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1)
- 2023(11001)
- 2022(8727)
- 2021(8028)
- 2020(6760)
- 2019(15094)
- 2018(15415)
- 2017(30132)
- 2016(16648)
- 2015(18828)
- 2014(19004)
- 2013(18758)
- 2012(17305)
- 2011(15739)
- 2010(16099)
- 2009(15594)
- 2008(15395)
- 2007(14138)
- 2006(13130)
- 2005(12173)
- 学科
- 济(70398)
- 经济(70292)
- 业(54846)
- 农(47129)
- 管理(46397)
- 企(33013)
- 企业(33013)
- 农业(30992)
- 方法(23743)
- 中国(23503)
- 业经(21609)
- 制(21206)
- 数学(20844)
- 数学方法(20672)
- 财(18710)
- 体(15003)
- 银(13868)
- 银行(13850)
- 地方(13664)
- 发(13458)
- 行(13340)
- 贸(13045)
- 贸易(13037)
- 易(12793)
- 学(12004)
- 融(11636)
- 金融(11633)
- 策(11329)
- 体制(11113)
- 发展(10968)
- 机构
- 学院(245316)
- 大学(242152)
- 济(106975)
- 经济(104788)
- 管理(92034)
- 研究(84763)
- 理学(78374)
- 理学院(77591)
- 管理学(76451)
- 管理学院(76035)
- 中国(68416)
- 农(57789)
- 财(52007)
- 京(51430)
- 科学(48908)
- 农业(43965)
- 所(43069)
- 业大(40384)
- 财经(39786)
- 中心(39480)
- 江(39169)
- 研究所(38275)
- 经(35976)
- 经济学(32531)
- 北京(32230)
- 范(31082)
- 师范(30822)
- 州(30200)
- 院(29640)
- 经济学院(29380)
- 基金
- 项目(154666)
- 科学(122005)
- 研究(117485)
- 基金(112214)
- 家(97189)
- 国家(96274)
- 科学基金(81714)
- 社会(76498)
- 社会科(72093)
- 社会科学(72078)
- 省(60458)
- 基金项目(59449)
- 教育(52230)
- 划(49975)
- 自然(49575)
- 编号(49365)
- 自然科(48294)
- 自然科学(48284)
- 自然科学基金(47419)
- 资助(44321)
- 成果(40639)
- 部(35482)
- 制(34928)
- 发(34832)
- 重点(34569)
- 课题(33632)
- 农(32538)
- 国家社会(31957)
- 创(31618)
- 性(30861)
- 期刊
- 济(129816)
- 经济(129816)
- 研究(76433)
- 农(61705)
- 中国(54892)
- 农业(41179)
- 财(38640)
- 学报(36622)
- 科学(35635)
- 管理(32099)
- 融(30095)
- 金融(30095)
- 大学(29523)
- 学学(28078)
- 业经(26556)
- 教育(23700)
- 财经(19974)
- 技术(19940)
- 业(19458)
- 问题(19411)
- 经济研究(18425)
- 经(17141)
- 农村(15413)
- 村(15413)
- 农业经济(14782)
- 世界(13660)
- 版(13346)
- 经济问题(12974)
- 贸(12659)
- 技术经济(11886)
共检索到384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冬泳
本文从历史的维度详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归纳与发掘了其中的历史背景、现实约束,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将对未来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创新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伶俐 王定祥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中农地非农化配置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均存在失灵,并且政府失灵引致的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远大于市场失灵引发的效率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是农地非农化配置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即使是两者协同发挥作用也难以促进农地适度非农化。只有引入政治协商制度,使之与市场机制、政府机制有机耦合和协同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目标。中国要构建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位一体"的农地适度非农化机制,还需要对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与管理制度、土地利用质量考核制度进行必要的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建 汪应宏 毛璐 胡贵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户籍制度、农地非农化以及农地制度变迁问题,都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对相关研究综述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背景下人口迁移、农地非农化和农地制度三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就农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政策选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暂时的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凯 冯献
研究目的:揭示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区间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指标评价和门槛效应模型,在确定土地市场化水平基础上,分不同区域和出让区间考察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化水平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是分区间性的,到达一定门槛值后,会产生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在出让价格提高过程中,都经历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正向作用区间;(3)"高价位陷阱"反映了较高出让价格区间下,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产生促进,而导致过度非农化的情况。研究结论: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减少农地过度非农化,需把握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和作用区间,合理有效利用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史大平 王定祥
本文在对农地适度非农化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地适度非农化的制度障碍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市场化的农地非农化路径依赖和政策措施。本文认为,纯市场机制和纯政府机制都无法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配置,只有建立起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的准市场化机制才能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张紫芬
由于现行的农地非农化补偿仅仅对农用地经济价值进行补偿,忽视了对农用地其他价值进行补偿,导致农地非农化效率不高,针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的研究已成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农用地综合价值的角度出发,以耕地为例,基于农民利益视角,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群体成本收益的构成并对农地非农化效率进行估算,立足实际提出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分别是:陕西卢县为0.26、贵州盘县为0.26、广西兴业县为0.35、湖北咸宁为0.35、湖南吉首为0.51。以上五个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小于1,且各地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差异。估算结果说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负担的成本远大于农民获得的收益,农民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盖凯程 于平
城乡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和非对称的土地权利架构塑造了非均衡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模糊产权制度环境使地方政府成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的实际最终剩余控制者和索取者。各利益主体围绕争夺土地增值收益和外部利润的博弈推动着农地非农化模式的变迁,从征地出让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地非农化模式变迁中内嵌着一个土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向农民(集体)转移的核心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盖凯程 于平
城乡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和非对称的土地权利架构塑造了非均衡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模糊产权制度环境使地方政府成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的实际最终剩余控制者和索取者。各利益主体围绕争夺土地增值收益和外部利润的博弈推动着农地非农化模式的变迁,从征地出让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地非农化模式变迁中内嵌着一个土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向农民(集体)转移的核心逻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利平
中国已进入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中农地发展权即是问题之一。农地发展权的界定与法律性质的明确关乎农民的财产权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发展权制度存在的农地发展权归属不清、宅基地使用权处理不当及土地征收征用缺乏考量农地发展权保障功能等缺陷。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创设,应明确农地发展权归属,严格宅基地的使用,强化农地发展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曲福田 冯淑怡 诸培新 陈志刚
本文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产权 土地价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刘洋
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是违背农地流转初衷的,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有损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本文对二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通过土地用途改变的可逆程度区分,对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等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需要重视"非粮化"危害,划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禁止耕地"非农化",建立城乡之间的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修复和恢复耕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非粮化” “非农化” 农地流转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成艳 孙占文 王庆琨 孔玲
在我国经济双轨式增长宏观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农地非农化制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双轨式特点,而这种土地的非农化制度模式由于其存在的种种弊端而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应逐渐淡出土地市场, 构建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将是我国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市场化 农地 非农化 双轨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王艳
土地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为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法律问题,通过对辽宁营口、盘锦、沈阳等地农村土地制度法律问题的调研,梳理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政策的不足,针对新型城镇化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必须寻找土地制度政策改革的新思路,处理好土地利用计划与规划的衔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征地补偿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土地 法律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永健 耿弘 孙文华
农地城镇化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构建SCP分析范式,以产权弱化及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入手,重点分析了农地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租值的产生及利益各方为争夺土地租值所造成的制度绩效下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农地城镇化制度的变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产权弱化造成农地征收价格偏离市场价格,形成土地租值。(2)利益各方采取隐性价格机制及非价格机制对土地租值展开争夺并造成租值耗散,诱发社会矛盾。(3)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农地损失过度、社会福利损失是产权弱化背景下农地城镇化制度绩效低下的主要表现。(4)中国农地城镇化制度变迁的历程是土地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目前已展开试点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上市流转制度,在农地城镇化制度设计方面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
产权弱化 制度变迁 制度绩效 农地城镇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静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发展,借鉴美国、日本在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演进的经验,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对策。笔者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国家所有农民永佃的土地所有制,同时,应把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