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2)
- 2023(9781)
- 2022(7568)
- 2021(7114)
- 2020(5688)
- 2019(12659)
- 2018(12810)
- 2017(25591)
- 2016(13699)
- 2015(15579)
- 2014(15816)
- 2013(15606)
- 2012(14385)
- 2011(12983)
- 2010(13183)
- 2009(12668)
- 2008(12535)
- 2007(11725)
- 2006(10895)
- 2005(9989)
- 学科
- 济(63292)
- 经济(63130)
- 农(49550)
- 业(42603)
- 农业(32764)
- 管理(29945)
- 业经(23912)
- 企(23102)
- 企业(23102)
- 中国(22267)
- 方法(21701)
- 数学(16407)
- 数学方法(16303)
- 制(14827)
- 地方(13738)
- 发(13630)
- 农业经济(12457)
- 财(11759)
- 发展(11649)
- 展(11632)
- 贸(11185)
- 贸易(11179)
- 易(10965)
- 银(10698)
- 银行(10690)
- 体(10545)
- 行(10360)
- 理论(10333)
- 和(10199)
- 策(9931)
- 机构
- 学院(205572)
- 大学(201327)
- 济(87729)
- 经济(85877)
- 管理(77754)
- 研究(68580)
- 理学(66547)
- 理学院(65891)
- 管理学(64895)
- 管理学院(64528)
- 中国(54981)
- 农(50758)
- 京(42133)
- 财(40302)
- 科学(39184)
- 农业(38094)
- 所(33759)
- 业大(33540)
- 中心(32667)
- 江(32304)
- 财经(31305)
- 研究所(30024)
- 范(29222)
- 师范(29046)
- 经(28322)
- 北京(26405)
- 经济学(26026)
- 州(25488)
- 经济管理(23626)
- 经济学院(23533)
- 基金
- 项目(127960)
- 科学(101404)
- 研究(101125)
- 基金(92010)
- 家(78150)
- 国家(77303)
- 社会(67806)
- 科学基金(66157)
- 社会科(62810)
- 社会科学(62792)
- 省(50770)
- 基金项目(48801)
- 编号(44647)
- 教育(44533)
- 划(41027)
- 自然(37693)
- 成果(37103)
- 自然科(36759)
- 自然科学(36752)
- 自然科学基金(36109)
- 资助(34972)
- 农(30231)
- 发(29705)
- 课题(29261)
- 部(29021)
- 重点(27844)
- 国家社会(27681)
- 性(26132)
- 创(26118)
- 制(25647)
- 期刊
- 济(110141)
- 经济(110141)
- 研究(63032)
- 农(57760)
- 中国(45290)
- 农业(38875)
- 学报(29841)
- 科学(28906)
- 财(27470)
- 业经(25198)
- 管理(24922)
- 大学(24547)
- 融(24333)
- 金融(24333)
- 教育(23700)
- 学学(23090)
- 业(17235)
- 问题(16847)
- 技术(16196)
- 财经(15493)
- 农业经济(15260)
- 农村(15085)
- 村(15085)
- 经济研究(14979)
- 经(13311)
- 版(12385)
- 经济问题(11689)
- 世界(11599)
- 社会(11061)
- 图书(10658)
共检索到319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文峰 郭纹廷
文章认为,我国农村社会是文化网络社会,农村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生活是依赖于农村社会文化网络体系的,城镇化对农村社会生活提出了挑战,使农村社会文化网络失去了平衡。农村基层组织是社会文化网络中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对农村文化网络能够起到维护和修补作用。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困难重重,国家应从制度上保障和支持各类基层组织的发展,为农村社会文化网络的平衡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文宗瑜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理解城镇化的本质并科学确定城镇化内涵,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质量及经济社会效应。在某种意义上,城镇化不是简单地让农村居民迁移到城镇并住在城镇,关键是有步骤分阶段解决农村居民身份转换、实现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农村居民可以平等享受市民待遇的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玉 陈绍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家庭转型在居住空间、资源要素、主体性重塑等方面呈现出整体性、嵌入性、辩证性等特征。本研究从转型社会学视域出发,反思性借鉴西方家庭策略理论,构建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空间—要素—主体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地调查,考察农民集中居住及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转型的经验样态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不同于市场主导的异地城镇化,在政府主导的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村落空间消解与居住空间集聚化变迁是农村家庭整体性转型的直接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家庭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的预期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基于家庭内部代际分工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实现权利结构均衡化转型,最终完成新型家庭的主体性重塑。
关键词:
城乡空间 家庭转型 主体性重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玉 陈绍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家庭转型在居住空间、资源要素、主体性重塑等方面呈现出整体性、嵌入性、辩证性等特征。本研究从转型社会学视域出发,反思性借鉴西方家庭策略理论,构建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空间—要素—主体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地调查,考察农民集中居住及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转型的经验样态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不同于市场主导的异地城镇化,在政府主导的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村落空间消解与居住空间集聚化变迁是农村家庭整体性转型的直接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家庭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的预期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基于家庭内部代际分工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实现权利结构均衡化转型,最终完成新型家庭的主体性重塑。
关键词:
城乡空间 家庭转型 主体性重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采用家庭主位理论视角,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家养老模式转型置于具体社会情境和特定家庭结构中,系统性考察其实践样态和嬗变逻辑。首先,自力养老的社会基础消解,伴随着农民集中居住后"村落的终结",自力养老模式也因失去"基于代际分工的半工半耕"型小农经济与基于传统村落散居型庭院经济等社会物质基础而难以维继;其次,代际关系的嬗变与均衡,作为自力养老消解后的应对策略,经济反哺与隔代抚育成为代际关系嬗变与均衡的基本方式;最后,个体家庭的崛起与居家养老模式的多元化转型,随着个体家庭时代的到来,传统村落共同体"一户多家"的家户结构呈现多元化转型,而从生成动力角度而言,居家养老模式转型的动力正是老年人追求个体化家庭居住结构与代际关系再均衡的内在张力,因此,依据居住结构—代际关系两个维度,将转型中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划分为独居共灶型、独居分灶型、共居抚育型和共居轮养型四种实践类型。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居家养老 实践逻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梦 杨华
推进县域城镇化,是加快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县域社会具有产业去工业化、生活高消费性和社会强阶层性的特点,使进城农民家庭面临低收入高支出的结构压力,农民家庭不得不采取“半工半耕半陪”的家计模式、“城县乡三栖”的居住格局、阶段性进城的家庭流动方式和二次城镇化的发展规划,家庭劳动力和资源配置更加刚性。分析表明,当前县域城镇化形塑出消耗型城乡三元结构,导致县域空间风险聚集,农民城镇化压力增加,呈现不稳定特征。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城镇化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系统布局,发挥县域的“稳定器”功能,坚持渐进式城镇化道路,为中国现代化转型提供稳定的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齐骥
城镇化是"自然—社会双向互动"以及"被改造的自然—社会关系双向互动"构成的动态有机体,文化是城镇空间演进的黏合剂。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城镇空间演进,是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两种逻辑下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文化治理有效推进了从文化刚性到文化弹性、从文化规约到文化自觉的城镇空间重构,破解了传统城镇空间构成中各单元单打独斗、破坏城镇整体规划和宜居、宜业、宜文、宜游难以并行的时空障碍。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逻辑 文化治理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章羽
1.制度与文化因素。制度从两方面作用于城镇化社会成本。第一,不好的制度加剧城镇化的社会成本。制度经济学认为,好的制度可以节省社会成本,而不好的制度则可能增加社会成本。"有些制度——诸如那些限制进入的规则,要求进行无用检查的规则,提高信息成本或让产权变得更不安全的制度——实际上提高了交易费用。"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户籍制度及其附着其上的二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章羽
城镇化社会成本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成本,它关系到城镇化的效率、质量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城镇化社会成本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外部性、弹性和不确定性、内在关联性等特征。城镇化社会成本包含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社会摩擦成本、社会管理成本以及环境生态成本等多种形态。在制度、文化、社会政策以及历史等因素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中,我们能够寻找到城镇化社会成本的生成逻辑。认清城镇化社会成本的生成逻辑和演变规律,构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成本分摊机制,优化社会成本治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城镇化 社会成本 制度变迁 农民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玉昆 曹广忠
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农民社会网络变化是反映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变化的重要视角。基于大样本调查数据,通过不同社会网络类型考察了中国农村居民社会网络规模特征及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面对面的浅度社交是目前农村中最常使用的社会交往形式,非农就业扩大了农民社会网络总规模,而深度社交下的亲缘和地缘关系网络规模有所缩小。"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就近非农就业者在扩大业缘关系的同时维系了既有社会网络,从而拥有更大的社会网络规模。农业转移人口基于职业转变和地域转换扩大的社会网络以浅度社交形式为主,传统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在农民获取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宏伟 李阳 王金桃
将城镇化发展问题置于政府和市场构成的二维平面内解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项传统已经常态化。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有关讨论也难以避免走上述思维习惯,这种视阈忽视了社会力量在城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问题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理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应从政府与市场的平面化思维中解放出来,把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力量结合起来,以合理边界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理性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政府 市场 社会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纪芳
中国基层社会历来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这种“二元”社会结构局面,以村改居社区为主要形式的基层社会“第三元”形态日渐凸显。本文聚焦于村改居社区的结构性特征和治理机制,尝试探讨基层治理从“二元”向“三元”转变的实践机理。研究发现:村改居社区治理呈现“村居共治”的实践形态,且因农民与集体的关系差异表现为不同的实践形式。“村居共治”的深层运作机制在于城乡两种治理机制要素并存形成的城乡嵌套,由此弥合村改居社区所隐含的乡村与城市治理体系之间的缝隙,促进村改居社区对城市外部系统与社区内部系统的治理耦合。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实践体现了对城乡二元治理体制的整合与超越,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丰富和拓展了基层治理的研究空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刘艳 邓金钱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演进之路。按照城镇化水平速度,结合制度背景、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政策时间节点,本文将我国城镇化历程划分为计划经济下城镇化波动发展阶段、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快速城镇化阶段和城镇化减速提质发展四个阶段,力求探寻城镇化战略的演进规律;贯穿城镇化战略的逻辑可以概括为一条根本主线和四条具体主线,根本主线是党领导下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四条具体主线为经济发展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始终立足国情动态调整、大中小城镇和城市协调发展以及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新时代中国城镇化发展将面临新目标、新动力与新趋势。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战略 逻辑主线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雅洁
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对于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相对缓慢,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农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相对淡薄,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完善相应法律体系,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
关键词:
农村社会 治理法治化 演进逻辑 实践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西振
"网络关系价值=吸引力×开关权"。这是——踏着紫竹院公园小路上飘零的枯叶,看着夕阳下湖水中的残荷,构思这一期盈利模式栏目"例行"的编辑随笔。搭好了文章的骨架,正在苦恼如何开头的时候,手机响了,收到一则"和君咨询每周分享"短信:"云时代是商业史上的寒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