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6)
2023(16491)
2022(14517)
2021(13655)
2020(11681)
2019(27003)
2018(27131)
2017(52597)
2016(28812)
2015(32756)
2014(33045)
2013(32156)
2012(29640)
2011(26471)
2010(26737)
2009(24593)
2008(23912)
2007(21301)
2006(18952)
2005(16884)
作者
(82337)
(68434)
(67909)
(64915)
(43509)
(32730)
(31035)
(26823)
(26156)
(24604)
(23329)
(22970)
(21874)
(21558)
(21247)
(20945)
(20362)
(20287)
(19701)
(19662)
(17149)
(16803)
(16553)
(15835)
(15392)
(15298)
(15214)
(15036)
(13901)
(13679)
学科
(111295)
经济(111147)
管理(81738)
(77273)
(61372)
企业(61372)
方法(50766)
数学(44381)
数学方法(43719)
(34318)
中国(32973)
(31639)
业经(24743)
(24697)
地方(23908)
(23903)
农业(22725)
(19950)
贸易(19938)
(19609)
银行(19567)
(19328)
理论(18701)
(18629)
(17980)
财务(17886)
财务管理(17838)
(17253)
(17245)
金融(17236)
机构
大学(403200)
学院(401370)
管理(158702)
(158349)
经济(154696)
理学(136093)
理学院(134586)
研究(132326)
管理学(132048)
管理学院(131307)
中国(101983)
(88368)
科学(81587)
(76453)
(66045)
(65996)
中心(62504)
(61485)
财经(60206)
业大(60184)
研究所(59440)
北京(56407)
(54610)
(54049)
师范(53546)
农业(51184)
(49588)
(48338)
经济学(46931)
财经大学(44665)
基金
项目(269613)
科学(211058)
研究(199119)
基金(194052)
(168193)
国家(166761)
科学基金(143273)
社会(123624)
社会科(116938)
社会科学(116908)
(104859)
基金项目(102847)
自然(93154)
教育(92308)
自然科(90962)
自然科学(90936)
自然科学基金(89232)
(88717)
编号(83560)
资助(80703)
成果(68641)
重点(59682)
(59351)
课题(57086)
(56854)
(55107)
科研(51606)
创新(51398)
项目编号(51107)
教育部(50919)
期刊
(176862)
经济(176862)
研究(121737)
中国(79368)
学报(62914)
(60086)
(58104)
管理(57997)
科学(56780)
教育(48558)
大学(48279)
学学(44832)
农业(40355)
(38538)
金融(38538)
技术(36172)
业经(30174)
财经(28897)
经济研究(27059)
(24679)
图书(24674)
问题(24334)
理论(20770)
(19179)
实践(18970)
(18970)
技术经济(18941)
统计(18815)
(18643)
科技(18237)
共检索到604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扬  赵春雨  邹伟  
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低收入群体的问题又是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矛盾。本文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已经初显M型发展趋势;城镇低收入群体规模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贫困治理的难度逐渐增大,如何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减少分配效应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莹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两极分化现象凸现。收入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稳定器"的角色,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等收入群体,才能体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强民富",体现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根据1992~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户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部分排序法,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绝对量上看,北京市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绝对数量偏少;从相对量上看,北京市城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比重上看,北京市还未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大多数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蒙  金岳  
最低工资制度是保障我国低收入群体获取足额劳动报酬,提高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手段。“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也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的实际影响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调队2002—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2004年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为政策冲击,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这一政策制度对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住房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最低工资提升对人均住房价值有促进效应,对人均住房面积有抑制效应。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房屋产权性质、其他房产拥有情况,以及抚养青少年和赡养老年人情况对最低工资家庭住房条件的影响,并发现:拥有商品房产权或拥有其他住房的最低工资家庭表现出更高的人均住房价值促进效应和更低的人均住房面积抑制效应,存在青少年抚养情况和老年人赡养情况的最低工资家庭则分别表现出更高的人均住房面积抑制效应和更低的人均住房价值促进效应。因此,在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商品房市场,适当修建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以及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相应配套政策,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的深入推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发展服务消费日趋重要。本文利用2002-2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在考虑家庭异质性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收入结构对总消费、服务消费和服务消费结构的影响,同时数值模拟了改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结构对服务消费倾向的效应,最后提出了扩大服务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利用2000-2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详细度量了城镇家庭各种消费不平等的大小,采用出生组分解和回归分解方法,探讨了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总消费不平等和服务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2000-2009年,收入基尼系数维持在0.326~0.366之间,而消费基尼系数由0.320增长至0.384,2005年开始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除食物消费不平等外,文化娱乐、汽车和住房消费不平等显著大于总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更年轻的出生组(1970年代和1980年代)存在更高的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可支配收入对总消费差距和文化娱乐消费差距的贡献度均达到了40%以上。降低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宝英  
城镇住户调查误差控制和数据评估宋宝英小康进程监测中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和恩格尔系数指标值来自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这种调查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两种误差:一是抽样误差;二是非抽样误差(也称调查误差)。通过对河北省第一批小康县县城住户调查资料的室内评估、实地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敏   冼国明   杨攻研  
本文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构建了中国各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指标,并以此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2002—2013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研究证实,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价值链嵌入对技能工资差距的扩大效应在工业部门、非国有企业员工以及高收入群体中尤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生产效率改善和产业升级是全球价值链嵌入扩大技能工资差距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昭时  钱雪亚  
文章基于5个省份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计算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不同层面的城乡分割程度,比较了分割程度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在工资回报层面,可观测到分割现象的省份显示,在各省份内部,相对高端领域的分割程度均弱于相对低端领域,在同一领域内,经济发达省份的分割程度均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省份;而在就业机会层面,五省均可观测到分割现象,并且在行业角度观察到了分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的强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建东  夏柱兵  
本文利用安徽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探讨了二次分配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研究表明,个人所得税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微乎其微;社会保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但是考虑到单位对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配套支出,最终的结果扩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目前,养老金和退休金对调节收入差距的效果最为显著,但是养老金和退休金的收入差距也比较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扬  赵春雨  
本文以城镇低收入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1992—2008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为依托,对17年来北京市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规模变迁、贫困程度演进及微观致贫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7年间,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规模和贫困程度均呈现较大的波动性。现阶段,城镇低收入群体比重基本维持在20%左右,低收入群体规模逐渐增大,贫困程度日渐加深。同时,在城镇低收入群体中,贫困人口比重不足10%,而非贫困低收入群体比重则超过了90%。最后,从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微观致贫因素考察,家庭成员与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态以及家庭人口规模和结构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规模变动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云波  段倩  李钦  
本福特定律揭示了自然形成的数据中,数字1~9出现的概率,近年来在国外被成功应用于异常数据的检测。本文在国内首次应用本福特定律检测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以云南城镇住户调查日记账数据为例,设计数据分析软件,通过拟合优度检验、距离差和相关系数分析检测数据并快速准确定位出现异常数据的地区,与实际数据质量检查中的结果非常吻合。本文总结本福特定律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应用范围,并指出了本福特定律的局限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城镇住户调查改革研究"课题组  余家荣  
随着社会发展及调查环境的变化,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开展的难度不断增大,住户调查的改革和完善越趋重要。本文立足于广州市城镇住户调查现状,分析了在开展住户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并结合国际住户调查先进经验,提出改革城镇住户调查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龙福  
城镇住户调查指标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计算的以样本估算总体的指标,这里的总体既有国家、省等较大的总体,也有基层市、县等较小的总体。从小总体来看,许多市、县城调队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工作时,缺少以县级总体为目标的抽样方案,而且现有的样本资料没有方差估计,缺少对抽样误差的控制要求。绝大多数市、县调查队的组建,是由于国家或省级城调队依照抽样方案抽中该县的需要才设立调查队,它是作为国家或省级调查点,按照上级规定的要求开展工作的。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客观条件所限,这些调查队仅满足于完成上级队的任务,无法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行组织以推断当地总体水平为目标的抽样调查,而以其现有的样本资料来推断各自的总体水平则缺乏应有的质量基础。首先,样本数量的确定不是接当地总体标志的波动情况确定。县(市)级调查队开展住户调查主要是执行国家的调查方案,按国家或省圾调查队规定的要求(每万户家庭抽取5-10户)抽取固定数量的调查样本,而不是根据当地的总体标志(如居民家庭收入)的差异程度,按一定的概率度和置信区间的要求来制定当地的抽样调查方案、确定所需样本数量。许多调查县(市)据此计算出的推断总体水平的指标,其抽样误差非常大,不能真实反映当地的总体水平。造成各县(市)之间调查样本的代表性不一致,调查指标缺乏可比性。其次,样本量长期不变,代表性弱化。如福建省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从1984年的0.23上升到2003年的0.35。这充分表明总体标志(居民家庭收入)变动度(σ)在日渐增大。然而许多调查县(市)由于人员、编制、经费、技术力量等条件所限,其调查样本量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调查队组建时的100户或50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丽华  叶炜  
本文使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这两个城市化空间特征指标对居民家庭交通能源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不论城市规模还是城市密度均增加城市居民家庭的总交通费用支出,但也提高公共交通在日常通勤中的比重,表明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空间发展模式仅具有相对能源可持续性。城市密度主要通过改变通勤方式的内部结构来提高城市交通能源效率,但本质上并没有减少居民的交通费用支出。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发展应重点解决城市规划中的职住分离问题,避免大量通勤需求的产生,西部地区应加大公共交通的供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莉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1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在对隐性收入进行近似测算的基础上,对实行单一个人所得税制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广义熵指数和中位数相对极化指数等指标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若税率水平适当,单一个人所得税制虽将减弱个人所得税对于高收入群体的均等化效应,总体均等化效应却比当前分类税制及分类综合、综合等其他税制类型更强,也更有助于抑制两极分化。本文强调了隐性收入和居民收入结构对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的重要影响,提出应在税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下审慎考虑我国实施单一税制的可行性和时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