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8)
- 2023(6773)
- 2022(6121)
- 2021(5771)
- 2020(5137)
- 2019(12272)
- 2018(12180)
- 2017(24734)
- 2016(13492)
- 2015(15407)
- 2014(15782)
- 2013(16012)
- 2012(15285)
- 2011(14092)
- 2010(14457)
- 2009(13922)
- 2008(14048)
- 2007(12924)
- 2006(11441)
- 2005(10341)
- 学科
- 济(61151)
- 经济(61084)
- 业(36260)
- 管理(34957)
- 方法(28749)
- 数学(26167)
- 数学方法(25987)
- 企(24412)
- 企业(24412)
- 中国(20477)
- 农(20149)
- 财(15107)
- 农业(13794)
- 地方(13002)
- 制(12444)
- 贸(12398)
- 贸易(12394)
- 易(12040)
- 学(11365)
- 业经(10707)
- 银(10470)
- 银行(10447)
- 行(9994)
- 融(9188)
- 金融(9186)
- 环境(8942)
- 和(8619)
- 收入(8546)
- 务(8218)
- 财务(8203)
- 机构
- 大学(208284)
- 学院(206871)
- 济(88307)
- 经济(86253)
- 管理(76772)
- 研究(70764)
- 理学(65428)
- 理学院(64626)
- 管理学(63596)
- 管理学院(63196)
- 中国(54282)
- 京(44665)
- 科学(42809)
- 财(42181)
- 所(36649)
- 农(35756)
- 财经(33425)
- 研究所(33008)
- 中心(32563)
- 江(31001)
- 业大(30302)
- 经(30067)
- 北京(28571)
- 农业(28404)
- 经济学(28224)
- 范(27720)
- 师范(27487)
- 经济学院(25828)
- 州(25228)
- 院(24924)
- 基金
- 项目(128564)
- 科学(99780)
- 研究(94305)
- 基金(92203)
- 家(79553)
- 国家(78878)
- 科学基金(66138)
- 社会(59705)
- 社会科(56449)
- 社会科学(56428)
- 省(49586)
- 基金项目(49476)
- 教育(43189)
- 划(42261)
- 自然(41275)
- 自然科(40220)
- 自然科学(40206)
- 编号(39617)
- 自然科学基金(39447)
- 资助(37842)
- 成果(33031)
- 部(29185)
- 重点(28878)
- 发(28493)
- 课题(26991)
- 创(25520)
- 教育部(24760)
- 科研(24484)
- 国家社会(24382)
- 人文(24037)
共检索到306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雪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城市中的贫困人口逐渐增多,而且数量庞大,这些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实行有效的对策予以救助,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城市贫困 反贫困 对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姚尚建
城市贫困与不平等密切相关,城市增长放大了贫困发生的社会效应。城市贫困既体现为多元致因,又显示出多维结果。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视角,城市贫困表现为经济收入与城市生活成本的倒置,并以贫困线的方式加以确认;从人口与空间的关系视角,城市贫困意味着以贫困线加以标识的、横亘城市地理空间的社会区隔。能力、流动性和资源控制是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而收入低下、机会丧失、阶层隔绝是城市贫困的演化结果。城市反贫困需要从机会与结果两类不平等入手加以思考,综合分析城市贫困的因果关系,防范贫困的地理转移与社会蔓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姚尚建
城市贫困与不平等密切相关,城市增长放大了贫困发生的社会效应。城市贫困既体现为多元致因,又显示出多维结果。从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视角,城市贫困表现为经济收入与城市生活成本的倒置,并以贫困线的方式加以确认;从人口与空间的关系视角,城市贫困意味着以贫困线加以标识的、横亘城市地理空间的社会区隔。能力、流动性和资源控制是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而收入低下、机会丧失、阶层隔绝是城市贫困的演化结果。城市反贫困需要从机会与结果两类不平等入手加以思考,综合分析城市贫困的因果关系,防范贫困的地理转移与社会蔓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焕明
一、城市贫困的概念及特征 关于什么是城市贫困,如何在调查统计中确定合理的范围,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原因在于人们对城市人口和贫困问题有不同的见解。 城市人口是城市贫困的主体。对其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遵从户籍原则,认为城市人口是指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人,而不管其是否在当地工作或生活。在我国的长期统计实践中,也是如此划分。二是遵从住地原则,指城市居民,与户籍无关。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城市贫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奥迪·海根纳斯 ,克拉斯·德沃斯 ,张宏性
一、引言近几十年来,贫困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相当重视。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要有一个关于贫困的确切定义;其次是测定贫困的程度、即要有一个表示全社会贫困程度的总指数。贫困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1)低于一个客观确定的绝对最小值为贫困。(2)低于社会中的其他一些人为贫困。(3)自我感觉生活需要不足者为贫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景舒 齐一璇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城市中贫困居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城市贫困规模、贫困程度、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在阐释导致城市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尽快制定“国家反贫困法”等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贫困 社会保障 国家反贫困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昊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贫困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热潮映衬下显得尤其突出。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前10位的省区市中,东部8个,西部2个,却没有中部省份上榜。中部地区城市贫困原因主要有权利贫困和政策的缺陷,这些贫困的成因很可能对中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城市贫困人口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树广 黄继忠
贫困研究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贫困的含义及其测定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贫困含义和测定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推动减贫战略和措施选择。到目前为止,从贫困含义所反映的内容看,贫困可以概括为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基于贫困含义及其测定演进的视角,察看中国在贫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贫困 收入贫困 能力贫困 权利贫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晓杰,孟庆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城市相对贫困人口日益增加。对城市贫困人口进行医疗救助,已经成为稳定社会、防止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利用现有资料对我国医疗救助的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艳萍
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探索了城市贫困的演变趋势,为经济扶贫、政治扶弱、文化扶弱等不同层面的政策选择奠定基础,使贫困者能从根本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共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城市贫困 现状 趋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四保
城市下岗职工的贫困,下岗职工集中居住形成的贫困区,由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构成的贫困城市,是我国特有的城市贫困问题。为解决“当代贫困”,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政府应承担起对“贫困城市”的援助和对“贫困居民”的救助的基本责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开发指导等,遏制并逐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关键词:
城市贫困 遏制贫困 政府责任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园 蒋轩 王铮
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突出的发展难题,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在地理学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法建模计算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剖析了我国区域性贫困形成的层次性原因。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更多制约了当前中国东部山区,如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中部山区如罗霄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主要受交通-经济区位落后及部分自然禀赋欠缺的影响较大;西部山区如西藏区、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山区的首要致贫因素还是集中在自然禀赋方面,但具体成因各异。最后,针对不同地理成因引发的贫困,文中讨论了相关的政策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红霞
为了了解开封市城市贫困问题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开封市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全市贫困规模、现状、特征及成因进行推断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困对策供参考。一、调查方法:1.调查目的:了解开封市城区居民贫困规模、状况及原因,探索解困对策。2.调查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云虹
基于宏观层面,从社会制度、政策因素、结构调整、转型背景,以及剥夺、排斥和贫困文化等侧面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及发展的作用因素,以期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我国城市今后的减贫思路。如何切实避免类似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贫困文化对于我国的城市贫困治理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城市贫困 形成原因 中国 美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