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3)
- 2023(8743)
- 2022(7172)
- 2021(6856)
- 2020(5614)
- 2019(13178)
- 2018(13332)
- 2017(26038)
- 2016(14291)
- 2015(16187)
- 2014(16426)
- 2013(16255)
- 2012(15339)
- 2011(14121)
- 2010(14496)
- 2009(13584)
- 2008(13882)
- 2007(12597)
- 2006(11551)
- 2005(10477)
- 学科
- 济(62984)
- 经济(62919)
- 管理(38151)
- 业(34363)
- 企(27143)
- 企业(27143)
- 方法(25452)
- 中国(23925)
- 数学(22930)
- 数学方法(22768)
- 制(17973)
- 财(17004)
- 农(16144)
- 地方(13506)
- 银(13404)
- 银行(13390)
- 行(12952)
- 融(12589)
- 金融(12589)
- 业经(12284)
- 体(12122)
- 学(11849)
- 贸(11027)
- 贸易(11018)
- 易(10693)
- 体制(10449)
- 农业(9349)
- 理论(8756)
- 务(8712)
- 财务(8690)
- 机构
- 大学(211757)
- 学院(209448)
- 济(91620)
- 经济(89516)
- 研究(76482)
- 管理(75912)
- 理学(63503)
- 理学院(62720)
- 管理学(61769)
- 管理学院(61340)
- 中国(60431)
- 财(48080)
- 京(46718)
- 科学(43407)
- 所(38771)
- 财经(36716)
- 研究所(34343)
- 中心(33809)
- 经(33371)
- 江(32807)
- 农(32338)
- 北京(30469)
- 经济学(29778)
- 范(28140)
- 院(27904)
- 师范(27857)
- 财经大学(27472)
- 业大(27417)
- 经济学院(26859)
- 州(26051)
- 基金
- 项目(127830)
- 科学(100603)
- 研究(94699)
- 基金(92960)
- 家(80770)
- 国家(80116)
- 科学基金(67976)
- 社会(61082)
- 社会科(57906)
- 社会科学(57887)
- 基金项目(48649)
- 省(47945)
- 教育(44400)
- 自然(42663)
- 自然科(41620)
- 自然科学(41606)
- 划(41427)
- 自然科学基金(40876)
- 资助(38783)
- 编号(37578)
- 成果(32180)
- 部(29838)
- 重点(29129)
- 发(27912)
- 课题(27656)
- 性(25922)
- 教育部(25737)
- 创(25547)
- 国家社会(25441)
- 人文(24213)
共检索到336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鹤翚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完全由地方政府垄断,表现出两类明显的结构性失衡:一类是大城市持续性供小于求,而中小城市持续性供大于求;另一类是住宅用地出让价格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存在近十倍的价差,且价差仍在进一步扩大。本文分析了上述结构性失衡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建议:首先,转变通过干预资源配置以实现区域协调的思路;其次,改变地方政府与建设用地供给相关的收益函数;再次,在地方政府的垄断性供给之外辅之以一定的市场化供给;最后,在中央层面逐步放开跨省"占补平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斌 吴振宇
经过持续多年的高增长,总量约束规律作用显现,我国需求增速明显回落。与此同时,受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需求结构发生趋势性变化。然而,供给侧受多重因素影响,总量和结构调整缓慢,导致供需失衡,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增速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超越供给学派的思想,着力消除制约供给调整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动供需再平衡,促进中国经济在新的中高速平台上稳定增长。当前,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应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扩大开放等领域加大供给侧改革实施力度。
关键词:
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宏观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子琳 申鹏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业结构失衡 内在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子琳 申鹏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业结构失衡 内在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子琳 申鹏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业结构失衡 内在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春紫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国家不同,其具有很强的人民立场或者民生导向,把民生需求满足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根本目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食品、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供需错配以及其他产能、产品过剩问题折射出传统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非协调性,其根源在于传统经济发展遵循的资本导向逻辑导致的产品供给与制度供给的双重失衡。以民生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优化制度供给结构切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性和适应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春紫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国家不同,其具有很强的人民立场或者民生导向,把民生需求满足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根本目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食品、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供需错配以及其他产能、产品过剩问题折射出传统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非协调性,其根源在于传统经济发展遵循的资本导向逻辑导致的产品供给与制度供给的双重失衡。以民生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优化制度供给结构切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性和适应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克强 郑旭 张冰松 刘红梅 冯广京 胡国俊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出发,明确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分类,通过总结浙江、深圳和上海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分析当前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1)政策供给的不足;(2)土地供应的政府垄断地位;(3)城乡二元发展体制限制农村土地作为资产和资本的属性;(4)土地市场供给机制的不完善。研究结论:(1)加大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供给力度;(2)打破政府垄断供应局面,实现土地供应主体多元化;(3)建立健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彧 李诚固
本文基于边际等值原理,综合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建设效益,构建多因子城市建设用地最优规模决策模型,并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实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5年,我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建设用地短缺到最优及至过剩的过程,对建设用地增长的强依赖逐渐转变为弱依赖。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边际建设效益弱相关;与边际经济效益之间呈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与边际社会效益呈正相关、边际环境效益呈负相关。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已经达到最优规模,其中建设用地供给与经济发展失调,是导致净效益下降的主要动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彧 李诚固
本文基于边际等值原理,综合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建设效益,构建多因子城市建设用地最优规模决策模型,并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实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5年,我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建设用地短缺到最优及至过剩的过程,对建设用地增长的强依赖逐渐转变为弱依赖。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边际建设效益弱相关;与边际经济效益之间呈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与边际社会效益呈正相关、边际环境效益呈负相关。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已经达到最优规模,其中建设用地供给与经济发展失调,是导致净效益下降的主要动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遥 吴群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研究日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基于"内涵界定—效率评价—成因分析—处置研究"这一分析路线,总结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科学内涵,梳理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探寻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形成原因,系统分析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处置的模式和障碍因素,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设想。研究表明:(1)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内涵和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深入,厘清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产生机理、处置动力机制和主体间利益博弈机制是研究的关键;(2)城市低效工业用地效率评价方法选择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指标体系的内容应注重对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注;(3)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处置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大多局限于政府主导的处置模式,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在低效工业用地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种主体参与并实现利益共享是研究的重点;(4)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处置顶层制度供给远落后于地方实践,应尽快总结改革经验,创新顶层制度设计,同时,探索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处置与新兴产业用地支持政策的融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蕾 张迪 郭瑞雪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推动经济在稳增长过程中的结构优化势在必行。"产业政策要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五大政策支柱之一,要求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加强对产业用地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动刚 程鹏 宋彦
研究目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新认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以期对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时空锥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是历史的必然;(2)集约用地是在保持土地用途不变和供给有效的前提下,通过资金、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投入,提高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益的合理用地;(3)节约用地是政府部门为了达到一定的土地总量管控效果,通过限制土地供给数量并采取科技方法,约束浪费土地行为和有效节省各项用地。研究结论:通过制度供给形成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更为紧密和协同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威 盛继明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缺乏深度融合,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呈现出多重失衡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金融供给配置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期限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方式结构失衡、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失衡、金融供给阶段结构失衡和金融供给政策衔接失衡。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和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愿和能力,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钰 孙灵燕
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脱实向虚、金融乱象等现实问题,金融供需不平衡凸显,严重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本文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重要目标,发现目前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金融需求的真实变化,探讨金融供给存在的结构性扭曲,进而基于金融供需平衡视角,探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
金融供需 不平衡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