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6)
- 2023(17508)
- 2022(14599)
- 2021(13547)
- 2020(11483)
- 2019(26349)
- 2018(26404)
- 2017(50963)
- 2016(28040)
- 2015(31786)
- 2014(31825)
- 2013(31253)
- 2012(28520)
- 2011(25771)
- 2010(26013)
- 2009(23852)
- 2008(23389)
- 2007(20918)
- 2006(18598)
- 2005(16106)
- 学科
- 济(111169)
- 经济(111049)
- 管理(78260)
- 业(74451)
- 企(60219)
- 企业(60219)
- 方法(51938)
- 数学(45591)
- 数学方法(44872)
- 中国(32828)
- 农(32322)
- 财(26394)
- 业经(25634)
- 学(24376)
- 地方(22485)
- 农业(21238)
- 制(20895)
- 贸(20677)
- 贸易(20664)
- 易(20100)
- 理论(19125)
- 银(17590)
- 银行(17518)
- 技术(17509)
- 和(17257)
- 环境(17161)
- 行(16702)
- 融(15951)
- 金融(15949)
- 务(15881)
- 机构
- 大学(402887)
- 学院(402398)
- 管理(155217)
- 济(155062)
- 经济(151597)
- 理学(134677)
- 研究(134584)
- 理学院(133131)
- 管理学(130308)
- 管理学院(129598)
- 中国(99138)
- 科学(87190)
- 京(86944)
- 农(73230)
- 财(70751)
- 所(68921)
- 业大(65691)
- 研究所(63081)
- 中心(60387)
- 江(59263)
- 农业(57788)
- 财经(56848)
- 北京(54767)
- 范(53084)
- 师范(52453)
- 经(51587)
- 院(48689)
- 州(48006)
- 经济学(46126)
- 技术(44579)
- 基金
- 项目(275198)
- 科学(213819)
- 基金(196751)
- 研究(196112)
- 家(174163)
- 国家(172719)
- 科学基金(146400)
- 社会(121186)
- 社会科(114743)
- 社会科学(114709)
- 省(108995)
- 基金项目(104292)
- 自然(97434)
- 自然科(95173)
- 自然科学(95145)
- 自然科学基金(93377)
- 划(92208)
- 教育(91434)
- 资助(81762)
- 编号(80564)
- 成果(64930)
- 重点(62176)
- 部(59365)
- 发(58525)
- 创(56880)
- 课题(56377)
- 创新(53073)
- 科研(52890)
- 计划(51320)
- 大学(50399)
- 期刊
- 济(168278)
- 经济(168278)
- 研究(115173)
- 中国(77090)
- 学报(71116)
- 农(66979)
- 科学(61945)
- 管理(56676)
- 大学(52893)
- 财(51249)
- 学学(49728)
- 教育(48169)
- 农业(45842)
- 技术(35779)
- 融(33158)
- 金融(33158)
- 业经(29270)
- 经济研究(27328)
- 财经(27033)
- 业(23456)
- 经(23057)
- 问题(22888)
- 图书(22010)
- 科技(20411)
- 版(19839)
- 技术经济(19379)
- 业大(18925)
- 理论(18686)
- 统计(18609)
- 商业(18363)
共检索到582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轩会永 阎文峰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78-2011年间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变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居民消费、工业化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与城镇化之间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图表明,以上四个影响因素的单位冲击均对城镇化建设有着正向作用,同时方差分解给出了四个影响因素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率。在分析的影响因素中,农村居民纯收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最大,居民消费次之,工业化对城镇化贡献率不太明显而地方财政投入短期内对城镇化建设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长期而言贡献较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舒建玲 张晔
城镇化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文章基于VAR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的分工效应、集聚效应和需求效应将会给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村流通产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并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产业:加快制度改革,落实人口城镇化;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提升商品流通网络;发展村镇连锁经营和农村第三方物流。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流通产业 VAR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成刚
采用改进的自组织数据挖掘算法(Log-GMDH)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7~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自动客观地筛选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变迁、金融机构发展以及民生财政支出,且这五大因素均对城镇化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滞后一期的城镇化投资效率对当期城镇化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前期的城镇化投资效率将显著地促进今后城镇化投资效率。因此,应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增加民生财政支出,提升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钱东平
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建立考虑人口因素的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城镇化率与总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的扩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助于扩大我国居民总消费,但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利于城乡收入分配调节。因此,基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农村收入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应是: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增加总消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晓莉
运用VEC模型碳生产率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经济增长是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且促进了碳生产率增长,能源强度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则为次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在长期内有利于碳生产率增长。
关键词:
碳生产率 新型城镇化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红梅 李明贤
论文采用VAR模型对湖南省1978—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察财政支农与城镇化对湖南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可知:不管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湖南财政支农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从中长期看,城镇化对缩小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起负面影响;另外,城乡收入差距本身还受前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自我强化效应。针对以上结论,最后从财政支农和城镇化推进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晓叶 许东海
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计量实证基准模型,利用中国1983—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普通最小二乘法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环境污染程度对城镇化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工业废气排放对城镇化率的影响逐渐变大且为负;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短期内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正相关,但长期内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负相关。总之,在今后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状况本身,还要立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创新等措施降低和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环境宜人的城镇化。
关键词:
空气污染程度 城镇化率 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利 潘志远 王东霞
本文针对就业问题,在考察国内关于影响劳动就业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三个因素方面选取出可能影响城镇劳动就业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VAR模型对影响城镇劳动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从影响劳动就业的三个因素中提取两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宏观经济因子和技术进步因子。实证表明:影响劳动就业的主因子为宏观经济因子和技术进步因子。在宏观经济因子中,对城镇劳动就业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消费、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在技术进步因子中,对城镇劳动就业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水平,而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该将各种促进就业措施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城镇劳动就业的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揭筱纹 邱璐
基于2000~2013年我国31省市区面板数据,对各地平均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分为高、低两类;随后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与就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及教育发展水平四维度视角出发,确定了12项变量,分类探讨了其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指标对两类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差异明显,且教育因素中人均受教育年限对地区城镇化发展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影响力最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梅生 杨德才
由于中国首次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研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文献较少。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得"四化"的综合评价值,并构建了VAR模型。分析发现,长期内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都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短期内只有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引起城镇化的原因,其他"三化"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滞后一期的"四化"虽然都能有效提升当期"一化"水平,但是自身对自身的影响最大。所以,虽然"四化"还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的问题,但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必须依靠自身同步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莹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居民生活质量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成分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基于VAR模型对其传导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是新型城镇化的原动力;(2)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3)转变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是当前紧迫的任务。应树立集约型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生态产业系统工程,积极培育并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做好产业承接;通过推动特色小城镇化建设,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打造各地区主导产业,实施"以工促农"行动计划,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主成分分析 VAR传导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一平 赵玮
本文在巴萨效应的基础上构造了RERA模型,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不可贸易性的农村部门和可贸易性的城市部门,前者的剩余要素流出部门会引致实际汇率升值。文章在运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国内要素的流动与实际汇率间存在潜在关系的基础上,使用CHINAGEM模型对中国2000—2013年汇率升值情况进行实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不可贸易品相对价格测度实际汇率时,其实际升值水平的1/3可由RERA效应进行解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一平 赵玮
本文在巴萨效应的基础上构造了RERA模型,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不可贸易性的农村部门和可贸易性的城市部门,前者的剩余要素流出部门会引致实际汇率升值。文章在运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国内要素的流动与实际汇率间存在潜在关系的基础上,使用CHINAGEM模型对中国2000—2013年汇率升值情况进行实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不可贸易品相对价格测度实际汇率时,其实际升值水平的1/3可由RERA效应进行解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连菊 阚大学
运用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对城镇化能源消费效应的影响均具有双门限的非对称特征,处于外体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较低的省份,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小,该结论也适用于经济开放程度这一转换变量;其他转换变量对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影响均只存在一个位置参数,并将各省份分为高低两个体制,高体制中产业结构水平较高,城镇化降低能源消费总量;高体制中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大,在技术进步明显、环境规制严格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省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越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逸飘 郭佳钦 廖望科
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考察城镇化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激励性"作用。人口密度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是城镇化进程的"过度性损失"因素,对人口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强的阶段性波动,且两者之间表现出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同时,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驱动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敏感性。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进程有着更强的驱动效应,但这种驱动效应是以牺牲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和土地资源为代价;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则主要受制于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