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9)
2023(12618)
2022(10307)
2021(9251)
2020(7836)
2019(18053)
2018(18140)
2017(35651)
2016(19617)
2015(22635)
2014(23123)
2013(23182)
2012(22154)
2011(20321)
2010(20902)
2009(19721)
2008(19822)
2007(18228)
2006(16520)
2005(15475)
作者
(60828)
(50737)
(50512)
(48290)
(32249)
(24050)
(23239)
(19810)
(19144)
(18271)
(17291)
(16844)
(16286)
(16232)
(15830)
(15787)
(15353)
(15031)
(14699)
(14679)
(13008)
(12681)
(12463)
(11591)
(11497)
(11492)
(11446)
(11363)
(10345)
(10304)
学科
(93057)
经济(92963)
(51686)
管理(50991)
(38100)
企业(38100)
方法(34590)
中国(30811)
数学(30068)
数学方法(29844)
(28697)
地方(25037)
业经(21192)
(20341)
农业(18979)
(18825)
(17841)
贸易(17827)
(17678)
(17270)
银行(17233)
(17226)
(16646)
(16117)
金融(16115)
(15007)
(13496)
地方经济(13398)
环境(13298)
(12325)
机构
学院(296252)
大学(295676)
(126260)
经济(123454)
研究(109132)
管理(106482)
理学(89100)
理学院(87996)
管理学(86554)
管理学院(85986)
中国(84171)
科学(65710)
(65224)
(59816)
(57683)
(54497)
研究所(51725)
中心(49293)
(48059)
财经(46032)
业大(43101)
农业(42570)
北京(42362)
(41422)
(41282)
师范(40876)
经济学(39008)
(38552)
(38279)
经济学院(35200)
基金
项目(181139)
科学(140288)
研究(135029)
基金(127331)
(110529)
国家(109535)
科学基金(91345)
社会(84296)
社会科(79758)
社会科学(79735)
(71975)
基金项目(66792)
教育(61362)
(60505)
编号(56684)
自然(55992)
自然科(54558)
自然科学(54541)
自然科学基金(53539)
资助(52367)
成果(48062)
(45205)
重点(41482)
课题(40222)
(40056)
(36803)
发展(36633)
(36044)
创新(34567)
(34369)
期刊
(151958)
经济(151958)
研究(94941)
中国(64778)
(52002)
学报(46092)
(44821)
科学(41995)
管理(39762)
教育(34749)
农业(34707)
大学(34351)
(33816)
金融(33816)
学学(32018)
业经(26081)
技术(25893)
经济研究(24234)
财经(23057)
问题(21342)
(19895)
(18299)
(17280)
技术经济(15414)
国际(15332)
图书(15140)
商业(15091)
理论(15016)
世界(14194)
现代(13905)
共检索到471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清裕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城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1)城乡人口再分配在急剧进行,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提高;(2)城镇数目日益增多,尤其是大城市数量在迅速增加;(3)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刚  程必定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其演化路径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这是城镇化的初级形态;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向结构转换型的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秀玲  
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的非农化重组,是现代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经历了曲折发展、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新海  王勇  
“城镇化”是我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特定体制背景下的产物,自1990年代以来,“城镇化”的背景和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单纯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矛盾突出,实现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战略转变迫在眉睫。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不仅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波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作者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卫  糜志雄  
城镇化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低起点、高速度的发展过程,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未能实现良性互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资源短缺与环境破坏带来巨大压力以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持续拉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为发展主体、破除城镇化建设中的制度瓶颈和完善投融资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孜比布拉·司马义  刘志挥  
回顾了南疆铁路沿线五地州的近18年以来的城镇化进程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从城市化水平这个侧面来分析了五地州的城镇发展状况;同时,根据五地州1990—2007年的统计数据,选取综合城市化水平测量指标后,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非农业人口及总人口随年份变化的回归方程,陈述了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特征,分析了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限制因素;在对总人口及非农业人口的变化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南疆铁路沿线地区将来20年的城镇化发展进行拟预测及分析,最后拟提出加快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促进城镇化快速、持续、全面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长洪  于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1980年的30.2%下降到2013年的10%,但产业内部结构得以改善,正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农业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城镇化的建设。新型城镇化将农民工市民化和棚户区改造作为城镇化推进的重点工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近期任务是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禹铭  
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文章首先解读新型城镇化及经济新常态的相关内容,再阐述新型城镇化与经济新常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趋势,提出在互联网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兴业创业的新型城镇化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萍  余思琪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萍  余思琪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曾荣  
我国自出现第一个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活动至今已有10年时间了。但我国技术市场取得较快发展还是在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我国技术市场在“放开、搞活、扶植、引导”方针的指引下,技术合同成交额已由1984年的7.2亿元,发展到1989年的80多亿元,增加了10倍。在扩大技术交易领域,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体系,以及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技术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更有力地推动我国技术交易活动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技术市场已成为联结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桥梁。一、我国技术市场的主要特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勇  
本文系统回顾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成就,探讨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未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城中村"、工矿棚户区和小城镇破败等方面,促进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国华  李苗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地域分工基础,其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县域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探讨县域城镇化的必然性,分析了当前县域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