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5)
- 2023(15493)
- 2022(12666)
- 2021(11549)
- 2020(9894)
- 2019(22660)
- 2018(22610)
- 2017(44217)
- 2016(24357)
- 2015(27601)
- 2014(27897)
- 2013(27648)
- 2012(25770)
- 2011(23403)
- 2010(23850)
- 2009(22904)
- 2008(23051)
- 2007(21133)
- 2006(19052)
- 2005(17522)
- 学科
- 济(105880)
- 经济(105752)
- 业(73511)
- 管理(67728)
- 企(49497)
- 企业(49497)
- 农(48928)
- 方法(42122)
- 数学(37366)
- 数学方法(37037)
- 中国(33302)
- 农业(32090)
- 财(27859)
- 制(27153)
- 业经(26410)
- 地方(22945)
- 银(20507)
- 银行(20473)
- 贸(19886)
- 贸易(19875)
- 行(19510)
- 学(19428)
- 易(19349)
- 体(18026)
- 融(17946)
- 金融(17942)
- 务(15986)
- 财务(15945)
- 财务管理(15894)
- 环境(15892)
- 机构
- 学院(358758)
- 大学(356866)
- 济(151889)
- 经济(148540)
- 管理(134568)
- 研究(123966)
- 理学(113986)
- 理学院(112711)
- 管理学(110842)
- 管理学院(110179)
- 中国(99809)
- 京(76313)
- 科学(74671)
- 农(74527)
- 财(74282)
- 所(63615)
- 中心(58290)
- 财经(57524)
- 农业(57450)
- 研究所(56979)
- 江(56470)
- 业大(56184)
- 经(52030)
- 北京(48237)
- 经济学(46861)
- 范(45755)
- 师范(45354)
- 州(44612)
- 院(44128)
- 经济学院(42431)
- 基金
- 项目(229371)
- 科学(179855)
- 研究(168357)
- 基金(166105)
- 家(144633)
- 国家(143403)
- 科学基金(121831)
- 社会(108050)
- 社会科(102062)
- 社会科学(102033)
- 省(89558)
- 基金项目(88226)
- 自然(77075)
- 教育(75568)
- 自然科(75123)
- 自然科学(75104)
- 划(75102)
- 自然科学基金(73708)
- 编号(69079)
- 资助(67041)
- 成果(56345)
- 重点(51680)
- 部(51347)
- 发(50677)
- 课题(47707)
- 创(46652)
- 制(45729)
- 国家社会(44986)
- 创新(43896)
- 科研(43558)
- 期刊
- 济(176008)
- 经济(176008)
- 研究(111199)
- 农(73969)
- 中国(73921)
- 财(56808)
- 学报(55112)
- 科学(52002)
- 农业(49315)
- 管理(46073)
- 融(43304)
- 金融(43304)
- 大学(42383)
- 学学(40311)
- 教育(32266)
- 业经(32153)
- 技术(29336)
- 财经(28416)
- 问题(26310)
- 经济研究(26211)
- 业(24956)
- 经(24313)
- 版(18615)
- 贸(18369)
- 技术经济(17877)
- 理论(17571)
- 世界(17346)
- 现代(17113)
- 统计(16870)
- 资源(16544)
共检索到552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欣
土地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围绕实物期权在风险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揭示我国农地实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增值的机理,研究农地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及定量分析途径。同时,基于中国1996-2011年的全国和四大直辖市数据,实证分析主要驱动因素对其周边农地实现用途转变的风险程度。研究表明,考察的数据样本(全国和直辖市类别)都面临着相似程度的系统性风险,但城市间的非系统风险存在较大差异;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趋向于具有更大的区位溢价。在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本文将为政府制定解决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矛盾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对支撑城镇化发展和引导城镇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曲福田 陈江龙 陈雯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1995~2001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农地非农化的基础因素;地方政府的收益以及地方政府的管制应对行为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与农地非农化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京奎 王岳龙
本文收集1999-2006年全国13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农地非农化进程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就全国范围而言,非农人口的增加、产业集聚的形成、政府自身利益的推动、房地产投资的上升是导致大中城市农地非农化过程的主要原因。对大城市来说,由于需求关联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影响,产业集聚和房地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驱动力。对中等城市而言,城市非农人口的增加才是农地非农化过程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根据不同规模城市的差别制定相应的城乡土地发展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26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各地房地产开发、以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形成了农地非农化的压力;高校园区扩张、开发区热和土地出让收入不仅是城市化土地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递增作用。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分地区计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中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显著,西部地区表现出房产开发和高校园区的扩张驱动。
关键词: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政府驱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秀芝 陈会广 陈利根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基于农地非农化调控的要求,从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来探讨农地非农化的调控机制问题及创新。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调控机制 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光宏 崔许锋
【目的】耕地资源的非农化过度产生了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区域的差异性,有助于揭示如何在坚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耕地资源安全与城镇化的发展。【方法】首先采用2001—2008年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城镇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机制进行研究,为了对比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进而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对比分析三大地区在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变量的基础上,经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曲福田 冯淑怡 诸培新 陈志刚
本文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产权 土地价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德坤 朱道林 王霞
农地除了具有生产功能外,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同时还具有生态的、社会的功能,而在土地市场上的土地价格中仅仅反映了前者,后者却没有得以有效的体现,而土地产权制度也无法提供一种农地有效保护的激励。因此对于农地保护而言,斯密所称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无法有效地配置土地以达到社会最优。从农地保护、农地转用和土地征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外部性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外部性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烈佳 张波清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与生态问题。决策者的观念、视角以及价值取向等直接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结果。如何看待城市边缘区农地城市流转问题,正确认识流转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性,从新的视角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进行建构是文章的研究目的。文章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伦理进行了回顾;其后在介绍传统的农地城市流转理论的基础上,从农地伦理观的视角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概念模型进行了探讨。认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对其进行流转,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的政策旨在平衡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胜超 王良健 刘敏
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08年农地非农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构建不同的计量模型。运用Moran’sI指数测度出我国农地非农化与其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空间效应为一种趋同效应,省际间农地非农化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根据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估计结果,通过对比得出,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政府收益、城市化水平、耕地资源禀赋对农地非农化存在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地非农化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农地保护政策对农地非农化的控制效果并不明显。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空间面板模型 驱动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宝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边缘区面临着土地、资金和劳动力重构的挑战,城市边缘区农村的城市化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城市规划、征地补偿、集体土地产权、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五个方面对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立足科学发展观,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孟平
农地对于农民来讲 ,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 ,亦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农地的转居农民 ,随着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将可能在生存、就业和发展等方面遇到困难。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用来处理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现行制度安排存在明显缺陷。为了弥补这些制度缺陷 ,在重新安排相关制度时 ,应当允许农民从农地非公共目的的转让中取得一定收益 ,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关键词:
农民 城市化 农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关键词:
日本 工业化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闵捷 张安录 吴中元 蔡为民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地城市流转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农地城市流转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某个研究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可能在其它尺度上并不发生作用。论文从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应用1999~2004年省级数据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影响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我国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间尺度效应表现为,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增长一直是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影响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的推动作用不同;我国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空间尺度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伶俐 王定祥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中农地非农化配置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均存在失灵,并且政府失灵引致的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远大于市场失灵引发的效率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是农地非农化配置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即使是两者协同发挥作用也难以促进农地适度非农化。只有引入政治协商制度,使之与市场机制、政府机制有机耦合和协同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目标。中国要构建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位一体"的农地适度非农化机制,还需要对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与管理制度、土地利用质量考核制度进行必要的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