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3)
2023(11754)
2022(10455)
2021(9957)
2020(8377)
2019(19721)
2018(19976)
2017(39386)
2016(21446)
2015(24202)
2014(24378)
2013(24267)
2012(22544)
2011(20270)
2010(20268)
2009(18608)
2008(17918)
2007(15622)
2006(13909)
2005(12051)
作者
(61335)
(50392)
(50362)
(48028)
(32300)
(24324)
(22946)
(19829)
(19288)
(18061)
(17380)
(16782)
(16009)
(15729)
(15673)
(15196)
(15134)
(14980)
(14545)
(14355)
(12387)
(12356)
(12130)
(11503)
(11401)
(11364)
(11226)
(11187)
(10113)
(9973)
学科
(86293)
经济(86192)
管理(58620)
(55098)
(43188)
企业(43188)
方法(39354)
数学(34620)
数学方法(34297)
中国(26296)
(24364)
地方(20877)
(20427)
业经(17969)
(17408)
农业(16289)
(16027)
(15301)
贸易(15290)
(14784)
环境(14050)
(13383)
理论(13245)
(13064)
银行(13031)
(12419)
技术(12364)
(11795)
(11771)
金融(11768)
机构
大学(304144)
学院(301817)
管理(121816)
(118927)
经济(116084)
理学(105510)
理学院(104290)
管理学(102647)
管理学院(102093)
研究(98640)
中国(73641)
(66290)
科学(61564)
(55201)
(48678)
(45455)
中心(45085)
财经(44614)
业大(44446)
研究所(44251)
(43124)
北京(42401)
(41278)
师范(40975)
(40415)
(36088)
(35944)
农业(35568)
经济学(35182)
师范大学(33391)
基金
项目(206230)
科学(161531)
研究(152274)
基金(148595)
(127882)
国家(126806)
科学基金(109380)
社会(95026)
社会科(89887)
社会科学(89863)
基金项目(80868)
(79685)
自然(71159)
自然科(69420)
自然科学(69404)
教育(69128)
自然科学基金(68113)
(67446)
编号(63918)
资助(60676)
成果(51283)
(45348)
重点(45087)
(43953)
课题(43145)
(42102)
创新(39242)
科研(39023)
教育部(38854)
项目编号(38638)
期刊
(131129)
经济(131129)
研究(91705)
中国(53377)
学报(44300)
管理(42427)
科学(42276)
(40542)
(38984)
大学(33481)
教育(32585)
学学(31265)
农业(28428)
(25627)
金融(25627)
技术(25371)
业经(22293)
财经(20562)
经济研究(20329)
问题(19584)
(17408)
图书(17199)
理论(16322)
实践(15132)
(15132)
现代(14511)
资源(14487)
技术经济(14297)
科技(14213)
商业(13885)
共检索到437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李锦  宋顺锋  
通勤是城市居民的基本交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勤负担的社会分异现象日益显现,制约着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基于天津市居民通勤特征调查数据,构建两种通勤负担模型,比较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通勤负担,实证结果显示: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群通勤负担较轻;年龄和学历与通勤负担呈负相关;非天津户口、以私家车为通勤方式居民通勤负担较重;低收入、非天津市户口居民空间失配现象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城市政府在关注居民整体通勤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应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积极应对不同群体通勤负担分异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贾宾  翟婧彤  
厘清城市居民通勤出行特征,揭示其内在规律,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天津市居民通勤特征调查,综合考虑智能手机信息化效应,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典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个人属性、家庭现状、住房类型、职住地附近公共交通环境等因素对居民通勤方式与通勤时间作用显著,现阶段地铁分担率较低,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覆盖不足;智能手机的信息化效应对公共交通模式较为显著,对居民通勤时间、路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促进职住平衡、减轻低收入群体通勤负担、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翟婧彤  宋顺锋  
分析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交通问卷调查,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属性对于通勤特征有较大影响;全过程通勤效率有待提升;慢交通和公共交通发展滞后、职居失衡等问题凸显。应从提升公交分担量、提升全过程通勤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明确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变革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顺锋  苗婧弘  王振坡  
基于2015—2016年天津市居民交通与住房状况调查问卷数据,构建通勤负担模型,比较分析交通补贴对不同社会群体通勤负担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通勤成本相对较高的群体有更高的概率获得交通补贴,且补贴数额较多;男性、高学历、已婚、公共部门工作特征的群体获得交通补贴数额较多,通勤负担较低;时间成本将使通勤负担翻倍,公共交通出行在时间上加剧通勤负担;交通补贴对低收入群体通勤负担降低更明显。提出确保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优化公共交通布局、政府及企业完善补贴机制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顺锋  姚敏  王振坡  
基于《2017年天津市居民住房与交通状况调查问卷》微观数据,利用空间插值法刻画天津市居民通勤特征,并构建MNL模型分析居民通勤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天津市居民通勤距离由内向外呈跳跃式衰减圈层结构,居住中心性与就业岗位郊区化并存;跨区域通勤以内部通勤为主,侧面通勤、逆通勤为辅;非机动化程度较低,以共享单车为主体的绿色出行模式初现;通勤距离、私家车及自行车、电动车拥有状况、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基于此,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打造慢行交通系统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王瀚林  王振坡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部分大城市出现的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等问题加重了居民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损失。利用《2017年天津市居民住房与交通状况调查问卷》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群体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差异,识别影响综合负担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中低收入群体综合负担均不同程度地超过可支付标准;(2)不同住房与通勤决策群体,其住房成本对交通成本的边际替代率存在差异,中心城区私家车通勤群体为减少通勤成本愿意支付更高的住房成本;(3)近郊区私家车通勤群体的户籍类型与其综合负担相关性较强;中心城区非私家车通勤群体,私家车拥有量与其综合负担变化显著正相关。基于此,从统筹住房与交通规划、破除户籍制度性障碍以及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等方面提出降低居民综合负担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海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等相关数据研究,分析城市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状况;根据其他大中城市居民消费状况对天津市居民短期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预计,并针对其相关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韩瑞青  刘建朝  
在制度转型和城市空间扩张背景下,研究城市居民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空间互动关系及群体需求差异,能够为城市住房政策和交通规划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住房需求函数,探讨不同类型城市居民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显著负相关,但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对二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住房补贴、通勤方式及职业类型等属性对居民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之间替代关系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从引导住房消费合理分层、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功能层次及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韩瑞青  刘建朝  
在制度转型和城市空间扩张背景下,研究城市居民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空间互动关系及群体需求差异,能够为城市住房政策和交通规划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住房需求函数,探讨不同类型城市居民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显著负相关,但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对二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住房补贴、通勤方式及职业类型等属性对居民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之间替代关系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从引导住房消费合理分层、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功能层次及布局、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城市居民职住平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营营  王振坡  范晓莉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比较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住房需求偏好,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及收入等因素与居民住房需求偏好显著相关;居民居住区位选择时关注的公共服务配套受年龄、婚姻状况、有无中小学生等因素影响;无住房公积金、非本地户籍人口通常选择租房,并且在城市居住时间越长其购房意愿越强烈;租房或拥有保障性住房家庭的居住面积普遍小于拥有商品房的家庭。提出应加大对居民住房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及有序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等相关对策建议,为城市住房有效供给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营营  王振坡  范晓莉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比较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住房需求偏好,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及收入等因素与居民住房需求偏好显著相关;居民居住区位选择时关注的公共服务配套受年龄、婚姻状况、有无中小学生等因素影响;无住房公积金、非本地户籍人口通常选择租房,并且在城市居住时间越长其购房意愿越强烈;租房或拥有保障性住房家庭的居住面积普遍小于拥有商品房的家庭。提出应加大对居民住房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及有序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等相关对策建议,为城市住房有效供给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鹏   李玉斌   苏静  
探究城镇网络特征是城镇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既有研究较少关注中观区县尺度且缺乏不同类型的网络对比。文章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例,分别构建表征联系可能的空间本底网络、反映实际联系的人流通勤网络,从点、线、网3个层面对比分析二者特征。研究发现:(1)杨村街道在两种网络中均处于核心地位,边缘节点的人流通勤联系强度要弱于空间本底网络;(2)空间本底网络的点对联系格局为单核放射状而人流通勤网络为双核放射状;(3)两种网络的子群分布差异较大,整体网络完善度较低。建议从完善整体网络、增强局部联系、提升个体实力3方面进行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宇宁  杨安娜  
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日益成为居民日常通勤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通过构建"时间—距离"模型,基于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及规划线网,分别开展主要职住节点的通勤时距仿真模拟,分析轨道交通通勤圈构建的可行性及城市职住功能空间组织架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至2020年,中心城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难以满足外围居住组团的45 min通勤要求,但60 min内可基本实现环外居住组团与城市主要就业中心的便捷联系。建议进一步提升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的线网密度,使其更好地发挥城市核心的触媒带动作用;增加边缘组团与中心城区的换乘节点,设立快慢不同的列车运行层级,提高边缘组团与中心城区的连通效率;简化换乘流线设计,配备丰富的接驳方式,提升站点内外的换乘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崔燚  宋顺锋  
住房分化作为经济利益分化的重要标志,影响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基于《2017年天津市住房与交通调查问卷》数据,构建潜在类别模型及嵌套回归模型,刻画城市住房分化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天津市居民住房分化已形成"三阶四级式"的橄榄型结构;(2)住房分化层次与年龄呈现倒"U"型关系;(3)户籍、单位性质、受教育程度对住房分化层次有显著影响;(4)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对住房层次的提高影响显著。因此,应针对城市内特定人群,进行分层分类的政策扶持、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将外来人口纳入保障体系、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管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朱丹  王丽艳  宋顺锋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群体出行方式构建两种模型,定量测算并比较分析其交通拥堵成本,结果表明:时间价值越高的出行者交通拥堵成本越高;私家车出行者拥堵成本较高;低收入群体拥堵成本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公交优先、技术创新及经济杠杆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群体交通拥堵成本降低机制,进而提出同步强化公共交通软硬件建设、推动"移动互联+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差异化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等对策建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