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5)
- 2023(8065)
- 2022(7234)
- 2021(6784)
- 2020(5984)
- 2019(14196)
- 2018(14183)
- 2017(29219)
- 2016(16146)
- 2015(18222)
- 2014(18724)
- 2013(18916)
- 2012(18120)
- 2011(16530)
- 2010(17037)
- 2009(16257)
- 2008(16537)
- 2007(15184)
- 2006(13592)
- 2005(12566)
- 学科
- 济(73388)
- 经济(73318)
- 管理(43149)
- 业(41500)
- 方法(32917)
- 企(31300)
- 企业(31300)
- 数学(29661)
- 数学方法(29364)
- 中国(23566)
- 农(20497)
- 财(19063)
- 制(16422)
- 地方(16067)
- 学(14509)
- 贸(14338)
- 贸易(14331)
- 易(13869)
- 业经(13271)
- 银(12989)
- 银行(12962)
- 农业(12912)
- 行(12362)
- 融(11400)
- 金融(11398)
- 务(10992)
- 财务(10966)
- 财务管理(10931)
- 环境(10581)
- 体(10467)
- 机构
- 大学(246132)
- 学院(244286)
- 济(104471)
- 经济(102011)
- 管理(90004)
- 研究(85103)
- 理学(76145)
- 理学院(75153)
- 管理学(73885)
- 管理学院(73416)
- 中国(65885)
- 京(53491)
- 科学(51690)
- 财(50686)
- 所(44488)
- 农(40826)
- 财经(39792)
- 研究所(39781)
- 中心(38982)
- 江(37970)
- 经(35781)
- 业大(34770)
- 北京(34521)
- 范(33324)
- 经济学(33188)
- 师范(33036)
- 农业(32152)
- 州(30423)
- 院(30215)
- 经济学院(30208)
- 基金
- 项目(150023)
- 科学(117211)
- 研究(109041)
- 基金(108471)
- 家(93775)
- 国家(93046)
- 科学基金(78498)
- 社会(69060)
- 社会科(65463)
- 社会科学(65439)
- 基金项目(58133)
- 省(57875)
- 自然(50045)
- 教育(49922)
- 划(49487)
- 自然科(48811)
- 自然科学(48795)
- 自然科学基金(47869)
- 资助(45029)
- 编号(44826)
- 成果(37611)
- 重点(34031)
- 部(33969)
- 发(33185)
- 课题(31257)
- 创(29721)
- 教育部(28815)
- 科研(28725)
- 国家社会(28100)
- 创新(27983)
- 期刊
- 济(119487)
- 经济(119487)
- 研究(77900)
- 中国(43127)
- 财(38559)
- 农(36640)
- 学报(36084)
- 科学(33859)
- 管理(30759)
- 大学(26698)
- 融(25543)
- 金融(25543)
- 学学(25095)
- 农业(23942)
- 教育(21891)
- 财经(20150)
- 技术(19578)
- 业经(19354)
- 问题(19105)
- 经济研究(18888)
- 经(17355)
- 贸(14229)
- 理论(13066)
- 技术经济(12839)
- 统计(12647)
- 商业(12232)
- 现代(11951)
- 业(11937)
- 实践(11627)
- 践(11627)
共检索到370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康琪雪
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二是居住与就业地点的"空间失配"。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缺位"与"越位"并存、开发商的市场垄断与价格合谋、居民选址的文化冲突。因此,要在尊重城市发展背景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规范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中的三个行为主体(政府、开发商、居民),尽可能努力构建合理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政府要在城市建设中正确定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开发商的市场行为;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引导不同类型的住房空间布局,建立社会不同阶层居民间的和谐居住关系。
关键词: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 问题 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蕾 孟晓晨
在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住房市场化的进程中,居住—就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住—就业的空间分离引发了一系列交通和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4个社区进行问卷发放和实地调查研究,考察了北京市居民的通勤特征和居住地、就业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测算了样本的居住—就业平衡度,进而比较了居住—就业平衡和不平衡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的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市居民居住—就业不平衡现象十分普遍,居住—就业不平衡现象在大型就业中心和大规模居住区表现得愈突出。对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与居住—就业空间平衡关系的研究发现,居住—就业平衡群体的最突出特征是年龄在50岁以上、职业为公务员、住房为单位集体宿舍或借住朋友/亲戚家。而相反,已婚居民、自有住房群体或从事农林渔牧水利生产等这部分人群往往最容易产生居住—就业不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陈昶志 高詹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281个城市2003—2013年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研究表明,在空间结构方面,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具有"粘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结构,TFP显著提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我国南部、东部一带,效率改进和效率下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北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分布。在空间关系方面,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正向依赖关系,并且正相关性不断加强。因此,现阶段的区域经济政策应重点关注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市场一体化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等方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蓉 王林
流通产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是商品、资金、信息等资源流通的集合,是启动市场的助推器。而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是提升产业流通效率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城市间流通业的合作共赢、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解决区域间流通空间结构失衡、推动我国流通业合作共赢为研究目标,对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内涵、优化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策略进行探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志文 李惠娟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当中,农村规划、旧村改造已成为当今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分析,提出目前农村规划中农村居住空间结构的几种典型模式,并分析了这几种空间结构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规律,提出村庄规划应反映和遵循这些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志宏
城市居住区的分化与隔离,是人与人、社会群体与社会群体关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客观反映。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模式起源期城市属于“混合”型居住空间结构;前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属于“舒伯格”传统同心圆结构,在这基础上又叠加上“行会”与“家庭”两大特殊因素的作用;成熟期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演变成“伯吉斯”现代同心圆结构,呈现沿公共交通干道向外辐射的“星状”大都市居住空间特点;郊区化时期形成以郊区为主体的圈层状弥漫大都市居住空间结构;“后工业”时期“边缘”城市与“无边缘”城市开始产生,形成多中心的“星系状”大都市居住区空间结构。中国必须防止美国式的“弥漫状”郊区化居住空间模式。
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 空间结构 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南颖 杨易 倪晓娇 王蕊
以城市居住小区为统计单元,研究了吉林市城市居住小区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通过对吉林市居住小区资料的分析,归纳为5种类型:传统边缘小区、单位住宅小区、混合住宅小区、中低档商品房小区和高档商品房小区。运用密度分析法、圈层距离分析法和景观格局测度法,分析了各类居住小区的空间形态特征,归纳出目前吉林市城市居住空间的3个空间结构层次:中心城区、外围城区和城市边缘区。传统边缘小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区,在西部和南部边缘有较高的密度;单位住宅小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地块破碎度较小;混合住宅小区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城区也有较多分布;中低档住宅小区数量很多,分布较均匀;高档商品房...
关键词:
居住空间 居住小区 空间分析 吉林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兴中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区域划分研究王兴中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和城市社会区域划分是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又称城市人类社会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的交叉研究内容。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旨在解决城市社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莹 黄辉 叶忱 甄峰 王波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城市居住空间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南京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受城市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居住空间已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基于2007年南京都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常住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了南京都市区各研究单元居住密度,利用居住密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初步探讨居住密度分析方法在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南京 居住密度 城市居住空间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伟忠 王发曾 杨英宝
基于城市建设实践的新需求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在总结评价目前国内外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文章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包括概念的界定、多角度分类、多层次空间结构和多重功能。
关键词:
城市 开放空间 空间结构 功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邹永军 丁红
城市空间上的发展包含"中心式"与"轴线式"两种模式,与此相适应,城市商业、商业中心在竞争中发展。商业繁荣后出现集中发展的趋势,这与商业经营者的选择密切相关,也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同时,商业形态也发生变化,购物中心成为最普遍、最典型的商业形态。在这基础上,城市商业中心形成各种级别,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分布在整个城市中。
关键词:
城市 商业 空间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艾大宾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社会群体分化的空间表征,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传统社会、近代社会、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几个主要阶段,各个阶段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因素及结构特征有所不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是演变的宏观背景,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构成演变的内在动因,居住空间分异格局的变化是演变的外在条件,渐进性和继承性是演变的基本特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庞娟 段艳平
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治理强调空间的经济效益,忽视城市社会空间的多元化与协调性,导致空间治理正义缺失,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认为从以前强调的增长理念为主导转向以公平公正理念为主导,是城市治理方式转型的关键。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城市社会空间的良好治理,首先应增强政府对公众需求的满足,实现政府公共性的回归;同时,应创造不同途径让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城市建设,通过协商、沟通与合作达到多元利益的平衡。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治理 城市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鑫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由"三无"阶段向土地有偿使用阶段的变迁,促进了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和城市功能提升。探讨了土地使用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上海市城市空间非理性扩张和城市内部更新动力不足,提出通过政府和规划干预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上海 土地使用制度 空间演化 土地市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伟力
以兴趣点数据为切入点研究中、微观尺度下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空间功能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聚散规律。中观尺度下,研究兴趣点点密度分布、城市功能聚合和扩散的演化行为以及区县中心的定位方法,并通过兴趣点分类聚集识别行业聚集子区。微观尺度下,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街角具有较强的局部聚集效应和中心引力,街角的兴趣点分类分布体现出了明显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优势街角的定位也为识别核心街区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以北京为例,不同层面的城市兴趣点结构空间分析证实,兴趣点有良好的城市形态表征能力,是探索城市功能结构的聚散规律和空间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