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6)
2023(6831)
2022(5790)
2021(5350)
2020(4606)
2019(10184)
2018(10258)
2017(20063)
2016(11156)
2015(12784)
2014(12907)
2013(12923)
2012(12342)
2011(11383)
2010(11789)
2009(11019)
2008(11130)
2007(10125)
2006(9206)
2005(8414)
作者
(35891)
(29720)
(29417)
(28506)
(19078)
(14277)
(13745)
(11657)
(11221)
(10674)
(10243)
(10077)
(9629)
(9479)
(9320)
(9298)
(8964)
(8759)
(8636)
(8617)
(7605)
(7450)
(7411)
(6746)
(6681)
(6631)
(6625)
(6577)
(6074)
(6004)
学科
(50440)
经济(50403)
管理(26747)
(23075)
方法(19244)
中国(18750)
数学(17568)
数学方法(17320)
(16030)
企业(16030)
地方(14897)
(12282)
(11280)
(10076)
(9602)
(8784)
银行(8766)
(8481)
(8465)
贸易(8459)
地方经济(8455)
业经(8387)
环境(8351)
(8138)
农业(7938)
(7535)
金融(7533)
(7022)
城市(6954)
(6883)
机构
学院(169801)
大学(169399)
(67001)
经济(65176)
研究(64061)
管理(59123)
理学(49860)
理学院(49103)
中国(48755)
管理学(47998)
管理学院(47671)
科学(41956)
(38694)
(34443)
(32439)
研究所(31413)
(28687)
中心(28214)
(26201)
财经(25570)
北京(25149)
业大(25002)
(24725)
师范(24498)
(24257)
(22994)
农业(22684)
(21628)
经济学(20809)
师范大学(19886)
基金
项目(109960)
科学(85255)
研究(77868)
基金(77777)
(69746)
国家(69212)
科学基金(57119)
社会(47977)
社会科(45428)
社会科学(45420)
(42962)
基金项目(41389)
自然(37455)
(37449)
自然科(36497)
自然科学(36485)
自然科学基金(35745)
教育(35141)
资助(32196)
编号(31708)
成果(26250)
重点(25876)
(25396)
(23813)
课题(23190)
(21422)
计划(21134)
科研(21038)
创新(20273)
发展(19851)
期刊
(76947)
经济(76947)
研究(53361)
中国(31025)
学报(27672)
科学(26503)
(24562)
(21819)
管理(20758)
大学(20004)
学学(18971)
教育(17483)
农业(16789)
(16121)
金融(16121)
技术(14118)
问题(12609)
经济研究(12285)
业经(12234)
财经(11958)
(10327)
资源(9552)
统计(9163)
(9102)
(8697)
(8622)
现代(8337)
理论(8156)
商业(8095)
技术经济(7959)
共检索到258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郄光发  曹丽雯  刘宏明  范欣  
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名片,科学选用市树对于优化城市人文生态环境、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国家林业局2017年全国市树调查统计数据,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34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市树选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汇总,探讨市树的选择程序与确定原则,分析我国市树选择应用整体状况、区域分布特征和市树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以期为我国城市市树选择应用与绿化工作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共有245个城市已确定市树,占全部城市总数的70.4%,并有27个城市同时选用两个树种作为市树,其中,北京、天津和重庆三个直辖市及河北、江苏、浙江和江西4个省份的全部地级城市已完成市树的选定工作;从树种组成来看,市树种类涵盖29科56属的81个树种,主要集中在松科、豆科、蔷薇科、木犀科、柏科、樟科等,其中国槐、香樟和银杏是选用率最高的三大市树树种,分别被49、49和19个城市选做市树,占已选定市树城市总数的20.0%、20.0%和7.8%,同时,榕树、黄葛树和小叶榕等也是南方城市常用的市树种类;从地理区位的比较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城市选用国槐、雪松、油松、榆、垂柳和白蜡等树种作为市树较多,长江流域沿线城市市树选用香樟、油樟、栾树、玉兰等树种较多,东南沿海地区城市选择香樟、凤凰木、扁桃树、桂花等树种作为市树的城市较多;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的市树选择各具特色,华北、西北地区国槐选用率最高,分别占该区域内已选定市树城市总数的53.3%和50.0%,华中、华东地区香樟选用率最高,分别占该区域内已选定市树城市总数的46.2%和20.3%,而港澳台地区则与华南地区城市在市树选择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其重合度达50%。同时,市树选用过程中还存在应用不广泛、运用不合理、名称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科学规范地选用市树仍是我国城市绿化建设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发展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亚伟  
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布均衡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通过区域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空间分布图和全局Moran指数,直观地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和空间正相关特征,即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阶梯层次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创新水平普遍较高,而中部六省创新能力普遍一般,西部地区创新水平则较为低下,并且这一空间相关程度整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聂高辉  杨琼波  
文章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以及整体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居民整体MPC为0.49,处于较低水平;1999年以来,各区域的MPC除中部小幅度增加外均呈现下降趋势,西部下降幅度达39.7%,其中,2013年各区域的MPC沿西部、东部、中部和东北依次递减,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结果支持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边际消费倾向随着绝对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递减,同时也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实践相适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超  马民涛  于肖肖  
据华北西部区域四个主要城市2003-2012年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分析API时空分布特征以及API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来探索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形成与控制因素。结果显示:1四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在2003-2012年呈逐步改善,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2四城市气象因子可降维为高温天气、大风天气、降水天气三个因子。3四座城市API与降维后的气象因素存在相关性:API与高温天气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大风天气呈现不同相关性,与降水天气无相关关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丹婷  张兰怡  陈诚  邱荣祖  
基于浮动车数据、交通量数据和碳排放因子,利用ArcGIS建立福州市二环内不同时段乘用车道路碳排放的时空分布图,并设置4个减排情景模拟2020年该区域内乘用车的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相同时段内,道路等级越高,单位面积乘用车碳排放量越大;不同时段乘用车碳排放量存在差异,工作日早高峰与工作日晚高峰时段碳排放量较高,周末早高峰及平峰时段碳排放量较低;快速路与次干道在不同时段乘用车碳排放量变化较大,主干道与支路则较为稳定.4种减排措施中,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是最有效的减排方法,相对无控情况碳排放量降低8%;相同减排措施下,工作日早高峰次干道上乘用车碳排放量削减效果最为明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楠  程立  刘慧  童伶俐  张前进  李若兰  
为扩大城市树木保护的范围,促使城市居民更理性地了解和欣赏树木,更好地关爱和保护树木,积极参与及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以安徽省合肥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以历史见证和社会文化为定性指标,以树龄及活力、树木体量、树种、立地位置、美学价值等5个一级定量指标和树高、胸径、冠幅、色彩等12个二级定量指标构建城市森林显著树评定指标体系,以及综合量化评分的显著树认定方法,将城市森林显著树定义为城市中体量大、树型优美、位置重要、种类珍稀,视觉上醒目、突出,且备受公众关注、喜爱,或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树木。在此基础上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姜朋  梁俊娇  李羡於  郭文武  
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三大直辖市和东北三省五个区域,研究了其税负水平及差异状况、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无论是总税负,还是货物和劳务税或所得税税负,在各区域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总体看来,税负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三大直辖市、东部区域、东北三省区域、西部区域和中部区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姜朋  梁俊娇  李羡於  郭文武  
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三大直辖市和东北三省五个区域,研究了其税负水平及差异状况、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无论是总税负,还是货物和劳务税或所得税税负,在各区域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总体看来,税负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三大直辖市、东部区域、东北三省区域、西部区域和中部区域。
[期刊] 改革  [作者] 巩前胜  仲伟周  
利用200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其区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集聚水平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要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促使产业向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有序转移。同时,中西部省市也应尽快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雄文  张新时  周广胜  陈锦正  
本文用地统计学与分形方法对中国东北样带中 1 6个主要树种 (属 )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 :山杨、蒙古栎、色木槭和白桦的斑块大小在 3 72km左右 ,红松、黄檗、枫桦、椴、胡桃楸、榆、水曲柳、花曲柳、黑桦、云杉、臭松和落叶松的斑块都在 1 0km以下。通过克里格方法得到各树种在样带中的分布区域 ,黑桦、山杨、椴、蒙古栎分布于整个研究区 ,大多数树种分布在 1 2 0°E~ 1 3 1°E之间 ,根据分布位置得到树种的耐旱能力等级。耐旱能力中等的黄檗、胡桃楸、花曲柳、榆和水曲柳的分维数最高 ,它们的空间结构比不耐旱与耐旱的树种复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一夫  薛莉  
农业投资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1980年代初期台商开始进入大陆进行农业投资,主要选择与台湾地理相近、气候相似的东南沿海地区。虽然两岸农业经贸关系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规模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投资的区域分布结构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通过分析台商在大陆农业投资的区域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台资农业的集聚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春晓  袁潇晨  金菊良  郦建强  
以邵阳市15个雨量站逐月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适线法估计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分布函数,利用3种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分别构建了两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并比较了3种Copula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后分析了邵阳市干旱重现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opula理论能够为多变量干旱特征分析提供有效的研究途径,Archimedean Copula函数中的Gumbel-Hougaard Copula和Frank Copula函数较好地描述各站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适线法避免了基于数据估计分布函数参数的不合理性,使基于Copula函数的频率分析结果更客观可靠;区域干旱具有显著的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根年,徐维祥,罗民超  
采用数量分析方法将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划分为环杭州湾二岸平原区位型、浙东南沿海"温州模式"型、浙中金衢盆地资源匮乏开拓型和浙西南山区地方资源开发型四大特征分区,并从市场占有份额(%)、区位商、产值增长指数等方面分析浙江省区域特色产业分布及其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产业优化布局研究,提出若干发展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钰  王一凡  
文章基于企业工商大数据,定量测度我国动漫产业的空间分布,对十大重点城市动漫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及集聚水平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动漫产业区域集聚模式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构。结果表明,我国动漫产业呈现设计创作扩散化、衍生品开发集中化的趋势,重点城市动漫产业发展阶段各异,但总体上集聚效应和空间临近关联关系显著,且产业集聚水平和发展质量关联性较强。文章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创意人才高度集聚、关键要素平台有力支撑、强关联产业优势塑造是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专利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特化系数来评价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绝对指标评价的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采用相对指标(单位人口的旅游业专利申请数量)评价的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绝对指标评价结果相比,西部地区的排序明显升高;东部地区旅游业发明专利特化系数较高,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均在1.1以上,但是全国大多数省市的旅游业专利还属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特化类,说明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结构并不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