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8)
2023(10380)
2022(9166)
2021(8620)
2020(7785)
2019(18229)
2018(18788)
2017(37156)
2016(20721)
2015(23847)
2014(24354)
2013(23897)
2012(22144)
2011(20114)
2010(20786)
2009(19573)
2008(19433)
2007(17850)
2006(15614)
2005(14099)
作者
(61746)
(51474)
(51405)
(49208)
(32505)
(24716)
(23620)
(20392)
(19297)
(18627)
(17422)
(17376)
(16591)
(16427)
(16117)
(16104)
(15731)
(15240)
(15092)
(14805)
(13171)
(12912)
(12893)
(11776)
(11690)
(11614)
(11578)
(11492)
(10600)
(10439)
学科
(85679)
经济(85593)
管理(55091)
(52674)
方法(41976)
(41776)
企业(41776)
数学(37878)
数学方法(37263)
中国(24979)
(24153)
(21750)
(19349)
(18121)
地方(16659)
业经(16155)
(16056)
贸易(16047)
(15598)
(14966)
农业(14943)
银行(14924)
(14266)
理论(14241)
(13777)
(13479)
金融(13471)
(12632)
(12575)
财务(12519)
机构
学院(301336)
大学(300105)
(121364)
经济(118600)
管理(112387)
研究(101322)
理学(96046)
理学院(94955)
管理学(92912)
管理学院(92363)
中国(77448)
(64574)
科学(63862)
(57712)
(54292)
(53284)
研究所(48217)
(46711)
业大(46592)
中心(46279)
财经(45340)
农业(42962)
北京(41134)
(40823)
(39211)
师范(38738)
经济学(37278)
(36974)
(36236)
经济学院(33781)
基金
项目(192580)
科学(148980)
研究(139375)
基金(136308)
(119378)
国家(118409)
科学基金(99395)
社会(84752)
社会科(80198)
社会科学(80172)
(77404)
基金项目(71460)
教育(66232)
(65070)
自然(64778)
自然科(63239)
自然科学(63221)
自然科学基金(62044)
编号(58723)
资助(58421)
成果(48709)
重点(44031)
(42586)
(41643)
课题(41616)
(39318)
科研(37186)
创新(36824)
计划(35972)
教育部(35890)
期刊
(134808)
经济(134808)
研究(87512)
中国(58893)
(49424)
学报(49401)
(44609)
科学(43806)
管理(40440)
大学(36623)
教育(34729)
学学(34536)
农业(32760)
技术(28245)
(27853)
金融(27853)
业经(23159)
财经(22520)
经济研究(22185)
(19321)
问题(18899)
统计(17761)
(17152)
(15588)
技术经济(15538)
商业(14852)
(14766)
理论(14701)
(14619)
决策(14426)
共检索到447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金宏,刘虹  
一、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模型城镇体系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相互联系的若干城镇的集合。各城镇间的相互联系除了物质、能量、资金、人口、信息等要素的交流外,还包括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规模等级、区位关系等方面的结构协调,其中规模结构协调是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重要方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  
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镇集聚点。其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动态过程,反映在地域城镇群规模组合上存在一定的等级规模结构特征。所得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是城镇体系内层次不同、大小不等的规模城镇在质和量方面的组合形式。因此,研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摸型对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模型研究状况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凤飞  
本文基于宏观经济视角,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模型设置总目标层、指标层、举措层3级指标,结合李克特量表法进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得分评价,全面系统分析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整体情况。为避免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最终结果失真失实,本文采用1-9级标度法构建重要性打分矩阵表,实现对同等级指标的两两比较,并对各单层指标权重进一步修正和优化,得到同层级指标量化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论,表明所得最终得分没有失真失实。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最后得分为4.27,目前社会民众对于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总体情况是满意的,但学校定位与规划、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学风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应进一步加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元秀  
目前长三角都市圈已形成比较合理的"宝塔型"的6级城镇体系。但是与国际上发育成熟的都市圈相比较,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镇人口规模偏小导致城市的集中度不高、中小城市城市化水平偏低都市圈内部南北发展不均衡等。因此今后需要扩大中心城市上海的人口规模,以进一步发挥大都市圈的集聚效应;作为都市圈南北两翼的中心,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的人口规模需要有较大增长;同时要加速中小城市的发展和中心镇的培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光  刘科伟  
为了给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研究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文章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借助分形理论构建了一般的城镇等级—规模分布模型。在已知城镇规模分布分维数的条件下,可以计算出在不同的中心地模型中所谓值下,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的分布序列,并称其为中心地分布模型。与Zipf公式相比,上述模型不仅更具理论内涵、更接近实际,而且具有横向可比性和纵向预见性,还可以确定区域城镇体系规模分布的中心性值,为城镇体系发展提供更好的导向。最后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例说明了此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小平  肖鸣政  
本文基于以往学者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培训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胜任力结构模型的培训与教育体系四环模型,重点开发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帮助参与者提高工作绩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振灵  
资源基础型城市群是从资源型城市和城市群关系角度界定的一类城市群,它是我国城市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择我国典型的资源基础型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对其城镇体系中城市规模的时空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城镇规模分布研究中的分形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城镇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演变过程和特征,将Gibrat法则引入城镇体系规模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城镇体系的规模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均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根据分维值时间序列,可以判断在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城市异速生长的特征;城市规模结构分维与经济规模结构分维的时空演变具有历史吻合性,经济规模变化引起城市规模变化;城市群中资源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建飞  刘晓阳  丁志伟  
基于城区常住人口指标,运用城镇体系规模分析的多种方法,分析1995—2017年我国中部地区多尺度的规模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级市数目与人口金字塔均由较规则塔形结构演化成"纺锤型";建制市数目金字塔趋于完善,人口金字塔演化成"纺锤型";城镇数目金字塔变化不明显,人口金字塔演化为不规则形。(2)城市首位度指数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且逐渐偏离理想值,以武汉、郑州为首的高位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理想。(3)整体城市规模体系符合分形规律但体系分布日益分散,拟合线不断向外偏离。地级市视角下拟合线斜率波动变化,建制市及城镇视角下斜率逐渐减小。(4)城镇密集区范围均不断扩大,且在同时间段内集聚程度由强至弱、集聚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县城、建制市、地级市。地级市和建制市的核心集聚区最终演变为以合肥为顶端,以郑州、太原为"撇",以武汉、长沙为"捺"的"人字型"结构;城镇密集区由以武汉、郑州为核心的"双星"格局演变成以武汉、郑州、合肥、长沙为增长极的"四核T字型"分布格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颉耀文  
文章通过计算甘肃省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不平衡指数及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甘肃省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用城镇密度、关联维数分析了甘肃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指出了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首位度过大;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出现断层,联系不畅;空间布局小集中、大分散;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大城市没有发挥应有的辐射作用;城镇体系结构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形成的内在机制,最后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甘肃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分散,小集中,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坚持分散化的道路,完善城镇空间结构;大力促进农村小城镇的发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雅静  陈彦光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都被证明具有标度性质,但不同标度过程及其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以人口规模和经济产出指标为主要测度,借助位序—规模律和异速生长律研究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标度特征,并揭示等级标度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关系。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双对数线性回归估计模型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在一定尺度范围内,京津冀城镇体系服从位序—规模标度律和异速生长标度律。(2)借助位序—规模标度指数的比值可以估计异速生长标度指数。(3)相对于人口规模,经济产出指标异速生长的标度指数多大于1,但经济投入指标的标度指数不稳定。(4)落入标度区的城市集中于京津冀的东南一带,形成标度区域。由此可得如下结论:(1)京津冀城镇经济系统的产出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2)京津冀位序—规模分布与横向异速标度具有对应性;(3)京津冀东南区域与标度区一致,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更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海涛  钱丹丹  支凤稳  
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是当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但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甚少。针对我国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从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基本功能、维度及结构模型入手,研究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目的是更好地指导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构建与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琼琼  罗公利  
企业的价值共创体系模型构建是对企业价值共创体系问题研究的基础。文章以超网络理论为工具在体现各类价值模块及属性复杂性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层级结构的企业价值共创体系超网络拓扑模型,并根据超网络特征定义了体系价值创造能力的几种关键指标,通过仿真分析对比了两种价值流转策略下指标的差异,验证了模型与方法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胜  苏琴  
本文首先讨论了云会计服务体系结构的含义,并对高校云会计服务体系结构模型进行了描述。其次,提出构建高校云会计服务体系结构的简单方法。最后,结合一个实例阐释高校云会计服务体系结构模型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瑜  
基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政策研究"课题组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本文着重考虑养老、医疗和工伤三大社会保险,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情况更多受其企业性质和岗位特征的影响,但教育水平和认知状况等个体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鉴于农民工群体在就业、社保需求和缴费能力等方面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意愿、需求和能力,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