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7)
- 2023(11230)
- 2022(9804)
- 2021(8944)
- 2020(7840)
- 2019(18222)
- 2018(18265)
- 2017(35779)
- 2016(19814)
- 2015(22626)
- 2014(22916)
- 2013(22869)
- 2012(21651)
- 2011(19871)
- 2010(20429)
- 2009(19468)
- 2008(19802)
- 2007(17926)
- 2006(15986)
- 2005(14690)
- 学科
- 济(83557)
- 经济(83433)
- 管理(59850)
- 业(54725)
- 企(43955)
- 企业(43955)
- 方法(37307)
- 数学(32894)
- 数学方法(32533)
- 中国(25624)
- 财(23981)
- 农(22659)
- 制(21454)
- 学(17678)
- 业经(17299)
- 贸(16198)
- 贸易(16192)
- 地方(15984)
- 易(15736)
- 银(15201)
- 银行(15163)
- 行(14478)
- 农业(14408)
- 务(13990)
- 财务(13948)
- 体(13931)
- 财务管理(13905)
- 融(13688)
- 金融(13683)
- 环境(13302)
- 机构
- 大学(303677)
- 学院(299994)
- 济(124462)
- 经济(121657)
- 管理(111647)
- 研究(103882)
- 理学(95245)
- 理学院(94051)
- 管理学(92421)
- 管理学院(91844)
- 中国(78996)
- 京(65249)
- 科学(63540)
- 财(62040)
- 所(53926)
- 农(50870)
- 研究所(48553)
- 财经(48547)
- 中心(46922)
- 江(46325)
- 业大(44032)
- 经(43778)
- 北京(41349)
- 农业(40281)
- 范(39770)
- 师范(39379)
- 经济学(39268)
- 院(37199)
- 州(36635)
- 财经大学(35803)
- 基金
- 项目(191547)
- 科学(150230)
- 基金(139507)
- 研究(138285)
- 家(121844)
- 国家(120897)
- 科学基金(102255)
- 社会(88227)
- 社会科(83538)
- 社会科学(83510)
- 基金项目(74286)
- 省(73611)
- 自然(65731)
- 自然科(64173)
- 自然科学(64149)
- 教育(63834)
- 划(63087)
- 自然科学基金(62996)
- 资助(56765)
- 编号(55965)
- 成果(47313)
- 重点(43617)
- 部(43366)
- 发(41117)
- 课题(39183)
- 创(39069)
- 制(38051)
- 教育部(36932)
- 创新(36793)
- 科研(36708)
- 期刊
- 济(140245)
- 经济(140245)
- 研究(91952)
- 中国(57302)
- 财(48502)
- 学报(47623)
- 农(45840)
- 科学(44121)
- 管理(40426)
- 大学(35828)
- 学学(33833)
- 农业(30194)
- 融(29161)
- 金融(29161)
- 教育(28965)
- 财经(24600)
- 技术(24416)
- 经济研究(22047)
- 业经(21975)
- 经(21124)
- 问题(21011)
- 贸(16143)
- 业(15542)
- 理论(15173)
- 技术经济(14865)
- 版(14830)
- 统计(14232)
- 现代(13960)
- 商业(13843)
- 实践(13590)
共检索到451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单芬芬 郑财贵 胡蓉
城市收缩是城市发育过程中一个客观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在梳理收缩城市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围绕人口、经济、空间这三个核心要素,提出了一套新的多维度收缩城市概念体系。然后,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我国2010~2015年间的各类收缩城市,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内在驱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 2010~2015年,我国的单维度收缩城市以人口收缩城市为主,共计214个;经济收缩城市和空间收缩城市相对较少,分别为59个和21个。此外,我国还存在28个双维度收缩城市,3个全维度收缩城市。(2)东北地区是我国各类收缩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域。(3)各类收缩城市的驱动机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4)基于多维度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风豹 朱喜钢 陈蛟 孙洁 林晓群
城市收缩现象正出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地。国内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增长主义下的城镇化研究,而城市收缩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转型期中国东北地区为例开展城市收缩典型地区研究。首先,基于人口、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等多维度,从地级、县级等多尺度,采用ArcGIS、数理统计等方法量化识别收缩现象,发现东北地区收缩呈现全域性、非均衡性、发展悖论性和假性收缩等特征。然后,结合转型期社会背景,从人口、经济、体制等的全域性衰退,地理环境及气候的局限性,"增长主义"政府及规划倾向和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四个方面论述本地区收缩及其特征的具体成因。最后,展望未来应强化城市收缩的量化识别科学方法和本土化、城市规划转型、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付莲莲 周玲元 郑梦怡
以农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并结合检验,从多维度视角研究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拥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占比最大,总体来看,大学生创业倾向还是比较强。以农林类专业为对照组,理工和文史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倾向分别是其7.851、4.756倍。(2)性别、专业、年级、家族创业史、社会资本、创业活动参与度、双创教育满意度、创业项目数量、创业伙伴数量等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的驱动作用。(3)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创业资金不足、缺乏相关的经验及知识技能、缺乏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宝涛
构建城市用地结构分析框架,基于2010—2020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引入动态度模型、信息熵模型定量剖析城市用地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DPS处理软件中的灰色关联模型厘清中部崛起与城市收缩二元情境下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河南省城市用地总面积持续增长,工业用地有所减少,其他地类涨幅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用地结构信息熵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用地结构有序性增强,多样性和均衡度显著提升,单一地类优势度明显下降。(2)2010—2020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城市用地结构信息熵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类型方面的地域差异性显著。多数城市逐渐进入城市用地平稳收缩期,呈现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平稳收缩、中等城市明显收缩、小城市平稳扩张的空间演化过程。(3)人口变迁、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中部崛起与城市收缩二元情境下,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驱动因素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导致城市用地结构呈现新的阶段特征和驱动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融 徐国祥
文章首先从多维视角出发,以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维度基础,加入住房维度,以此构建福利不平等测度指标体系;其次,设计权重方案,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结合单维加权法和维度不平等间替代度提出多维聚合指数,对2010—2020年我国居民的福利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分析,并通过维度分解讨论不同维度的不平等情况及其对福利不平等的影响,通过地区分解讨论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福利不平等情况和内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的福利不平等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农村的福利不平等指数高于城镇,教育不平等指数下降对福利不平等改善的总贡献最大;(2)东、中、西部地区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改善最明显,但西部地区的教育不平等指数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而言仍然较高,东部地区较大的住房价值差距导致其住房不平等指数在三大地区中最高,各地区的健康支出不平等问题均最为严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小芬 王胜光
中国风能产业的技术史与产业史表明,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初始动力来自于制度层面的技术、市场推动,而并非现有理论所言的源自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我国通过提供为国有企业提供"保护性空间"的制度环境,改变了跨国公司主导的市场格局,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市场追赶带动技术追赶,是中国风能产业追赶的新模式,补充和完善了新兴产业演化理论。
关键词:
风能 协同演进机制 多层视角模型 追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贝贝
半城市化地区是动态变化的区域,许多国家的半城市化地区是发展最快的区域,在空间、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半城市化地区显著的过渡性、动态性和不稳定等复杂特征已得到地理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生态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概念内涵,重点辨析了城市边缘区、Desa-kota、城乡结合部等概念与半城市化地区的异同,并尝试提出了本文对半城市化地区的定义。而后梳理了国内外"半城市化地区"空间识别、类型识别和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研究方法的演变、争议或薄弱之处。最后,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进行了简要述评,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更多关注中国半城市化地区的形成机理、人文思想与计量方法的深入融合以及半城市化地区内部类型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肖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规模的增长,世界各地的城市建设正逐渐由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向自然环境禀赋更好的山区推进。山地城市的科学规划与建设日益成为各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对山地城市"城—山"结构、功能与景观关系的综合分析为基础,探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结合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条件处理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景观营造以及山坡地建设等议题,从多维度分析了山地城市的"城—山"营建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洁 汪甜甜 陈浩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增速当前呈现出整体性放缓、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突显以及人口“局部收缩”的社会现象。文章采用熵值法计算了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指数,并以人口指数的变动识别人口收缩城市,最后使用面板计量模型探究城市人口收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城市处于人口指数缓慢增长阶段;按照收缩程度和收缩尺度进行划分发现,53个城市经历了暂时收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具有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并展现向下游地区扩张的趋势;3个城市表现为持续收缩,以中游南部最为集中;35个城市出现了间歇性收缩;长江经济带的人口收缩城市抱团和零星发展皆有,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且具有向周边溢出的趋势,人口收缩城市日趋泛化;进一步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收缩城市主要受到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人口收缩城市 识别 影响因素 长江经济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丽丽 黄绿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学等学科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开端 ,在未来近半个多世纪的时期中 ,将一直处于急剧突变进程之中。加强对我国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从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根源分析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和驱动机制 ,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城市土地空间结构 演变 驱动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孟祥凤 王冬艳 李红
以东北老工业城市——四平市为研究区,应用收缩度模型在对2001-2016年四平市城市收缩度进行测算分析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对四平市城市收缩的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四平市自2012年人口开始流失(SSD>0),出现城市收缩的现象,且收缩度不断上升。2)2001-2016年四平市城市收缩的的驱动力分别是经济、社会、人口因素中的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与人口因子,其中,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是主控因子,为第一主成分,基础设施建设为第二主成分,土地利用为第三主成分,人口因子为第四主成分。并通过进一步的驱动机制分析,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看作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四平市城市收缩的驱动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单一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等其他驱动因素产生的根源所在。4)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城市废弃和闲置用地为依托,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性;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精尖人才回流;调整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打造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北生
教育学是研究怎样更好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培养人的一门科学,其出发点必须有一定的立场。本文在借鉴教育学立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立场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尝试提出教育学应坚持"三维一体"的立场,即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教育学的立场:1、教育学立场的"原点.基础":人之生存与发展;2、教育学立场的"指向.目的":具体生命与自觉;3、教育学立场的"方式.方法":生命实践与律动。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支撑,三维一体,缺一不可。
关键词:
教育学立场 多维度分析 三维一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钟昱 亢霞
通过对我国10个省市粮食收储、加工、批发和零售企业运输结构的调查,从运输总量、运输距离、运输费用、运输方式、运输载体和运输品种6个维度分析我国粮食流通企业的运输结构。总体来看,运量排序为玉米>小麦>稻谷、驳船>火车>汽车;运距排序为散粮>包粮、驳船>火车>汽车、玉米>小麦>稻谷;运费排序为包粮>散粮、汽车>火车>驳船、小麦>玉米>稻谷。驳船和汽车运输中的散粮比例都很高,只有火车运输中散粮运量低于包粮运量;玉米的散粮运输比例最高,其次为小麦和稻谷;小麦和稻谷主要依靠火车和汽车运输,而玉米的运输主要依靠驳船和火车。今后应大力推广大运量、长距离运输模式,以及散装、散运、散卸、散存的"四散化"运输方式...
关键词:
粮食 流通企业 运输 “四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亓俊国 庞学光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复杂多样的参与主体。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其的分析和理解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分歧。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进行多维度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诸多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 职业教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翠萍 李秋霞
基于对武汉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制度化维权意愿的基本状况,并从社会网络、政治信任和企业制度三个维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制度化维权意愿。其中,老乡会、政制信任度和企业的侵权状况对农民工的制度化维权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工会、对政府的信任度和企业的社会保障水平等变量影响不显著。个体特征方面,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和在岗职位成为影响农民工制度化维权意愿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