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3)
- 2023(10753)
- 2022(9080)
- 2021(8261)
- 2020(6617)
- 2019(15215)
- 2018(15022)
- 2017(29513)
- 2016(15918)
- 2015(18016)
- 2014(18139)
- 2013(18136)
- 2012(17477)
- 2011(16237)
- 2010(16867)
- 2009(15983)
- 2008(15714)
- 2007(14342)
- 2006(13300)
- 2005(12491)
- 学科
- 济(75025)
- 经济(74950)
- 管理(44049)
- 业(40917)
- 企(29834)
- 企业(29834)
- 中国(28702)
- 地方(23249)
- 方法(23118)
- 农(22314)
- 数学(20170)
- 数学方法(19956)
- 业经(16369)
- 制(15849)
- 财(15643)
- 银(15269)
- 银行(15253)
- 贸(14967)
- 贸易(14952)
- 行(14900)
- 农业(14649)
- 融(14499)
- 金融(14499)
- 易(14458)
- 发(13182)
- 环境(12325)
- 地方经济(12245)
- 学(12121)
- 策(12116)
- 技术(10232)
- 机构
- 学院(236467)
- 大学(233577)
- 济(103461)
- 经济(100986)
- 研究(87951)
- 管理(86674)
- 理学(71902)
- 理学院(70996)
- 管理学(70038)
- 中国(69864)
- 管理学院(69549)
- 京(51657)
- 财(50416)
- 科学(49966)
- 所(44747)
- 中心(39526)
- 研究所(39460)
- 江(38116)
- 财经(37990)
- 农(35654)
- 经(34197)
- 北京(33984)
- 范(33780)
- 师范(33535)
- 院(31876)
- 经济学(31256)
- 州(30997)
- 业大(29373)
- 经济学院(27946)
- 财经大学(27655)
- 基金
- 项目(141836)
- 科学(112136)
- 研究(109144)
- 基金(100709)
- 家(85757)
- 国家(84987)
- 科学基金(72507)
- 社会(69729)
- 社会科(66165)
- 社会科学(66153)
- 省(55560)
- 基金项目(52254)
- 教育(49070)
- 划(46964)
- 编号(45211)
- 自然(43601)
- 自然科(42532)
- 自然科学(42523)
- 自然科学基金(41706)
- 资助(41432)
- 成果(38725)
- 发(36782)
- 课题(33172)
- 重点(31972)
- 部(31370)
- 发展(30473)
- 展(29979)
- 创(28928)
- 国家社会(28124)
- 性(27685)
- 期刊
- 济(128520)
- 经济(128520)
- 研究(82818)
- 中国(53531)
- 财(34846)
- 农(34500)
- 管理(34344)
- 融(31591)
- 金融(31591)
- 科学(29624)
- 教育(29220)
- 学报(28766)
- 农业(23429)
- 大学(22503)
- 业经(22209)
- 学学(20846)
- 经济研究(20639)
- 技术(20459)
- 问题(18812)
- 财经(18630)
- 经(16149)
- 贸(15153)
- 国际(14042)
- 发(12276)
- 现代(12261)
- 商业(12203)
- 理论(12102)
- 技术经济(11648)
- 世界(11561)
- 业(11511)
共检索到390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文静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群内各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群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各城镇地缘相接、人文相通,有着较好的互补关系并逐成网络体系,城市群建设深深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城市发展方针指引我国城市发展方向和趋势,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提出城市群的具体政策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格局等等,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积极探求适合本地特色城镇化的路径。鉴于此,在新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群趋势背景下,顺应国家构建科学合理城镇化战略新格局的历史机遇,有效把握大中小城市协调的政策演进,明确城市群城市层次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态结构等关系,归纳总结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城市群 政策演变 规律总结 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琦 熊曦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与方向。本文分析2001-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指数演化趋势后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自2001年以来经历集中化和均衡化阶段性调整,但总体呈现均衡化演变趋势。为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步伐,应注重各城市职能定位的分工协调、优势互补以及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尽可能消除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志强
作为城市化的高级形式 ,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 (都市带 )已经涌现 ,并有越来越强劲的势头 ,其群体的数量和个体的质量都在增加和增强 ,其中有的群体已出现了一些集聚和辐射效应 ,对我国的经济和发展已经产生影响。目前 ,这些城市群的聚集程度还不太一致 ,有的已经初具形态 ,其凝聚力和影响力已显成效 ,有的还正在形成之中 ,刚刚出现端倪 ,其集聚的态势还不太明朗。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趋势 存在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玉鸿 罗金济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的空间地域组织单元正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协调的现象,因此,加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群协调发展从概念内涵、评价方法、协调机制及战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评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
城市群 协调发展 述评 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外部性 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红艳 梁威 孔维升
长期以来,受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流通区域间、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近年来,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流通区域发展呈现出农村市场及中西部地区市场快速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新趋势。"十三五"时期,应顺应流通创新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积极探索推动流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着力补齐短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红艳 梁威 孔维升
长期以来,受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流通区域间、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近年来,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流通区域发展呈现出农村市场及中西部地区市场快速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新趋势。"十三五"时期,应顺应流通创新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积极探索推动流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着力补齐短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明 刘月颖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产业作为其主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能否顺利实现。本文通过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发现,该城市群产业存在行政分割与城市竞争、产业结构趋同且彼此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创新发展缓慢以及支柱产业支撑减弱等问题。完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产业合作体系、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加速改造传统企业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宁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应该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同步发展。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真正分享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梦"的成果。城镇化是城市群的塑造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城市群则是城镇化推进演绎的结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月起
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城市群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必须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成渝城市群(经济区)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成为我国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但其一体化发展程度还有待提升,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在响应新发展理念、落实发展规划等方面仍大有作为。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通过共立决心、共建机制、共筑内涵、共赢合作实现共生发展,以有效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从"城市群经济"内涵辨析出发,阐释了城市群、多城市群体系形成机理,并以"区域协调发展"概念三个基本维度为依据,探寻了多城市群分工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转移为桥梁、城市群化为载体、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构想。
关键词:
城市群经济 多城市群 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宾 王曼曼 孔祥智
采用我国1978-2014年的数据,分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应的政策解释。通过构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后获得了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水平的变量数值,然后基于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长期滞后于城镇化水平是制约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除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度存在短期的波动向下趋势以外,其余年份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度总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耦合度 协调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锁利铭 位韦 廖臻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方向之一。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7年成渝城市群80条府际协议数据以及28项政策文本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合作治理局势明朗,并在跨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治理网络机制和协作网络机制,但仍然存在部分阻碍。为提升合作绩效、实现区域一体化,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要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以合作驱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萍 余思琪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四维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