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4)
2023(15184)
2022(12924)
2021(12097)
2020(9869)
2019(22635)
2018(22694)
2017(43803)
2016(23705)
2015(26660)
2014(26932)
2013(26917)
2012(25213)
2011(23018)
2010(23346)
2009(21532)
2008(21016)
2007(18651)
2006(16861)
2005(15161)
作者
(70573)
(58202)
(57950)
(55014)
(37061)
(27713)
(26409)
(22818)
(22134)
(20897)
(19832)
(19636)
(18526)
(18419)
(17956)
(17676)
(17254)
(17065)
(16579)
(16520)
(14485)
(14338)
(14078)
(13211)
(13133)
(13019)
(12994)
(12899)
(11762)
(11474)
学科
(106077)
经济(105967)
管理(65851)
(63654)
(50019)
企业(50019)
方法(41516)
数学(35563)
数学方法(35231)
中国(34279)
(29528)
地方(28039)
业经(24387)
(21870)
(20733)
农业(19820)
(19490)
(18398)
贸易(18383)
(17753)
(17588)
银行(17549)
技术(17495)
(16962)
环境(16762)
(16522)
金融(16521)
(16330)
(15740)
理论(15681)
机构
大学(347772)
学院(346627)
(141373)
经济(138078)
管理(136243)
研究(120648)
理学(116709)
理学院(115380)
管理学(113643)
管理学院(113011)
中国(89897)
(76161)
科学(73535)
(64659)
(60543)
研究所(54699)
(54012)
中心(53443)
(51282)
财经(51197)
业大(49551)
北京(49149)
(48016)
师范(47625)
(46326)
(43980)
(42411)
经济学(42039)
农业(41866)
师范大学(38608)
基金
项目(229422)
科学(180335)
研究(171684)
基金(164007)
(141576)
国家(140331)
科学基金(120179)
社会(107845)
社会科(102157)
社会科学(102133)
(89859)
基金项目(87472)
教育(77192)
自然(75683)
(75482)
自然科(73827)
自然科学(73811)
自然科学基金(72453)
编号(71022)
资助(66544)
成果(58405)
(53294)
重点(50933)
(50092)
课题(49427)
(47804)
创新(44533)
国家社会(43776)
项目编号(43216)
发展(43153)
期刊
(163167)
经济(163167)
研究(109128)
中国(68844)
管理(51141)
学报(50459)
(50128)
科学(48827)
(45129)
教育(40924)
大学(38342)
学学(35781)
农业(35007)
(32595)
金融(32595)
技术(30267)
业经(28379)
经济研究(25475)
财经(24344)
问题(23524)
(20829)
图书(19335)
科技(18249)
理论(17849)
技术经济(17416)
(17160)
现代(16971)
商业(16610)
实践(16307)
(16307)
共检索到524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张渝琪   王振坡  
城市科技产业社区作为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与创新发展规律间的逻辑“嫁接点”,是知识经济与科技产业聚集的社区单元。在解析城市科技产业社区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融合产业空间与创新空间双重发展规律,挖掘城市科技产业社区的孕育路径,进一步沿着“构成要素—运行机理—核心要义”的主线,揭示其演进的内在机理,并围绕以城市资产为依托统筹规划布局、因类施策明晰空间提质增效举措、虚实交融赋能社区品质运维等维度,提出我国城市科技产业社区建设的系统进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京平  朱哲茹  
数据信息时代为大数据审计发展提供生存环境,但大数据审计发展面临“重实践、轻理论”困境,其进一步发展缺乏理论指导。本文从大数据审计的意涵演变、发展逻辑、要素解构与路径演进四个层面来构建大数据审计的分析框架,在审计信息化历史演变基础上明晰大数据审计的基本意涵;以整体性、实践性、协同性及耦合性定义大数据审计的不同逻辑形式的发展特征;对大数据审计的数据质量、平台基础、智能化程度、审计成本进行要素解构;并从大数据审计的内容、行动、创新、价值四个层面论证大数据审计发展的演进路径。文章以期完善大数据审计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大数据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国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原来的限制发展到允许发展、推动发展和大力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取向都有不同特点。了解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逻辑,对全面认识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朋林  叶静童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准确把握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应遵循的发展逻辑与演进路径: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生存逻辑、优化逻辑的深入剖析,探究了绿色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实践历程的分析与经验总结,得出了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演进路径。最后,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更好更快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以及发展方向,在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斯闻  赵国栋  马晓崟  
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在厘清绿色金融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从金融功能、普惠金融、连续金融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进行了理论解构。同时从要素解构和理论推导两个层面对影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四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构建静态模型论证了绿色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对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基于此,梳理分析了绿色金融在内涵、主体和模式三个方面演进的合理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万正艺  
认为三十多年来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历经了"民政倡导、自主化供给","部门联合、产业化推进","‘三社联动’、社会化发展"三个阶段。回顾过往历程,认为社区公共服务的变迁体现了以下三重逻辑:服务主体从单一分散向多元合作转变,服务理念从福利救济向赋权增能转变,服务方式从碎片化与行政化向整体化与社会化转变。认为在三重逻辑的引领下,社区公共服务的本土实践会促进中国特色社区治理的完善、公共精神的塑造和政治民主的发展,而这本身就是我国社会治理路径的探索过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建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了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并自觉践行绿色发展道路。其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初步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孕育与形成;开启中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有助于中国生态梦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刘艳   邓金钱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演进之路。按照城镇化水平速度,结合制度背景、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政策时间节点,本文将我国城镇化历程划分为计划经济下城镇化波动发展阶段、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快速城镇化阶段和城镇化减速提质发展四个阶段,力求探寻城镇化战略的演进规律;贯穿城镇化战略的逻辑可以概括为一条根本主线和四条具体主线,根本主线是党领导下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四条具体主线为经济发展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始终立足国情动态调整、大中小城镇和城市协调发展以及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新时代中国城镇化发展将面临新目标、新动力与新趋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明峰  
本文首先概述了高科技产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由于高科技产业的区位选择受大学研究活动的影响显著 ,本文继而分析了大学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 ,最后总结了高科技产业与大学研究对于城市产业选择的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凯  冯献  郭静利  
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从历史演变逻辑来看,我国"四化"同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及演变。"四化"之间的逻辑关系表明,"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和趋势性,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名梁  史静妍  
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教创”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发挥了学校教学互动、学研相交的功能优势,又充分展现了政府、企业等外部环境主体的产业运行实体作用,以产教融合、研用互促实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知网2012年—2022年的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学者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多维综述视角,在深度解读我国现代产业学院概念内涵、逻辑进程的同时,系统阐释了主要包括基于理论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生成逻辑与发展历程、组织属性与内核要素、运行机制与制度创新、改革路径与风险防范以及基于实践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经验。基于此,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问题研究的未来走向,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展望,以期为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虹斌   钟梓培  
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出发,发现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多种内在逻辑,包括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的目标逻辑,以观念转变与格局重塑为策略的发展逻辑,以实践性、职业性、创新性三位一体为育人理念的价值逻辑和以多方主体间协同互动为培养手段的育人逻辑。依据以上逻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实现资源的相对倾斜,在稳步发展中找准理论定位,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联合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红彬   张永   钱大海  
农村社区教育是乡村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理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立足我国“三农”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的农村社区教育应当遵循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教育现代化三重价值逻辑。在基础、能力、机制三个维度,当前农村社区教育面临教育供给不足、服务效能不高、发展韧性不强的现实困境。为此,应坚持系统思维、内涵发展、融通创新,建立科学合理、均衡普惠的基础服务体系,构建适需优质、内涵丰富的创新驱动体系,健全联动协同、完备有效的支持保障体系,不断优化农村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冒佩华  杨浩宇  
“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重要论断。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实践逻辑、支持条件加以学理化分析,对于更好认识并发挥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健全所有制结构、完善分配制度以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始终离不开来自社会的要素支持和制度支持。其中,民营经济由“扩张”迈向“深化”的阶段是其经营理念由短期转向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相较于早期的要素支持,制度支持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更为重要。本文据此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制度支持和构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两方面,提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现实进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