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0)
2023(9247)
2022(8129)
2021(7320)
2020(6211)
2019(14169)
2018(14036)
2017(29004)
2016(15084)
2015(17292)
2014(17302)
2013(17526)
2012(16893)
2011(15848)
2010(16169)
2009(15559)
2008(15065)
2007(13542)
2006(12620)
2005(11466)
作者
(45244)
(38157)
(37680)
(36089)
(24537)
(18097)
(17386)
(14549)
(14327)
(13510)
(12966)
(12771)
(12410)
(12096)
(11816)
(11537)
(11231)
(11161)
(10921)
(10842)
(9668)
(9179)
(9117)
(8717)
(8681)
(8583)
(8144)
(8035)
(7613)
(7314)
学科
(96550)
经济(96457)
管理(44231)
(39749)
方法(38920)
数学(34320)
数学方法(34136)
(31181)
企业(31181)
中国(24217)
地方(21798)
(17244)
(17236)
业经(16140)
(15125)
(14641)
贸易(14634)
(14496)
(14080)
地方经济(13605)
(12226)
金融(12225)
(12003)
银行(11989)
环境(11861)
农业(11860)
(11577)
理论(10565)
(10503)
(10486)
机构
大学(245871)
学院(243283)
(115881)
经济(113624)
管理(93969)
研究(83328)
理学(80717)
理学院(79761)
管理学(78715)
管理学院(78242)
中国(62815)
(53495)
(51397)
科学(46031)
财经(43396)
(40764)
(39301)
经济学(38192)
研究所(36446)
中心(36272)
(34846)
经济学院(34342)
北京(33264)
(32680)
师范(32452)
财经大学(32266)
(29613)
(29404)
业大(28474)
(28448)
基金
项目(150783)
科学(121219)
基金(113781)
研究(110065)
(97168)
国家(96457)
科学基金(84017)
社会(75923)
社会科(72185)
社会科学(72169)
基金项目(60642)
(55722)
自然(52237)
自然科(51046)
自然科学(51037)
自然科学基金(50154)
教育(49888)
资助(48019)
(46930)
编号(42106)
(35025)
成果(34001)
(33816)
重点(33079)
国家社会(32208)
教育部(31035)
人文(30559)
(30022)
课题(29005)
大学(28455)
期刊
(133628)
经济(133628)
研究(78778)
中国(38116)
(37640)
管理(34544)
科学(30365)
学报(29749)
(25086)
(24368)
金融(24368)
大学(23353)
经济研究(23010)
财经(22936)
学学(22215)
问题(19806)
(19802)
业经(19313)
技术(18611)
农业(16852)
教育(16085)
(15231)
技术经济(13748)
统计(13583)
商业(13212)
国际(12558)
理论(12029)
(11938)
现代(11472)
世界(11300)
共检索到364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邓闻静  
文章分析了我国23个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铁路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测算了各城市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借助Arcgis10.2对我国23个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并综合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是高铁网络下,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交通可达性普遍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群交通空间格局得到完善;二是我国城市群城市可达性的提高,给区域旅游经济带来了正向影响;三是高铁网络下,我国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布网络呈不均衡状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言  宗会明  罗舒畅  易峥  
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新常态,而交通网络作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条件,对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显著。基于中国现状陆路交通网络,从交通网络数量、结构、可达性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五个超大城市群交通网络布局特征及可达性格局。研究表明:①沿海城市群在交通网络密度上显著高于内陆城市群,但外围区域交通建设滞后成为各城市群的通病。同时,过度强化大城市周边交通以及交通走廊建设已经导致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出现交通网络布局的真空地带。②沿海城市群高等级路网比重更高,并已经形成覆盖核心城市和核心区域的交通骨架,内陆城市群普遍以低等级路网为主,核心城市间通行能力不足,交通设施有待改善。③高铁对城市群可达性影响显著,可达性中心往往集中于高铁枢纽和高铁沿线。其中,沿海城市群在内部可达性方面表现优越,但在对外可达性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和内陆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则表现更为突出,传统的交通区位优势依然存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佳  何杰  项清  
建立在网路城市理念的视角下,以成渝城市群16个地级市为研究案例,基于引力模型计算旅游经济联系度,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构建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空间结构,通过网络中心度、网络密度、网络族群等指标模型分析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最终构建旅游地的空间等级体系和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存在差距较大的层级,并且基本形成"T形"轴加内部"C形"圈的空间结构。成渝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整体的网络密度偏低,整体网络的各节点城市联系不高,中心度分析结果也表明区域旅游经济网络主要受到以成都、重庆作为核心节点的外向驱动作用,缺乏次级枢纽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的内部出现凝聚子群,但凝聚子群的深度和广度不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基于消费效用理论和旅行概率模型思想构建了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条件下的旅游空间竞争引力模型,进而利用GIS和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有无宁杭高铁两种情境下中国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高铁干线对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节点与廊道集聚锁定效应,局部影响效果显著,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式。(2)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不存在面域的显著性空间自相关,但存在比较显著的距离衰减特征,从高铁干线节点城市向外至边缘城市,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程度的距离衰减除少数存在无序或非线性特征外,大都符合线性衰减规律。(3)高铁效应与旅游空间竞争格局之间存在中等程度显著性相关,这证实高铁是影响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分异的重要变量之一,也说明高铁的旅游空间竞争效应会随着其它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实践应用中有必要坚持动态跟踪研究。(4)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分异特征具有复杂性,采用多种空间计量方法开展集成研究是必要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基于消费效用理论和旅行概率模型思想构建了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条件下的旅游空间竞争引力模型,进而利用GIS和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有无宁杭高铁两种情境下中国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高铁干线对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节点与廊道集聚锁定效应,局部影响效果显著,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式。(2)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不存在面域的显著性空间自相关,但存在比较显著的距离衰减特征,从高铁干线节点城市向外至边缘城市,旅游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骁  曾俊伟  钱勇生  广晓平  
随着西部城市群城镇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我国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利用K-Means算法和支持向量机,以兰西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内节点城市和城市间联系度进行分类,研究了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结构。在对兰西城市群交通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兰西城市群内整体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网络内城市联系度不高,兰西城市群内城市分化比较严重。兰西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在我国西部城市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兰西城市群特点研究发现西部城市群内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但节点城市分化明显且城市联系分布不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骁  曾俊伟  钱勇生  广晓平  
随着西部城市群城镇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我国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利用K-Means算法和支持向量机,以兰西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内节点城市和城市间联系度进行分类,研究了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结构。在对兰西城市群交通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兰西城市群内整体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网络内城市联系度不高,兰西城市群内城市分化比较严重。兰西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在我国西部城市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兰西城市群特点研究发现西部城市群内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但节点城市分化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唐建平  
交通网络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与空间合作的重要瓶颈和先决条件。首先,厘清了交通网络促进区域旅游空间合作机制创新的具体路径,以大湘西地区为例,分析了大湘西地区旅游空间合作推进中的交通制约以及机制限制。基于交通网络改进的角度,提出构建区域发展"一核一廊一带"的战略格局,在此指导下提升区域旅游交通建设的重点任务及其保障机制和体制创新。文章能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静  王珏  白彩全  
向莆铁路途经南昌市、抚州市、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和厦门市6个地级市市,贯通了江西、福建两省的铁路旅游,拉近了两省的时空距离。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出发,首先计算了衡量向莆铁路沿线旅游交通网络结构整体性能的β指数、γ指数和α指数,结果表明:该旅游交通网络整体性能较好。然后通过对比在向莆铁路开通前后6个旅游结点的交通通达度的变化来分析结点的个体特征,发现向莆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提升了各个结点的交通通达度,其中抚州市的变化幅度最大大,总通达度由12.86小时下降为了4.81小时,另外在6个旅游结点中三明市的旅游交通通达度最高。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古恒宇  周麟  沈体雁  黄梦真  刘子亮  
基于空间句法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公路网络交通为基础,从全局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局部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公路网络空间协同发展评价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公路交通网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尺度上,区域公路网络形态呈现出集聚的特征,高可达性的路网在空间上的关联较高穿行性路网更为紧密,出现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H-H"集聚区。区域呈现"两轴多节点,网状廊道"的路网形态模式,路网可达性体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2)局部尺度上,区域公路网络形态集聚程度不如全局尺度,主要呈现出"两环一带多节点"的城市层级体系。高可达性路网仅形成以武汉、长沙为主的"H-H"集聚区。(3)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度较低,研究区域内空间发展有待进一步整合。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针对性的空间发展对策,通过城市公路交通的重构建立多尺度的网络体系,促进城市群空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城市群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周玉翠  尹贻梅  
在皖江城市群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及区域交通网络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下,对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研究就显得必要。以该地区10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为主线,以界定旅游中心节点、测算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场强模型为手段,构建皖江城市群旅游圈。研究表明:以合肥和芜湖为双核的皖江城市群大旅游圈,其内部分为3个次旅游经济圈,北部以合肥为中心,包括六安区域、滁州和含巢湖整个水面的大部分区域的合肥旅游圈;西南以安庆为中心、池州为副中心,含铜陵一部分地区的安庆旅游圈;东南以芜湖为中心、宣城为副中心,包括马鞍山和部分巢湖区域、部分铜陵区域的芜湖旅游圈。最后提出了3个旅游经济圈发展的旅游规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宁沪杭高铁的开通缩短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通过缩减交通时间拉近城市间空间距离,高速铁路的贯通对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城市间联系会因交通时间缩短而增强,以交通距离代替空间距离来研究城市群之间分形特征更具有科学性。从城市间高速时间距离和高铁时间距离对比角度,计算高铁开通前后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空间聚集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高铁下的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更显著,空间关联性更强。不同级别交通网络相互叠加改变城市群交通网络分形特征。高铁开通优化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交通网络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安乐  杨承玥  明庆忠  毛昕  
以滇中城市群为实证,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交通网络规模与交通等级、交通网络结构形态演化特征,选择1996、2007、2013年三个时间节点,将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发展分三个发展阶段,并探讨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可达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形态经历了"点—线结构"、"放射状结构"、"网络化结构"三个阶段,并呈现一体化结构演化的发展态势;21996—2013年间,可达性总体空间格局变动较小,呈现出以昆明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的圈层空间格局,可达性变化与高等级路网格局密切相关;3中心城镇的可达性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各节点间可达性水平差异不断缩小,且呈收敛趋势;4第二阶段(2007—2013年)可达性水平改善程度高于第一阶段(1996—2007年),且城市群边缘中心节点可达性水平提升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力武  罗瑞芳  
本文以我国14个主要城市群的数据为样本,以网络组织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网络状况的物质内容对其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分别从成员城市的独立性和自学习性、城市群网络整体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以及网络内部的连通性五个维度来度量网络状况的物质内容。结果表明,除了成员城市的独立性妨碍城市群整体经济增长,其他四个因素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卿  
在中国高铁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以大西高铁为例,使用城市间的矢量路网、高铁站点及各城市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等数据,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引力模型,对大西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在高铁开通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表明:大西高铁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各城市的可达性水平,但提升程度不均衡,致使研究区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公平性降低;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加,且沿线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提升较为明显,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大幅提升;高铁的开通对高铁途经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协同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高铁未途经城市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甚至出现了协调度降低的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