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4)
2023(10800)
2022(8543)
2021(7961)
2020(6675)
2019(15021)
2018(15140)
2017(29892)
2016(16527)
2015(18821)
2014(19238)
2013(18674)
2012(17577)
2011(16159)
2010(16616)
2009(15846)
2008(15840)
2007(14571)
2006(13601)
2005(12461)
作者
(48516)
(40384)
(40296)
(38663)
(25796)
(18777)
(18394)
(15456)
(15282)
(14790)
(13902)
(13505)
(13216)
(12968)
(12816)
(12429)
(11903)
(11812)
(11732)
(11724)
(10336)
(10024)
(9868)
(9287)
(9274)
(9249)
(9056)
(9028)
(8281)
(8063)
学科
(67790)
经济(67691)
管理(46015)
(42443)
(32269)
企业(32269)
中国(24301)
方法(23481)
(23454)
数学(20343)
数学方法(20051)
(17843)
(17581)
业经(15893)
(14927)
地方(14811)
农业(14578)
(13540)
银行(13520)
(13052)
(12870)
贸易(12859)
(12691)
(12542)
(11772)
金融(11770)
(11434)
(10792)
土地(10150)
环境(9921)
机构
大学(241772)
学院(241361)
(99964)
经济(97626)
管理(87823)
研究(86686)
理学(73448)
理学院(72544)
管理学(71194)
管理学院(70734)
中国(68480)
(53240)
(51727)
科学(50824)
(44215)
(40728)
(39818)
研究所(39466)
中心(39451)
财经(39022)
(35263)
北京(34199)
(33950)
师范(33657)
业大(33267)
(31620)
农业(31613)
(31082)
经济学(31005)
财经大学(28508)
基金
项目(147925)
科学(115837)
研究(112495)
基金(105599)
(91491)
国家(90696)
科学基金(76141)
社会(70705)
社会科(66725)
社会科学(66707)
(56755)
基金项目(54402)
教育(51866)
(48698)
编号(47362)
自然(46813)
自然科(45608)
自然科学(45591)
自然科学基金(44763)
资助(43359)
成果(41461)
课题(34272)
重点(33784)
(33577)
(32877)
(29497)
(29293)
国家社会(28888)
(28602)
教育部(28479)
期刊
(122171)
经济(122171)
研究(79373)
中国(55991)
(39158)
(37708)
学报(34620)
科学(34179)
管理(33432)
教育(31068)
(29068)
金融(29068)
大学(26959)
农业(26016)
学学(24873)
业经(20645)
技术(20382)
财经(19721)
经济研究(18987)
问题(17094)
(17004)
(13789)
图书(12893)
(12397)
国际(12248)
理论(11818)
现代(11763)
(11022)
技术经济(11006)
(10933)
共检索到387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璐璐  
土地政策是引致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因素,其所规范的土地利用方式、人地关系和激励机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构成要件;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方向决定城镇化道路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新的经济关系要求和新的发展理念对土地政策具有反作用,是诱致土地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快速城镇化建设以及由此决定的农地非农化特征导致的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创新土地政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宣宇  
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释放我国最大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的关键抓手,承载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深入分析传统城镇化规模化冲动的根源和"人地钱"挂钩政策内生作用机理,为确保正确激活"人地钱"内生机制,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强监测评估监督,狠抓政策落实问责;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杜绝庸政懒政怠政;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便于公众监督和信息沟通;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转移人口融入城镇能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庆日  张志宏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本文在阐释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工具的必然性和有效性。最后,总结了当前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启示并讨论了其未来走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吉黎  毛程连  
财政体制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关联密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财政体制变革均经历了三个阶段,二者高度契合。现行财政体制将面临城镇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必须进行改革。如何构建合理的官员晋升考核体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与支出责任,规范地方政府合理利用土地融资,提高地方预算透明度,构建地方税体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期刊] 改革  [作者] 屈小博  程杰  
户籍价值及改革成本的地区差异是地方推动户籍改革的巨大阻力。未来20年,在城镇化水平达到70%的情况下,户籍改革总成本累计不会超过30万亿元,相当于全国财政累计用于与民生直接相关支出的16%左右。以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均等化为导向的户籍改革和城镇化推进在财政上具有可行性,改革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成本分摊机制,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大责任,全国整体推进、打破行政区域分割,兼顾地区差异但不能简单地以城市规模或区域格局为划分标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孟繁瑜  李呈  
历时三十多年的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历程,一直伴随着"城镇化"与"农村建设"这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协调统一问题,而在改革面临深化之时,诸多矛盾再次聚集于此,出路焦点无一例外地落在衔接城乡的土地制度上。本文研究发现国家土地政策长期具有的城镇倾向,是导致我国城乡间土地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带有城镇倾向的土地政策存在对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所能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形成抵消作用,因此对其的调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梳理我国土地政策城镇倾向的发展过程中,本文揭示了这种带来负外部性的倾向已形成政策路径依赖性,并通过对路径依赖内在机理的分析,找出其规模报酬递增机制和体制性约束因素,进而对破解路径依赖、扭转土地政策的城镇倾向提出了具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牛通  范建红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及社会空间正义进行了综述性研究,分析了留用地制度创新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地区留用地政策的原因、形式、机制等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了留用地政策对社会经济空间的影响,以及留用地制度的历史遗留问题。认为应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留用地的存量盘活、提质增效及空间规划与治理;应着重从改革征地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市场、规范土地管理等四个方面创新城市留用地制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牛通  范建红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及社会空间正义进行了综述性研究,分析了留用地制度创新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地区留用地政策的原因、形式、机制等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了留用地政策对社会经济空间的影响,以及留用地制度的历史遗留问题。认为应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留用地的存量盘活、提质增效及空间规划与治理;应着重从改革征地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市场、规范土地管理等四个方面创新城市留用地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蒋仁开  张冰松  肖宇  薛翠翠  
研究目的: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探讨土地宏观调控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选择调控的方向。研究方法:专家咨询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1)新型城镇化中的路径选择决定着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质量;(2)当前城镇化中存在着土地利用不节约等问题;(3)新型城镇化目标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张;(4)人多地少的土地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土地宏观调控的作用。研究结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宏观调控重点包括:(1)完善土地规划的调控机制;(2)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3)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制度;(4)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5)土地调控应有保有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栾贵勤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们要在本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应当清楚,全面小康目标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使城乡小康社会建设协调推进。一、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要条件 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所谓城市化,就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中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耀春  
我国的城乡差距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农民收入由于消费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城镇化水平低 ,城乡结构不合理 ,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今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二、三产业以两倍于第一产业的速度增长 ,农业部门份额将进一步大幅度下降 ,到 2 0 15年农业部门份额将下降到约为目前的一半。因此 ,加快推进城镇化 ,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我国城镇化宜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入手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推进不同类型城镇的协调发展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推进福利市场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云  王秀芬  王春光  
[目的]旨在研究青海省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发展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关系。[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青海省城镇化水平;运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增量变化率与城市化速率进行耦合分析,分析重点区域及典型城镇其城镇发展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协调度。[结果](1)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地区发展最好,城镇化水平最高;(2)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地区的差别化土地政策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东西部城市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需尽快完善未利用地开发激励机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引导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青海省应在分析政策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志耀  柳思维  
本文运用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对中国土地财政规模扩张的空间传导机制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2003—2012年省际空间面板数据的计量结果显示:(1)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与其竞争对手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传导效应。(2)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主要通过边界空间和经济空间两个维度得以实现。因此,笔者认为,改革政绩考核制度,使地方政府竞争从"短期导向"向"长期导向"转换,是阻断土地财政空间传导、调控土地财政规模的根本途径,并据此提出土地财政的调控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宏斌  
土地资源瓶颈是新型城镇化和高新区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土地利用政策调整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互契合。文章认为,高新区在土地利用政策调整中,应坚持统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高新区土地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保与民生改善规划,在优化高新区土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同步实现高新区产业转型、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的目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鸿  郑庆昌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曾经引发了大量与大陆相似的矛盾问题,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制度安排,值得大陆借鉴。本文分析了台湾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征收政策调整的措施与经验,并由此得出对大陆进一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