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7)
- 2023(11603)
- 2022(9858)
- 2021(8941)
- 2020(7370)
- 2019(17050)
- 2018(16866)
- 2017(32875)
- 2016(17895)
- 2015(20258)
- 2014(20220)
- 2013(20355)
- 2012(19717)
- 2011(18449)
- 2010(19258)
- 2009(18302)
- 2008(18031)
- 2007(16665)
- 2006(15531)
- 2005(14399)
- 学科
- 济(96180)
- 经济(96083)
- 管理(50018)
- 业(46081)
- 企(36230)
- 企业(36230)
- 方法(32034)
- 中国(28971)
- 数学(27845)
- 数学方法(27541)
- 地方(24075)
- 农(21954)
- 学(19723)
- 财(18203)
- 业经(18136)
- 制(17824)
- 贸(15691)
- 贸易(15678)
- 易(15154)
- 策(14994)
- 地方经济(14863)
- 银(14605)
- 银行(14567)
- 农业(14495)
- 行(14108)
- 环境(13460)
- 融(13455)
- 金融(13452)
- 和(12222)
- 发(11969)
- 机构
- 大学(280073)
- 学院(278295)
- 济(126481)
- 经济(123768)
- 研究(107154)
- 管理(100174)
- 理学(84371)
- 理学院(83265)
- 管理学(81896)
- 管理学院(81354)
- 中国(81147)
- 科学(63134)
- 京(61184)
- 财(58930)
- 所(55996)
- 研究所(50349)
- 农(46163)
- 中心(45701)
- 财经(45642)
- 江(44201)
- 经(41232)
- 经济学(40234)
- 北京(39506)
- 院(38330)
- 业大(37702)
- 范(37468)
- 师范(37086)
- 农业(36273)
- 经济学院(35817)
- 州(34669)
- 基金
- 项目(170457)
- 科学(133904)
- 基金(123818)
- 研究(123316)
- 家(108721)
- 国家(107826)
- 科学基金(90325)
- 社会(79970)
- 社会科(75750)
- 社会科学(75726)
- 省(64713)
- 基金项目(63684)
- 自然(57131)
- 划(55914)
- 自然科(55744)
- 自然科学(55719)
- 教育(55588)
- 自然科学基金(54707)
- 资助(52135)
- 编号(48350)
- 成果(41437)
- 发(39269)
- 重点(39167)
- 部(38163)
- 课题(35698)
- 创(34073)
- 国家社会(33203)
- 教育部(32427)
- 创新(32031)
- 发展(31909)
- 期刊
- 济(154417)
- 经济(154417)
- 研究(95605)
- 中国(56259)
- 农(42154)
- 学报(42149)
- 财(41905)
- 科学(41386)
- 管理(40633)
- 大学(31840)
- 融(30579)
- 金融(30579)
- 学学(30141)
- 农业(28251)
- 教育(26958)
- 经济研究(25649)
- 财经(23867)
- 技术(22779)
- 业经(22471)
- 问题(21731)
- 经(20798)
- 贸(17241)
- 国际(16015)
- 技术经济(15163)
- 业(14168)
- 世界(14105)
- 现代(14070)
- 统计(14056)
- 商业(13014)
- 理论(12877)
共检索到445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国平 崔丹
城市群作为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形式,是支撑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空间载体。我国城市群存在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总体偏低、城市群内部节点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差距较大、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提升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应把握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处理好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对于处于不同水平的城市群,应根据各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异化目标分类施策。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华 钱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章选择长江生态经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江浙沪为主)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地等5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均方差分析法对各要素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最主要的是土地与水资源承载力;长三角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别。
关键词:
长江生态经济区 城市群 综合承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龙文
文章采用集对分析法对2011-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为了对实证结果进行更深入地分析,按2014年城区人口将各个城市进行排序后平均分成两个子样本,并分别进行与总样本相同的回归估计。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提升,但是各个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仍比较低。对总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政府财力和基础设施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教育水平对资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崇杰 关卉 朱永安 鲁磊 孙媛媛
通过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以湛江市为例分析了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设置情景分析定量预测未来湛江市重要开发活动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环境承载安全程度体系,判断水环境承载的安全程度,提出提高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的针对性措施与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田然 艾合买提·依布拉音 古丽夏提·阿不都拉
构建我国建筑业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和熵值法对我国建筑业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采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论证我国建筑业经济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提升建筑业环境承载力的策略,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斌 孙莉 谭文垦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取中原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水资源承载力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最大,而且是城市群发展中的短板要素;②城市群供给指数低于需求指数;③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五大城市群中处于中等水平;④郑州和洛阳引领城市群发展的能力有限。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城市发展速度、模式以及居民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承载力 综合评价 中原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莉 吕斌 胡军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选取中原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水资源承载力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最大,而且是城市群发展中的短板要素;城市群供给指数低于需求指数;中原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五大城市群中处于中等水平;郑州和洛阳引领城市群发展的能力有限。针对上述问题,从城市发展速度、模式以及居民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承载力 综合评价 中原城市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喻送霞 杨波 宾津佑 叶帮玲 丁闪闪 陶前辉 李博 左青
长株潭城市群沿湘江下游两岸分布,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快,人口集中,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造成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人地矛盾愈发突出。以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DPSIR模型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体系,借助GIS技术实现指标格网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依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结构对其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空间布局围绕城市群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向外围扩散,且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湘江两岸土地承载力等级相对偏高;(2)研究区相对中等承载力等级分布较广,面积比重最大;(3)指标体系中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4)评价模型中状态因子对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本研究对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桂军 曹相东 齐义军
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对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贡献斐然。但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年人均综合用水1000立方米的国际最低标准水平下,呼包鄂城市群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应增加黄河水分配指标,合理分配用水份额;探索水权交易方式,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完善节水降耗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工厂集约化养殖与家庭饲养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牲畜用水;激励与管控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水平。
关键词:
呼包鄂城市群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志基 马妍 贺灿飞
以中国16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国土开发压力的城市群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城市群的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城市群国土开发压力分异明显,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高、区域自然条件差的城市群,区域承载力相对较低,国土开发压力相对较大;第二,城市群国土开发压力的分异主要来自生态维度;第三,城市群的资源紧缺度与资源集约利用度不匹配,部分资源紧缺度高的城市群,资源集约利用度较低;第四,城市群环境压力与治理效率未能实现有效耦合。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从经济增长方式、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
国土开发压力 城市群 承载力 熵值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晓丽 方创琳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关于区域资源和环境单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评述,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综合要素承载力及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表现在:①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②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综合要素承载力研究欠缺;③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④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针对这些不足,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方向为:①从综合多要素角度加强城市群开放系统承载力研究;②充分重视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特征;③注重科技进步、制度管理等人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④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度与定量测算方法研究;⑤充分发挥复杂系统方法、GIS、RS等先进技术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殿茹 赵淑芹 李献士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了四个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重点评价,分析了水资源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压力态势,得出了相应结论。结果表明:本区域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是明显的,且呈动态趋势。为了解决本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应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以保证本区域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晶 林琳
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资源被大力开发以及环境日益恶劣,以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已经超出其本身所具备的生态承载力。文章在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及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并结合系统动力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喆 张贵祥
通过选取北京市区域交通、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构建交通综合承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标分析法对北京市2007~2012年的交通综合承载力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城市交通承载力对交通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显著;区域交通承载力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公共交通承载力引领交通综合承载力的能力有限。继而从中心区功能疏解、区域交通协同发展、发展个性化公共交通、征收拥堵费以及动静交通平衡等五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 交通承载力 指标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平星 孙伟
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开展人口规模预测研究对协调人口、资源、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以无锡市区为例,核算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不同时间阶段经济合理人口规模,分析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与经济合理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解析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锡市区人口仍将稳步增加,外来人口仍将是常住人口增量的主体,但增速趋缓;2015、2020年经济合理人口分别约为404万和434万人,逐渐超出土地资源承载力所确定的402万人的合理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引起的就业人口的需求增长是导致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手段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