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3)
- 2023(12109)
- 2022(10712)
- 2021(10095)
- 2020(8434)
- 2019(19413)
- 2018(19579)
- 2017(38281)
- 2016(20702)
- 2015(23215)
- 2014(23162)
- 2013(23017)
- 2012(21194)
- 2011(19139)
- 2010(19293)
- 2009(17646)
- 2008(17082)
- 2007(14839)
- 2006(13190)
- 2005(11509)
- 学科
- 济(82114)
- 经济(82023)
- 管理(56250)
- 业(52115)
- 企(41781)
- 企业(41781)
- 方法(37372)
- 数学(32700)
- 数学方法(32349)
- 中国(25581)
- 农(21642)
- 财(18914)
- 学(18723)
- 地方(17802)
- 业经(17317)
- 贸(15273)
- 贸易(15265)
- 制(15146)
- 易(14790)
- 农业(14191)
- 环境(13748)
- 和(13286)
- 理论(13139)
- 银(12860)
- 银行(12824)
- 行(12293)
- 技术(11960)
- 融(11464)
- 金融(11462)
- 务(11331)
- 机构
- 大学(298020)
- 学院(295689)
- 管理(117391)
- 济(114676)
- 经济(111908)
- 理学(101763)
- 理学院(100542)
- 研究(99540)
- 管理学(98845)
- 管理学院(98306)
- 中国(73075)
- 京(64544)
- 科学(63306)
- 财(53219)
- 所(49743)
- 研究所(45457)
- 农(44232)
- 中心(44147)
- 业大(43574)
- 财经(43270)
- 江(41589)
- 北京(41131)
- 范(41121)
- 师范(40793)
- 经(39210)
- 院(37022)
- 农业(34776)
- 州(34537)
- 经济学(33733)
- 师范大学(33399)
- 基金
- 项目(203354)
- 科学(159646)
- 研究(148414)
- 基金(147148)
- 家(128164)
- 国家(127151)
- 科学基金(108948)
- 社会(92051)
- 社会科(87152)
- 社会科学(87129)
- 基金项目(80000)
- 省(78415)
- 自然(71884)
- 自然科(70144)
- 自然科学(70129)
- 自然科学基金(68823)
- 教育(67305)
- 划(66962)
- 编号(61551)
- 资助(59496)
- 成果(49486)
- 重点(45349)
- 部(44361)
- 发(43477)
- 课题(41952)
- 创(41488)
- 科研(38915)
- 创新(38711)
- 教育部(37719)
- 项目编号(37606)
- 期刊
- 济(125229)
- 经济(125229)
- 研究(89625)
- 中国(49340)
- 学报(45223)
- 科学(43163)
- 管理(41386)
- 农(39217)
- 财(36278)
- 大学(33756)
- 学学(31705)
- 教育(31543)
- 农业(27723)
- 技术(23939)
- 融(23540)
- 金融(23540)
- 业经(21135)
- 经济研究(19865)
- 财经(19798)
- 问题(18527)
- 经(16701)
- 图书(16093)
- 理论(15562)
- 实践(14421)
- 践(14421)
- 科技(14390)
- 资源(14321)
- 现代(14290)
- 技术经济(13732)
- 商业(13597)
共检索到423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童巧珍 唐文跃
从建成环境符号景观的视角讨论了城市化和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城市象征空间研究的现实背景、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指出应该加强城市象征空间的地理分异与认知、象征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及演变规律,以及象征空间对城市居民及游客的环境感知评价、空间行为和地方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从而明确象征空间在城市地方建构中的作用。
关键词:
符号景观 象征空间 建成环境 地方建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翟雪玲
作为鲜活农产品,蔬菜流通体制对于流通效率、流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经过了多次改革。本文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变迁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历次蔬菜流通体制变迁的背景、改革的内容。总体上看,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改革,蔬菜流通质量和流通效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蔬菜流通体制 蔬菜流通主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正河
2006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中央提出加速城镇化进程,一些人认为近期的政策不好把握,如何理解?如何处理?从理论和政策目的上讲,城镇化的过程是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的过程,但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城镇和农村住宅大建设的双热局面,浪费相当严重。本文通过大尺度的历史扫描概略居民点演变的脉络,认为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人口向城镇迁移是主方向,新农村建设不是把现在的农村居民属地化,必须将农村居住人口降下来。针对不同状态的村庄设计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并综合全国的经验整理出在中部地区有效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一种思路。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农村建设 村庄 战略与策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嘉珏 何丽霞
梅花与牡丹均为中国传统名花,其文化内涵之丰富,又居于名花之首。梅花、牡丹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花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但在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她们又都带有吉祥、喜庆的寓意。梅文化与牡丹文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成为中国花文化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
梅花文化 牡丹文化 历史背景 文化象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嘉颖 魏也华 陈雯 肖伟烨
科学认知城市多中心演化规律和规划实践对理解中国在经济转型期的发展逻辑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城市多中心概念与测度、驱动机理、绩效研究,以及中国城市多中心的规划实践等方面梳理了相关进展。研究表明,多中心性的概念涵盖形态、功能和治理3个维度,通常基于中心与次中心的识别从不同维度进行测度;城市多中心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体制交织、市场力量权衡选择和政府规划干预互馈的空间结果,触发和推动的主导因素既具有趋同性,也存在异质性;多中心发展策略在优化空间组织的同时可能带来一定负外部性,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应纳入研究范畴;多中心发展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空间治理、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但规划实施成效有待检验。未来,城市多中心研究应重视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创新,利用多源数据探究不同维度不同尺度的多中心性,重视城市多中心的动态演化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加强对城市多中心多重绩效的系统分析,以及关注多中心规划实践涉及的多层次治理以及治理变革中的整合与冲突。
关键词:
城市多中心 空间重构 绩效研究 规划实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诚
数字内容产业是融合了IT技术的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牵引作用。本文在对数字内容产业内涵界定的基础上,评述了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三网融合"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数字内容产业 三网融合 发展思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元玲
导致英国《国家校长标准》产生的主要背景因素是英国校长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的教育改革主张。在内容上,最新的2004年版本阐述了六个关键领域。本文结合其背景及内容的分析,探讨了这一标准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对我国关于校长标准的研究与实施的启示。
关键词:
校长标准 校长培训 英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德国在21世纪初相继出台了《教师教育标准:教育科学》(2004)和《各州通用的对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和学科教学法的内容要求》(2008)。这两个标准描述了师范生在毕业时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态度,全面覆盖了教育科学、学科专业和学科教学法三个教师教育学科领域,并强调要更加紧密地衔接理论学习、见习和入职后的继续教育,体现了科学性、全面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德国教师教育标准为教师教育确定了全国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成为当前对高校师范类专业进行评估和认证的基础。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张玲 张瑶
特殊教育信息化是激活特殊教育提质增速的创新引擎。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配备硬软件和普及理念,到发展特殊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再到朝向特殊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探索三个主要阶段。但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改革的革命性影响尚未得到充分彰显。高质量教育发展赋予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新的内涵与特征,表现为推进“教康医多学科融合”实践,带动特殊教育课堂方法革命,打造无障碍校园环境与现代化管理新样态等,助推特殊教育在学习空间、教学方式、环境创设与组织管理上的深刻变革。未来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应朝向构建智慧化教育环境,打造个性化学习方式,保障优质化数字资源,推动全员化素养提升,推进高效化教育管理几个方向发展;在对技术发展的反思中找寻本土化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文 王一卓 秦建友
2015年1月5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在内的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此举标志着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征信模式。文章从数据来源等五大角度对比分析大数据征信和传统征信;接着分析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现状,并与发达国家的征信体系进行对比,归纳我国发展大数据征信所面临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大数据征信的健康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征信 传统征信 个人征信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晶晶 盛玉雪
通过对2003、2007及2013年跨度十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分析,主要有5点发现:整体失业率呈浅"V"字走势,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对冲失业;产业转型颠覆了失业的学历结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逆转;大中型城市生源就业表现较优,但优势有逐渐缩小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在经济复苏阶段有所加剧;汉族与少数民族生源间的差异缩小。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高校毕业生 失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昂扬 汤爽爽 徐静
国家级城市新区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其设立的背景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战略布局的认识。本文从区域分布和战略类型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设立的战略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家级城市新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最后研究认为,国家级城市新区与政治经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其设立过程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从"沿海开放"向"内陆开放"、从"沿海经济"向"海洋经济"拓展的战略意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光进 周全斌 赵晓丽 张增祥
该文在 9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期TM遥感图像获取的全国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基础上 ,提取新开垦耕地资源数据。利用ARC INFO的迭加功能将其与自然区划的地貌单元数据、坡度数据、降雨量数据及温度带数据迭加 ,分析了新开垦耕地资源的地理单元分布、坡度条件及水热条件。研究表明 ,新开垦耕地资源以草地、林地为主 ,主要位于东北平原及内蒙古草原地区。从降水条件来看 ,主要分布在湿润、干旱和半干旱区 ;从热量条件来看 ,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和暖温带。耕地资源有向东北、西北偏移的趋势。在新开垦耕地中 ,同样存在坡耕地甚至陡坡耕地的问题 ,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海小辉 湛星星 王许
目前我国碳排放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碳排放基数大,二是各省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差异大,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及碳排放结构呈现空间异质性特征。为厘清各省份碳排放的空间关系,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心省份有所增加,线条更加密集,结构呈复杂化发展态势,网络结构趋向稳定;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经济发达省份组成核心省域,经济欠发达省份组成边缘省域,二者之间相互溢出和接收,网络结构呈现“核心-边缘”态势;2021年碳排放网络区域可分为“净受益板块”“经纪人板块”“净溢出板块”;2008—2021年,部分板块在样本期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重组,成员在板块间发生转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蓉 刘晨 薛德升
全球化语境主导的城市研究中,多样和异质的宗教既是文化流动的重要构成,也是表征移民身份和理解其日常行为实践的重要维度。论文回顾了近30 a来宗教地理视角下对于西方城市空间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宗教空间和宗教信仰群体的行为实践2个方面梳理宗教嵌入城市空间的主要方式、过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总结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①多种宗教场所在城市中不断涌现,其空间特征发生多样化变迁;②功能多样的宗教公共服务设施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日趋重要;③宗教信仰群体的居住社区显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④宗教信仰群体通过具体的行为表征身份和认同。此外,多元文化共存的语境下的宗教更被视为引发空间争议的新来源,成为分析城市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据。学者们认为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西方社会,异质宗教的本地嵌入过程使原本"隐匿的"宗教场所逐渐浮现成为城市中"可见的"空间。这种异质宗教在城市中的视觉表征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秩序,也对社会关系提出新的挑战,成为了引发广泛争议的新来源。然而,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目前对上述话题鲜有涉及,期望本文所提供的西方研究进展对社会文化视角下理解中国城市全球化进程及其中的多元文化治理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