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4)
2023(6554)
2022(5857)
2021(5392)
2020(4804)
2019(11464)
2018(11653)
2017(23981)
2016(13127)
2015(15294)
2014(15693)
2013(15909)
2012(15257)
2011(14059)
2010(14396)
2009(13798)
2008(13922)
2007(12746)
2006(11258)
2005(10186)
作者
(40433)
(33733)
(33410)
(32306)
(21297)
(16092)
(15643)
(13197)
(12544)
(11957)
(11271)
(11183)
(10687)
(10555)
(10535)
(10503)
(10363)
(9909)
(9793)
(9667)
(8386)
(8305)
(8256)
(7716)
(7568)
(7562)
(7543)
(7415)
(6798)
(6702)
学科
(60450)
经济(60395)
管理(36026)
(32755)
方法(29036)
数学(26504)
数学方法(26337)
(23763)
企业(23763)
中国(19750)
(16494)
(14119)
地方(12493)
(12265)
贸易(12261)
(12081)
(11905)
(11161)
农业(10419)
(10339)
银行(10317)
业经(10137)
(9870)
环境(9376)
(8997)
金融(8995)
(8651)
(7830)
财务(7814)
财务管理(7786)
机构
大学(204570)
学院(202822)
(87728)
经济(85705)
管理(76371)
研究(69586)
理学(64955)
理学院(64186)
管理学(63211)
管理学院(62826)
中国(53403)
(44291)
科学(42022)
(41096)
(35995)
(34376)
财经(32796)
研究所(32417)
中心(31908)
(30328)
业大(29659)
(29542)
北京(28391)
经济学(27794)
农业(27491)
(26477)
师范(26248)
经济学院(25434)
(24549)
(24447)
基金
项目(126147)
科学(97945)
研究(91790)
基金(90805)
(78461)
国家(77851)
科学基金(65399)
社会(58012)
社会科(54959)
社会科学(54937)
基金项目(48843)
(48374)
教育(41839)
自然(41423)
(41401)
自然科(40382)
自然科学(40367)
自然科学基金(39591)
编号(38248)
资助(37409)
成果(31490)
(28837)
重点(28346)
(27884)
课题(25916)
(24994)
教育部(24422)
科研(24115)
国家社会(23664)
人文(23606)
期刊
(96669)
经济(96669)
研究(61947)
中国(34237)
(30523)
(30467)
学报(29574)
科学(27697)
管理(25387)
大学(21766)
学学(20551)
农业(20364)
(19503)
金融(19503)
教育(16701)
技术(16673)
财经(16262)
问题(15916)
业经(15801)
经济研究(15578)
(13947)
(11740)
理论(11232)
技术经济(10926)
(10707)
商业(10648)
统计(10491)
实践(10154)
(10154)
现代(10004)
共检索到299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乐勤  
报告了 1 995年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 ;采用相关、回归等分析方法 ,对我国城市人口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影响进行了测算 ;对我国优质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以及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能源使用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保障我国城市能源安全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其慎  王高尚  王安建  
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由于能源极度匮乏,日本尤为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并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成为全球能源安全保障的典范。文章分别从海外能源获取、能源供应品种的多元化、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能源节约和能源储备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日本能源安全保障状况,总结了其保障能源安全的相关经验,并针对当前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冬明  
从能源安全的供给、价格和环境三个维度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甲醇能源情况。甲醇制取原料丰富,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保障能源供给,其经济性明显,抗风险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煤基甲醇符合我国国情。美国等发达国家甲醇能源的衰落引起了我国对甲醇能源发展的怀疑。最后比较分析了中美发展甲醇能源的国情差异,认为导致美国甲醇能源衰落的因素在中国不存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丹尼尔·耶金  单卫国   李春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鞠可一  周德群  王群伟  吴君民  
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是能源安全的两大组成部分。我国能源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本文将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作为衡量能源安全的目标,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出发,对1980年-2007年以来的各项指标展开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单位新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安全的贡献能力远大于传统能源;②自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安全整体上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③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的负面影响。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晓慧  
从能源的角度来看,中欧能源合作与欧盟同俄罗斯或中亚等地区的合作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欧盟和中国之间并不存在"消费者—生产者"的关系,相反,两者目前甚至还在为保障各自的经济增长而争夺有限的能源资源。然而,气候变化给未来世界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成为中欧能源合作的基石,中欧能源合作更多是探讨欧洲如何帮助中国调控其对能源的需求,从而降低其给世界气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减少双方在能源供应上的压力和竞争。本文旨在梳理中欧能源关系的缘起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介绍中欧能源合作开展的关键领域,分析合作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并为中欧能源合作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东升  毛永清  郭永红  胡军峰  王鹏  
能源安全作为韧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城市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提出能源安全综合韧性指数的概念,以综合考虑北京市气、热、电在"互联互通互保"的情况下的能源综合韧性状况,并分析了北京市2025、2030、2035年的能源安全综合韧性指数及其风险状况。研究发现:北京市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的情况下能源综合安全状况才会得到保障。外调天然气通道和外调电力通道风险影响能源安全综合韧性指数,2025年较小,2030年增大,2035年严重,需要新增外调电力通道及利用储能来弥补相应缺口。本文认为,要建立基于能源安全综合韧性指数的自动预警风险识别系统和风险排除调度指挥系统,要深入研究可以保障能源安全的北京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路线图,力争提早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邹艳芬  
在能源安全的4个影响因素中,本文对安全控制力因素进行了细分,从政府控制能力、军事力量及其国民素质三个方面论述,尤其是运用组织行为理论对政府控制能力进行了重点阐述,证明政府管理能力是影响能源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从长历史时段考察可知,能源安全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真正全球性的能源安全问题的突现,当数工业化时代石油供应可能中断或短缺带来的风险问题,以及伴生的地缘政治角力问题。结果,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交易,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意义上的交易,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异化为一种政治商品,它不仅要服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要受制于权力政治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在能源安全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制定一项合理的能源安全战略,也就成为当今中国必需解决的紧迫战略课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敏  
目前北极地区正经历的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这使得北极油气资源的可获得性增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环境变化使北极地区环境风险加剧,北极地区政治发展不稳定,开采北极油气资源具有商业风险等。这些因素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未来中国面临着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某些国家将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进口量和对海外油气资源的拓展视为威胁;北极油气资源开采、运输技术要求高,环境风险巨大。因此,中国在战略上应该抓住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并规避其风险,在策略上提高自己的能源供给能力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北极地区能源开发中,以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生玲  郝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能源生产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导致能源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又面临较多挑战。国内能源开发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较晚,能源战略储备不完善等问题也很突出。本文在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消费最优化模型,并综合考虑本国能源与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之间、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之间这两个关键的替代关系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可能影响,得出了中国能源消费的最优跨期消费路径。当前能源消费中的很多问题,包括日益增大的"能源缺口",都源于实际能源消费量严重偏离了这一"最优路径"所规定的消费水平。因此,为了有效缓解乃至从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涵  聂飞飞  胡雪原  
近年来,中国多个地区相继出现了能源“四荒”问题,说明区域能源安全仍然是中国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能源供应、使用、经济与环境安全四方面,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克服了传统赋权法的主观性,与TOPSIS法相结合,对中国区域能源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性普遍处于中低水平。能源安全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山西、新疆、内蒙古等9个省份,仅占研究省份的30%,其余21个省份普遍低于全国能源安全平均值。中国能源安全性大致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特点。西北地区能源储量丰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在对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以及由对外依存度、能源消耗弹性指数、能源储量比、能源生产弹性指数、运输线路长度和人均GDP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十五"时期的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安全供给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②能源安全供给风险的应对能力差异是区域脆弱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消费大量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增进居民福祉的同时,也为经济转型积累了一定物质资本,但伴随这种高增长态势,引发了系列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安全提上了日程。本文着重对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中国能源消费与需求做一分析,并就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