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4)
- 2023(16730)
- 2022(13930)
- 2021(12863)
- 2020(10537)
- 2019(24540)
- 2018(24600)
- 2017(47074)
- 2016(25716)
- 2015(29132)
- 2014(29256)
- 2013(28744)
- 2012(26619)
- 2011(23969)
- 2010(24052)
- 2009(22146)
- 2008(21570)
- 2007(18958)
- 2006(17173)
- 2005(15248)
- 学科
- 济(106919)
- 经济(106791)
- 管理(73164)
- 业(67740)
- 企(53767)
- 企业(53767)
- 方法(44013)
- 数学(37974)
- 数学方法(37560)
- 农(33222)
- 中国(33083)
- 地方(26250)
- 业经(25601)
- 财(25191)
- 学(22826)
- 农业(22169)
- 环境(21072)
- 制(20128)
- 贸(18432)
- 贸易(18420)
- 易(17803)
- 和(16840)
- 理论(16715)
- 银(16326)
- 银行(16286)
- 发(16006)
- 划(15997)
- 行(15556)
- 技术(15327)
- 融(15228)
- 机构
- 大学(368918)
- 学院(367479)
- 济(144426)
- 管理(143503)
- 经济(140990)
- 研究(124657)
- 理学(123590)
- 理学院(122161)
- 管理学(120037)
- 管理学院(119366)
- 中国(93096)
- 京(81550)
- 科学(77912)
- 财(67023)
- 所(62228)
- 农(59641)
- 研究所(56508)
- 中心(56473)
- 业大(55079)
- 江(54176)
- 财经(53455)
- 北京(52243)
- 范(50607)
- 师范(50197)
- 经(48378)
- 农业(46185)
- 院(45817)
- 州(44590)
- 经济学(42916)
- 师范大学(40694)
- 基金
- 项目(249162)
- 科学(194652)
- 研究(183192)
- 基金(178768)
- 家(155354)
- 国家(154005)
- 科学基金(131948)
- 社会(114994)
- 社会科(108717)
- 社会科学(108685)
- 省(96872)
- 基金项目(95871)
- 自然(84947)
- 自然科(82811)
- 自然科学(82786)
- 教育(82609)
- 划(81782)
- 自然科学基金(81223)
- 编号(75922)
- 资助(72282)
- 成果(61346)
- 重点(55456)
- 发(54170)
- 部(53778)
- 课题(52182)
- 创(50861)
- 创新(47436)
- 科研(47054)
- 国家社会(46914)
- 大学(45779)
- 期刊
- 济(164423)
- 经济(164423)
- 研究(110934)
- 中国(71023)
- 学报(57806)
- 农(55899)
- 科学(53727)
- 管理(51543)
- 财(48841)
- 大学(43933)
- 教育(41151)
- 学学(41003)
- 农业(38550)
- 融(32043)
- 金融(32043)
- 技术(31677)
- 业经(28316)
- 经济研究(25057)
- 财经(25002)
- 问题(23720)
- 经(21261)
- 图书(21033)
- 业(18895)
- 理论(18182)
- 资源(18165)
- 科技(17638)
- 现代(17448)
- 技术经济(17446)
- 版(17246)
- 实践(16625)
共检索到545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涛 兰学军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张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在不断提高城市规模效益和郊区乡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目前普遍存在规模扩张影响郊区乡镇经济发展问题,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角度,以小红门乡为例对城市郊区乡镇因环境绿化而支付的费用和产生的价值增值进行度量研究,探索城市规模扩张的经济性和提高郊区乡镇综合效益的途径,考核郊区乡镇环境绿化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为政府对郊区乡镇进行经济补偿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乡镇 环境绿化 综合效益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盼道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搜集北京市朝阳区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朝阳区产业内部结构关系以及三次产业人口结构关系,探讨了朝阳区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测算了朝阳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朝阳区总体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态势,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第二产业中,工业制造业产值居于第一,符合国家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战略;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有力支撑了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人口产业分布结构呈现为三、二、一态势,各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趋于稳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新型城镇化 协同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芸婷 张彪 高吉喜 佟跃 邵珊珊
城市绿地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开展城市绿地冷岛需求评估可为绿地规划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城市热岛空间格局,构建了绿地冷岛需求指数模型,并评估分析了绿地冷岛空间需求与配置要求。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热岛(地表温度≥40℃的区域)面积为6522 hm~2,热岛斑块有619个,且南部斑块数量明显多于北部,斑块面积由西向东显著增大。为消除城市热岛效应,需布局绿地冷岛6154 hm~2。其中,绿地冷岛高需求区面积1054 hm~2,主要位于朝阳区南部的八里庄街道;中需求区面积2021 hm~2,集中在双井、劲松和潘家园街道;低需求区零散分布,面积约3079 hm~2。因此,位于生态空间内的冷岛需求区,绿地配置需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绿地面积与绿量,并满足绿地斑块结构要求;而位于建设空间内的冷岛需求区,则需要重点提升与利用周边绿地的冷岛效率及辐射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佳瑭
农村集体土地罚没地上物,是指在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的情况下,占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简称"罚没地上物")。城乡接合部作为农村向城市过渡的特殊区域,在巨大利益驱动下,违法占地问题比较突出,罚没地上物体量较大。长期以来,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城乡接合部罚没地上物管理存在较大盲区和监管风险,亟须依法规范,切实提高监管绩效和水平。罚没地上物管理的基本情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膨利 Muhammad Amir Siddique 樊柏青 黄华国 刘东云
【目的】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和结构,从而影响了城市的热量平衡,导致城市热岛效应蔓延。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及其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对缓解城市热环境、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200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计算研究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并基于大气校正法利用Landsat热红外波段进行地表温度(LST)反演,进一步对所获地表温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利用200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谷歌全色卫星影像,基于DeepLabv3+网络利用深度学习对朝阳区下垫面分类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1)朝阳区15年间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城市热岛逐年加剧;至2017年,区内不再存在单一热岛中心,而转为复杂的镶嵌式结构、多中心分布。(2)15年间不透水面面积共减少71.02 km2,降幅20.98%;水域面积共减少2.53 km2,降幅24.12%;植被面积共增加73.54 km2,增幅56.57%。(3)对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类型动态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面积呈正相关,与植被面积呈负相关关系。(4)从总量来看,2012—2017年朝阳区与城市热岛效应成负相关关系的植被与水域面积总量增加明显,但城市热岛效应不降反增。【结论】植被和水域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在用地强度、建筑密度和人类活动不断增长的前提下逐渐变得有限。在现有城市发展模式下,朝阳区地表温度将继续上升,城市热岛进一步加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凤凯 张凤荣
随着城市扩张和城乡空间的急剧演变,农村宅基地的区位和功能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扩张带来的建设用地需求提升了宅基地的潜在价值。然而,集体土地制度对农村宅基地产权权能的限制,将使宅基地利用过程中部分土地租值被置入"公共领域",形成"非专有收入",进而在竞争下导致租值消散。论文基于产权管制和租值消散理论,分析宅基地功能和资源价值转变下,集体土地制度对宅基地的产权管制所造成的"公共领域"和"非专有收入",并以北京市城中村为例解释农户降低租值消散的宅基地利用行为。在此基础上,以消除资源价值的"公共领域"为原则,提出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为城市化背景下提高宅基地资源配置效率和调控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宋泓明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从整体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已远远先于理论,缺少理论指导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选择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提出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理论研究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具体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集群 产业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磊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依托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流动摊贩数据库,将流动摊贩按照经营产品作类型划分,剖析了各类型流动摊贩随季节和时段影响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数据库为基础,引入市场机制,对流动摊贩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非正式经济 流动摊贩 类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延吉 张磊 吴凌燕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仍然缺乏以城市或区域为尺度、以空间统计为方法的非正规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流动商贩是非正规经济的重要部门,结合地统计方法(Geo-Statistics)和空间结构模型,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商贩区内分布。研究发现:区域内流动商贩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并在区内具有多个中心地。其与人口的中心地相互耦合,反映出居民需求在形塑流动商贩集聚格局中的重要影响,以及非正规经济的依附性特点。而流动商贩与正规商业的中心地在本区域并不吻合,两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集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的城市空间分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孟媛 姜广辉 张旭红
通过分析北京市朝阳区绿化隔离区内绿地变化情况,揭示朝阳区绿色空间的建设历程,为下一轮规划提出建议。依据北京市绿色空间规划情况,利用2001年、2008年及2010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用GIS软件的叠加功能分析绿地变化情况。通过构建的转移矩阵及实地调研成果分析绿化隔离带的形成过程,以及被蚕食及破坏的情况。研究表明,朝阳区绿色隔离区内的绿地在持续减少,各类建设用地对绿地的蚕食占用是主要原因,虽然同期也有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腾退为绿地,但面积较小。建议结合区域特点选择恰当的绿地建设类型,以城市公园、防护林、农田为主要绿地形式,以建设较好的规模绿地为保护重点。
关键词:
绿化隔离地区 绿地 转移矩阵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磊 张延吉
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非正规建设治理已成为政府和学术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学术界对于违法建设治理方式的争论也从未间断,其主流观点仍以加强管制为主,在实践中政府则倾向于加强管制和强制拆迁来处理违法建设。本研究在国内外非正规建设治理文献比较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朝阳区城乡结合部为案例,通过问卷方式了解村民对其住房的补偿意愿。研究发现,继续通过拆迁方式解决违法建设问题会使地方政府浪费公共资源或致使社会冲突加剧,并据此提出将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拆迁过程,增加政府和村民集体进入和退出的灵活性,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冲突的有效缓解。
关键词:
违法建设 非正规建设 城乡结合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爱明 魏晓洁 王德海
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化快速进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为了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本文对朝阳区5种不同的集体经济产权变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其异同,剖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几条对策建议,以资借鉴。
关键词:
城市化 集体经济 产权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雁 刘继军 龙建友 李霞
近年来培智学校生源中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学生占比加大,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也随之增加。为了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2014年开始,我校分三个阶段,初步探索出符合培智学校特点的个别化教育模式。
关键词:
培智学校 个别化教育 教育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类淑霞 郝晋珉 尚韬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8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等高景观生态功能用地都有不同比例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土地生态安全性的降低,并且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近年来朝阳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立志 田婕 李昕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社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对城市空间的适老化设计和改造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城市第三场所中老年人社会交往参与度低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北京市老年人的问卷及实地调查,分析其参与的第三场所与城市的互动特征,从活动圈层角度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交的建议,以期提升老年人城市生活环境的宜居性。
关键词:
促进交往 第三场所 公共服务设施 微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