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66)
2023(17775)
2022(15368)
2021(14327)
2020(11933)
2019(27553)
2018(27408)
2017(53136)
2016(28534)
2015(32182)
2014(32318)
2013(31852)
2012(29531)
2011(26795)
2010(26909)
2009(24703)
2008(23979)
2007(20987)
2006(18722)
2005(16599)
作者
(82612)
(68409)
(67947)
(64654)
(43524)
(32710)
(31043)
(26856)
(26132)
(24360)
(23173)
(23047)
(21761)
(21407)
(21115)
(20938)
(20260)
(20155)
(19578)
(19516)
(17013)
(16741)
(16535)
(15682)
(15411)
(15257)
(15067)
(15047)
(13735)
(13488)
学科
(120790)
经济(120652)
管理(80810)
(77049)
(61875)
企业(61875)
方法(51651)
数学(44963)
数学方法(44384)
中国(37009)
(33173)
地方(29565)
(28427)
业经(26829)
(24288)
(22463)
农业(22268)
(21951)
贸易(21933)
(21200)
(19696)
银行(19642)
环境(19165)
(18890)
理论(18788)
(18556)
金融(18554)
(18458)
技术(18353)
(16828)
机构
大学(408109)
学院(406779)
(164254)
经济(160551)
管理(159984)
研究(138304)
理学(137999)
理学院(136368)
管理学(133926)
管理学院(133179)
中国(103574)
(87904)
科学(84680)
(76380)
(68649)
(63913)
中心(62396)
研究所(62227)
财经(60798)
(59707)
业大(59053)
北京(55951)
(55716)
(55262)
师范(55223)
(50866)
农业(49709)
经济学(49322)
(48969)
财经大学(45238)
基金
项目(274433)
科学(216080)
研究(202193)
基金(198009)
(171959)
国家(170495)
科学基金(146600)
社会(127331)
社会科(120570)
社会科学(120539)
(106829)
基金项目(105302)
自然(94650)
教育(93200)
自然科(92456)
自然科学(92430)
自然科学基金(90739)
(90308)
编号(83181)
资助(81305)
成果(67454)
重点(61365)
(61230)
(60619)
课题(57478)
(56585)
创新(52789)
教育部(52120)
科研(52113)
国家社会(51872)
期刊
(182868)
经济(182868)
研究(123448)
中国(78451)
学报(61238)
管理(59789)
(58162)
科学(57701)
(56049)
教育(47502)
大学(47030)
学学(44095)
农业(40322)
(37035)
金融(37035)
技术(36290)
业经(31450)
财经(29104)
经济研究(29050)
问题(25640)
(24904)
图书(21272)
(20355)
理论(19798)
技术经济(19464)
商业(19153)
科技(18998)
现代(18749)
(18337)
资源(18146)
共检索到605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阳红  贾若祥  
本文认为城市群是由众多城市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共同组成的具有紧密联系的城市集合体,具有高密度性、枢纽性、网络性和共生性四个基本特征,通过研究不同学者对城市群的界定标准,提出了我国城市群的判断标准,并对我国城市群进行了初步界定。本文基于城市群发展中的三大关系,即城市间功能关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关系和政府间关系,分析了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密度、功能、联系、基质和治理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核心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合理分工,优化空间结构,构建府际合作治理机制三大发展思路,最后提出了支持中小城市发展、理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群治理的法律法规、设立城市群共同发展基金、鼓励发展区域性社会组织和建立扶持互助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爱梅  杨德才  
该文从城市群和城市规模理论、日本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分析了过度发展城市群可能导致"效率陷阱",并从不同城市居民个人生活的成本-收益分析了居民的效用,得出了要关注城市群的扩张和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促进城市经济均衡化发展等结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丙欣  叶裕民  
通过对中部三大城市群在发展总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结构、产业结构、产业效率、制造业和服务业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看出,中部三大城市群中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质量最好,武汉和中原城市群次之,但是武汉和中原城市群的规模较大,其发展状况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更大。未来要依托城市群带动战略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中部三大城市群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喻微锋  蒋团标  刘祎  
对云南滇中城市群和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昆明和南宁的城市流强度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是最大的,城市的外向功能明显,能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但昆明对其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的能力比南宁更强;同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极不平衡,而北部湾城市群则存在城市发展差距太小的问题。应根据各自特点进一步强化两城市群的城市流,促进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鹿  王琤  
在梳理总结城市群相关理论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功能特征,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判断,客观识别京津冀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要素和突出短板,并据此提出以中央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与新增长极培育并举做大经济规模,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生活品质,坚持区域协同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蕊  薛惠峰  张强  
文章以可拓学的物元模型和可拓集合、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对城市群发展水平的多目标综合评价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城市群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其次在现有对城市群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的多指标城市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量值范围、阶段划分和权重确定方法;最后,对关中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合理,与实际相符,能较完整地反映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鹏  杨德云  
城市群的建设是促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崛起的战略支点、拉动区域崛起的"发动机"。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分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最终得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研究范围和城市群类型的最终界定,并通过分析其发展的经济特征,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差距作比较研究。能够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强晓安  刘健钧  
国际经验表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为一种由政府出资设立、旨在引导民间资金设立各类商业性创业投资子基金的政策性基金,对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雷  续亚萍  鲁强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中心地理论和位序——规模理论,以我国三大城市群和7个重点建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体系的首位度分析和位序——规模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群发展机制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发展演化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市场参数、政府因素、交通条件是重要的解释变量,以市场为主的社会消费总额和政府财政支出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城市体系演变影响很大,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城市群城市体系演变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清华  姚士谋  薛凤旋  张落成  
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经济重心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中心城市实力较弱,辐射作用不强,城市群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群间缺乏沟通与合作。针对我国中部城市群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都市圈等中部6大城市群的发展策略:尽快建成我国中部经济发展轴,壮大节点的经济实力,努力建成产业集聚的核心地区,发展传统农业,但要引导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方向前进,强有力地提升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同时注重我国中部地区城乡统筹规划与示范区的建设,保护本区域的旅游生态区、建成重要的国际旅游区,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全面推动区域城镇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舒银燕  
城市群是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地域单元或空间形态。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阶段性规律,依次会经过城市分散、极化、扩散及成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城市群内城市规模结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程度等特征不同。因此,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城市群发育程度不同,就应选择差异化发展战略。我国东中西部城市群所依托的区域经济基础的差异导致各区域城市群的发育程度不同。笔者认为,根据其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东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优化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而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则应重点培育中心城市、完善城市规模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静  席元凯  白彩全  廖文强  
高职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和高职院校而言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如何制定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是现如今的热点研究问题,尤其是在中三角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之下,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将对其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实证角度出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影响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因素进行重要程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种适合于中三角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给出了构建这四种校企合作模式所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丽  
城市群已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成为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国民经济和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形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魏星,刘建波,张伊娜  
文章主要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群系统的阶层-空间结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城市群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考察了这一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群现状及其发展特征。文章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目前尚处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大城市群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今后应以国家战略推进这一地区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