
- 经(44978)
- 北京(41110)
- 经济学(40972)
- 范(40697)
- 师范(40181)
- 经济学院(37356)
- 院(36967)
- 州(36813)
- 基金
- 项目(202078)
- 科学(157213)
- 基金(147750)
- 研究(140519)
- 家(131995)
- 国家(130883)
- 科学基金(109212)
- 社会(90606)
- 社会科(85895)
- 社会科学(85867)
- 基金项目(78509)
- 省(78108)
- 自然(71740)
- 自然科(70063)
- 自然科学(70034)
- 自然科学基金(68841)
- 划(67193)
- 教育(64439)
- 资助(60427)
- 编号(55104)
- 重点(46130)
- 成果(45516)
- 部(45423)
- 发(43106)
- 创(41375)
- 科研(39714)
- 创新(38855)
- 计划(38745)
- 课题(38226)
- 教育部(38204)
- 期刊
- 济(138592)
- 经济(138592)
- 研究(91004)
- 学报(58566)
- 农(55103)
- 中国(54182)
- 科学(49952)
- 财(48045)
- 大学(42592)
- 学学(40545)
- 管理(38579)
- 农业(36330)
- 融(28877)
- 金融(28877)
- 教育(27310)
- 财经(26255)
- 经济研究(23102)
- 技术(22622)
- 业经(22606)
- 经(22480)
- 问题(20143)
- 业(18688)
- 版(16766)
- 贸(16556)
- 技术经济(15486)
- 商业(15127)
- 理论(15002)
- 统计(14527)
- 业大(14257)
- 科技(13858)
共检索到449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诗娥 唐瑾
本文基于CHIP2013年的城镇住户数据,估计我国城镇居民子代(所有子女、同住子女、不同住子女)收入对父代收入的弹性。基本回归分析表明:(1)所有子女样本的弹性系数值约为0.34,我国城镇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不强,存在一定的阶层固化现象;(2)异质性分析表明,父代收入对不同住子女收入的影响不大,相应的弹性值约为0.21;父代收入对同住子女收入的影响很大,相应的弹性值约为0.40。因此,如果仅仅使用同住子女数据样本来估计收入弹性,会低估代际收入流动程度。此外,代际收入转换矩阵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阶层流动性较低,并且同住子女的代际收入阶层流动性显著弱于不同住子女。
关键词:
城镇居民 代际收入流动 弹性 同住偏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娟 张绘
本文通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在控制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同住性样本选择偏差后,我们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递增的趋势。1981~1987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1974~1980年和1967~1973年出生组。父辈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此外,代际收入流动性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也不同。低收入组的代际流动性递增趋势非常明显;而在高收入组代际流动性较低,子辈可以凭借父辈的优势继续获得较高的收入。建议采取征收级差遗产税等措施调节代际收入差距,同时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尽可能保障低收入子女有机会流动到高收入组。
关键词:
代际收入 收入不平等 代际流动性趋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方超 叶林祥
利用最新一轮开展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测量了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利用子代-父辈受教育程度的交叉列联表,发现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呈整体上升趋势,结构性流动率高于循环性流动率,教育向上流动趋势明显;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结合逐项回归思想发现父亲对子代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效应高于母亲,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每提升1年,子代接受学历教育年限数将提高0.31年和0.234年;对性别做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教育代际流动性对父亲受教育程度的依赖性更强,男性则对母亲具有更强的依赖性,而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存在非线性的变化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皎皎
本文基于CHARLS 2011数据,运用双对数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测算了我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高于农村。其中教育和社会关系是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途径,教育和社会关系是影响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因素。文章指出,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机会的均等,政府在教育支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方面应加大政策力度,均衡城乡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皎皎
本文基于CHARLS 2011数据,运用双对数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测算了我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高于农村。其中教育和社会关系是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途径,教育和社会关系是影响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因素。文章指出,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机会的均等,政府在教育支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方面应加大政策力度,均衡城乡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马巧丽
本文从收入位次和收入份额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流动性,重点探讨收入流动性能否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本文提出了流动性影响长期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方法,给出了家庭等值收入的估算方法,然后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的四轮城镇住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1993—1995年、1997—1999年、2000—2002年和2011—2013年四个阶段,收入位次流动性逐渐下降;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份额有所降低,收入流动没有起到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等值收入 缓和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建军 王磊 苏应生
我国公开使用的微观调查数据库追踪时间较短,从单独一个数据库中整理出的父子配对样本存在因共同居住而产生的样本选择性偏误。本文尝试从两个数据库获得双样本来估计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比较分析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TS2SLS)的优良性质,并以CHNS数据库作为主样本、CHIP数据库作为辅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S2SLS估计方法得到父子、母子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值分别为0.4937和0.5134,高于文献中通常采用单样本OLS或者IV方法的估计值,有效改善了代际弹性系数的估计偏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建军 王磊 苏应生
我国公开使用的微观调查数据库追踪时间较短,从单独一个数据库中整理出的父子配对样本存在因共同居住而产生的样本选择性偏误。本文尝试从两个数据库获得双样本来估计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比较分析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TS2SLS)的优良性质,并以CHNS数据库作为主样本、CHIP数据库作为辅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S2SLS估计方法得到父子、母子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值分别为0.4937和0.5134,高于文献中通常采用单样本OLS或者IV方法的估计值,有效改善了代际弹性系数的估计偏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斌剑 王琪瑶
文章基于1988~2007年中国住户收入项目的四次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对数收入模型,研究中国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倒"U"形变化,近年来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农村;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有较大影响;父代从事第二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父代从事第三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近年来东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中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周宁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数据,对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及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89~2011年间,农村居民代际收入弹性总体较高,表明代际收入流动性整体较低;尽管如此,高收入的子代受父代收入的影响却比较小。第二,从代际收入弹性这20多年的变化趋势看,1997年达到峰值后,代际收入弹性缓慢下降,然而在2011年时,代际收入弹性有所反弹。第三,以子代受教育年限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确实是解释农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重要因素,而以子代职业类型代表的社会资本投资则在农村居民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要提高农村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政府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沫 王岩
基于1989~2015年共计10轮CHNS数据,本文采用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收入秩关联系数双重测度指标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算,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在1991~2004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2004年以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基于收入分组视角的研究发现,各收入组2004年以后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程度均有所降低,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固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各组,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保持较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主要动力来源。从城乡差异视角看,受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影响,2000年后农村家庭的代际流动性显著提升,且持续高于城市居民的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基于人力资本分析框架对我国代际收入传递机制进行了探究,发现父亲的非教育因素在代际收入传递中起到主导作用。受整体社会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的积极影响,2004年以后非教育传递机制不断减弱,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升起到较大助推作用;而受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影响,教育因素在2004年左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战军
将个人所得税作为主要变量,采集1994年-201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统计数据,利用驱动分解的绝对收入流动性指标和转换矩阵的相对收入流动性指标测算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分析收入流动性的地区特征及税负趋势。结果显示:2009年之后我国城镇居民绝对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下降趋势,中长期收入流动性强于短期。收入增长效应代替互换效应,成为当前城镇居民收入流动的主要驱动。城镇居民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流动性负显著,不同时间段各收入组影响有一定差异。除税负外,收入结构、就业比例、劳动者素质、地理区位和初始收入位次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战军
将个人所得税作为主要变量,采集1994年-201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统计数据,利用驱动分解的绝对收入流动性指标和转换矩阵的相对收入流动性指标测算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分析收入流动性的地区特征及税负趋势。结果显示:2009年之后我国城镇居民绝对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下降趋势,中长期收入流动性强于短期。收入增长效应代替互换效应,成为当前城镇居民收入流动的主要驱动。城镇居民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流动性负显著,不同时间段各收入组影响有一定差异。除税负外,收入结构、就业比例、劳动者素质、地理区位和初始收入位次等因素也对收入流动性影响显著,据此针对不同收入地区分别提出措施以打破收入流动僵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繆鸿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阶段。居民收入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收入分配与市场经济增长不相匹配,社会经济处于这种发展环境中极易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发生。基于此,需对社会居民收入分配进行优化,从而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良性增长。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对中国家庭追踪数据,通过转换矩阵对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随后通过Logit模型对影响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如教育培训、幸福指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平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志国 范亚静
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代际收入流动性强意味着子代相对于父代更具有独立性。促进代际流动有助于实现机会和收入的平等并提高社会效率。在流动性的度量中,主要使用回归系数法和转换矩阵法。代际收入流动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关系网络、选型婚配、生理遗传等。西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考察往往忽略了这些因素背后的制度因素。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平等 流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