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4)
- 2023(11940)
- 2022(10377)
- 2021(9882)
- 2020(8177)
- 2019(19102)
- 2018(19393)
- 2017(37586)
- 2016(20447)
- 2015(23193)
- 2014(23406)
- 2013(23372)
- 2012(21608)
- 2011(19769)
- 2010(19915)
- 2009(18328)
- 2008(17963)
- 2007(15967)
- 2006(14336)
- 2005(12405)
- 学科
- 济(82402)
- 经济(82312)
- 管理(58572)
- 业(51732)
- 企(41742)
- 企业(41742)
- 方法(36736)
- 数学(31637)
- 数学方法(31318)
- 中国(26801)
- 农(22592)
- 财(19002)
- 地方(18936)
- 学(18538)
- 业经(17786)
- 环境(16347)
- 制(15266)
- 农业(14735)
- 贸(14536)
- 贸易(14527)
- 和(14375)
- 理论(14104)
- 易(14085)
- 银(13143)
- 银行(13110)
- 行(12548)
- 技术(12152)
- 划(12125)
- 融(11990)
- 金融(11989)
- 机构
- 大学(296807)
- 学院(294136)
- 管理(117111)
- 济(114465)
- 经济(111635)
- 理学(100880)
- 理学院(99710)
- 研究(98215)
- 管理学(98104)
- 管理学院(97572)
- 中国(72764)
- 京(65038)
- 科学(61219)
- 财(53591)
- 所(48838)
- 研究所(44253)
- 中心(43888)
- 农(43401)
- 财经(42883)
- 业大(42675)
- 江(42345)
- 北京(41856)
- 范(40800)
- 师范(40502)
- 经(38824)
- 院(36108)
- 州(35148)
- 农业(33762)
- 经济学(33584)
- 师范大学(32892)
- 基金
- 项目(196825)
- 科学(153637)
- 研究(146478)
- 基金(140641)
- 家(121388)
- 国家(120374)
- 科学基金(103043)
- 社会(90237)
- 社会科(85317)
- 社会科学(85293)
- 省(76459)
- 基金项目(76079)
- 教育(66840)
- 自然(66789)
- 自然科(65074)
- 自然科学(65060)
- 划(64643)
- 自然科学基金(63833)
- 编号(61514)
- 资助(57316)
- 成果(50236)
- 重点(43476)
- 部(43237)
- 课题(42110)
- 发(42029)
- 创(40083)
- 项目编号(37356)
- 创新(37326)
- 科研(37114)
- 教育部(36906)
- 期刊
- 济(129322)
- 经济(129322)
- 研究(91262)
- 中国(54229)
- 学报(43888)
- 管理(42759)
- 科学(40922)
- 农(39013)
- 财(37288)
- 教育(35995)
- 大学(33169)
- 学学(30611)
- 农业(27537)
- 技术(25352)
- 融(24330)
- 金融(24330)
- 业经(21737)
- 财经(19956)
- 经济研究(19674)
- 问题(18789)
- 图书(18783)
- 经(16915)
- 理论(15812)
- 实践(14554)
- 践(14554)
- 科技(14498)
- 现代(14279)
- 技术经济(13861)
- 资源(13833)
- 业(13217)
共检索到432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景奇 孙萍 徐建
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主导,党的"十八大"将其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的高度。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并在2010年代后进入高峰期。在长达30余年的研究过程中,有关城市生态文明的内涵界定、建设内容、评价体系及其在具体实践中与国土资源开发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之处,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尽快界定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生态文明内涵,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区域、分角色、分时段解构城市生态文明,并重视技术方法和治理理论的衔接与应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尹凡
本文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呼吁各地在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进行横向比较,注重实施效果,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评估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指标体系 建设实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楚金华
以CNKI收集的我国学术界关于智慧城市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MCA(多维相关分析法)从理论、战略、技术和城市管理四个导向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归类分析,认为我国理论界对智慧城市定义已基本统一、研究框架逐渐成熟、建设架构基本明晰,但现有研究框架弱化了城市主体地位、忽略了智慧城市推广、运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智慧城市跨学科研究、运营和商业模式研究及需求分析研究三大发展方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楚金华
以CNKI收集的我国学术界关于智慧城市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MCA(多维相关分析法)从理论、战略、技术和城市管理四个导向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归类分析,认为我国理论界对智慧城市定义已基本统一、研究框架逐渐成熟、建设架构基本明晰,但现有研究框架弱化了城市主体地位、忽略了智慧城市推广、运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智慧城市跨学科研究、运营和商业模式研究及需求分析研究三大发展方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赓 徐保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不断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自党的十八大后逐渐兴起,在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战略之后成为理论研究热点。当前学界主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理论来源、理论特色、主要内容、重要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成果趋同、系统性研究不足等问题。对该领域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准确揭示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全面深入挖掘其包含的理论、实践价值,精准把握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可更好地推进后续相关研究。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研究综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伟 宗跃光
本文从生态城市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入手,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生态城市的思想主要起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和人类生态学理论。文章列举了中西方主要研究者的学术观点和研究内容,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论。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山水城市 述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清 张珞平 陈宗团 崔胜辉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生态城市内涵按“环境说”、“理想说”和“系统说”三种学说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了生态城市的特征,辨析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和山水城市与生态城市概念上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今后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内涵 理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彦昕
工业革命以来,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各种工农业产品生产和制造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也就应运而生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型城市有很多,如以石油资源开采为代表的英国阿伯丁、阿塞拜疆巴库,以及中国大庆、东营和克拉玛依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彦昕
工业革命以来,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各种工农业产品生产和制造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也就应运而生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型城市有很多,如以石油资源开采为代表的英国阿伯丁、阿塞拜疆巴库,以及中国大庆、东营和克拉玛依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胜旺 丁为民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成就,却也使人类陷入沉重的生态危机之中。人类文明形态的转型,即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本质要求。国内外学者以对现实严峻生态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超前的忧患意识,从社会发展的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观念层面阐释了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生态转向的实质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的启示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生态转向 生态文明 研究述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莉
城市形象管理正日益成为城市管理发展的趋势。我国学者对城市形象的内涵及构成、塑造城市形象的必要性、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形象设计、城市形象更新、城市形象传播与营销、城市形象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几乎可以构成一个城市形象管理体系。学者们可以从更好地把握城市形象管理和城市管理的关系、更系统地梳理和更深入地探讨城市形象管理体系、更好地把握城市形象调整的内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做更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
城市形象 管理体系 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莉萍 李姣妤
本文在回顾生态预算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将生态预算从财政预算中分离出来,建立从属或平行于财政预算的生态预算,将其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综合绩效评价与确定生态转移支付的基础,最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生态预算 资源预算 生态元素 生态载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宝强 刘青 胡振鹏 钟菊芳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类工农业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损害,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对生态安全内涵、生态安全评价的机理、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对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评价体系 评价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璇 倪晋仁 毛小苓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阈值范围之内。传统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存在着考虑不全面、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等不足 ,因而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出发对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生态足迹提出于 2 0世纪 90年代 ,是一种新颖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 ,它计算简明 ,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迄今为止 ,人们已在不同尺度上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 ,并评述了该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慧明 刘倩 左晓利
党和政府在"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确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深刻影响并约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使之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长远战略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隔阂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中长期以来都存在着"重生产,重技术,轻消费"的问题,因此,如何在转变消费模式上尽快取得突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必须破解的难题。本文在系统回顾、评述国内外十五年来对可持续消费概念的争论、可持续消费驱动因素以及可持续消费战略推进面临的困境与原因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对我国消费模式生态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