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1)
- 2023(10478)
- 2022(8905)
- 2021(8213)
- 2020(7358)
- 2019(17482)
- 2018(17627)
- 2017(36415)
- 2016(19516)
- 2015(22632)
- 2014(22934)
- 2013(22946)
- 2012(21470)
- 2011(19548)
- 2010(20044)
- 2009(19043)
- 2008(18899)
- 2007(16972)
- 2006(14906)
- 2005(13383)
- 学科
- 济(92215)
- 经济(92129)
- 管理(54990)
- 业(53600)
- 方法(48286)
- 数学(44425)
- 数学方法(43819)
- 企(41854)
- 企业(41854)
- 中国(25658)
- 农(22826)
- 财(22087)
- 地方(17357)
- 贸(17279)
- 贸易(17271)
- 易(16767)
- 制(16318)
- 业经(15930)
- 学(15867)
- 农业(14983)
- 银(14036)
- 银行(14009)
- 务(13342)
- 行(13302)
- 财务(13299)
- 财务管理(13259)
- 融(13087)
- 金融(13085)
- 理论(12782)
- 企业财务(12515)
- 机构
- 大学(294525)
- 学院(293248)
- 济(126044)
- 经济(123344)
- 管理(114705)
- 理学(99089)
- 理学院(98026)
- 管理学(96283)
- 管理学院(95736)
- 研究(94465)
- 中国(72603)
- 京(61867)
- 财(58996)
- 科学(56167)
- 所(47522)
- 财经(47424)
- 农(45166)
- 中心(43879)
- 江(43021)
- 经(42955)
- 研究所(42765)
- 业大(41381)
- 经济学(40129)
- 北京(39214)
- 范(36886)
- 经济学院(36660)
- 师范(36550)
- 农业(35740)
- 财经大学(35175)
- 州(34520)
- 基金
- 项目(188667)
- 科学(148777)
- 基金(138164)
- 研究(136340)
- 家(119223)
- 国家(118326)
- 科学基金(101900)
- 社会(87328)
- 社会科(82985)
- 社会科学(82960)
- 省(72788)
- 基金项目(72619)
- 自然(65956)
- 教育(64507)
- 自然科(64481)
- 自然科学(64466)
- 自然科学基金(63297)
- 划(61592)
- 资助(59244)
- 编号(55652)
- 成果(45129)
- 部(43160)
- 重点(42322)
- 发(40204)
- 创(38392)
- 课题(38168)
- 教育部(37383)
- 科研(36307)
- 人文(36078)
- 国家社会(36039)
- 期刊
- 济(133105)
- 经济(133105)
- 研究(86758)
- 中国(50105)
- 财(44988)
- 学报(41613)
- 管理(40274)
- 农(39330)
- 科学(39173)
- 大学(31736)
- 学学(29993)
- 融(27458)
- 金融(27458)
- 教育(27107)
- 技术(26340)
- 农业(26264)
- 财经(23917)
- 经济研究(22595)
- 业经(21400)
- 经(20454)
- 问题(20148)
- 统计(18277)
- 策(16186)
- 技术经济(16054)
- 贸(15602)
- 决策(14969)
- 商业(14810)
- 理论(14712)
- 业(13979)
- 现代(13128)
共检索到425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思彤 黄伟
城市规模和数量增长的规律性研究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城市化过程,并将城市增长理论与一般的经济增长理论区别开来。采用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和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城市的收敛性特征和平行增长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2—1999年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收敛特征,而2000—2007年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特征。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增长不存在平行增长特征。而对于处于同样规模、区位和区域政策的城市,确实呈现出了城市内生增长理论所预言的平行增长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成璧 刘雪剑 李晓晨
文章从集聚经济的角度,收集并整理了我国2003~2005年287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混合模型估计方法与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企业数量的增加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由此提出制定有关公共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集聚经济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永春 祝吕静 余菲菲
本文以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模式为例,解析了"率先工业化"与"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借助要素投入与绩效产出逻辑脉络,构建了"率先工业化"与"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框架,并根据该框架分析了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驱动机制和结果绩效。研究表明,"率先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虽可以获得GDP的快速增长,并且提高了社会就业率,具有较低通货膨胀率等优势,但却易陷入资源环境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困境。相比而言,"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虽具有资源环境友好性特征,但却无法保障就业,呈现较高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缺失制造业支撑等劣势。
关键词:
率先工业化 跨工业化 驱动机制 结果绩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曾美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发展方向依然是可持续发展,不断调整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降低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特别是一些重工业城市,必须要改变现有发展模式,形成生产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科学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在一个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文章从分析我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入手,基于区域地方年鉴对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进行回归分析,并由此根据二者的关系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提出有效地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永龙
我国经济高碳化特征依然十分明显,碳生产率水平一直以来相对落后。低碳发展与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目标一致。因此,提高碳生产率是建构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高碳发展模式 碳生产率 增长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林奇 杨新荣
文章选取中国1991~2010年度数据作样本,运用ANCOVA模型就我国现收现付制和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储蓄,并推动经济增长,但后者的作用要大一些;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上看,两者都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在实行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斌栋 王言言 张志强 李琬
鉴于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城市规模分布形态的规模差异性和城市规模分布演化与城市增长模式之间的关联,论文基于1953—2010年中国6次人口普查数据,选择了全部城市(包含地级市市区和县级市)和地级市(地级市市区)2种样本组,对中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形态特征、演变趋势及其与Gibrat定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主体符合Zipf定律的线性分布,但两端即小城市和超大城市因规模不足而偏离线性分布,这一现象也得到全球各国证据的支持;从演化角度来看,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在早期逐渐分散化并偏离Zipf定律,但从2000年开始转而向符合Zipf定律的方向回归,其中大城市率先在1990年就开始了转向,与这一阶段城市人口随机增长表现出耦合性,从而验证了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的逻辑一致性。该发现对于促进中国城市规模分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薇
一、制造业的增长源泉 1.分析方法 产出增长源泉分析方法(又称chenery measure)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把促进产业增长的源泉分为国内需求增长、国际市场的外部需求增长和进口替代增长三部分。国内需求增长是指国内净需求增长,即国内总产出增长与进口增长之和减去出口增长;出口增长是指由国内产出增长所形成的出口增长(不包括进口的再出口);进口替代增长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显明 许敏
本文选取1997-2009年间我国30个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刻画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动态关系。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污染排放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单位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减少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外部效应,但这一反馈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经济指标对解释环境污染指标排放的预测方差分解的贡献度较高,而环境污染指标排放对经济增长指标的预测方差的解释贡献度较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PVAR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万青 张伦军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出口波动会通过影响投资、消费而放大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长期内,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情况,提出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需 外需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家祥
河港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稀缺节点,是联接内陆经济腹地和海港的重要枢纽,对缓解交通运输、促进江河流域生产合理布局、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1978-2009年南京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南京市GDP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中国内河港口物流与母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港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南京市GDP的增长是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但反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河港物流 协整分析 经济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伟
国内学者运用"增长阻尼"的研究方法,更多分析土地资源对我国某一个省或者某一城市的经济增长影响,缺乏考虑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城市经济的整体"增长阻尼"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针对这一不足,基于一个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角度,考察了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大小受规模报酬、人口增长以及不同生产要素在城市经济活动中重要程度的影响;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的平均水平约为0.24%,略低于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阻尼"水平,同时,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增长阻尼"除表现出"程度大小"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李澎 卫平
基于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并采用SFA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增长,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震动式的下降趋势。在样本考察期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由技术效率改善(2.1%)和技术进步(0.2%)共同推动,且技术效率改善做出了主要贡献。(2)东北各省的城市总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少甫 蔡梦宁
文章对1995—2014年我国分省域碳排放数据进行测算,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城市化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的关系,得到在城市化水平各区间内GDP和碳排放对应不同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我国各省市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目前大部分省市仍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还没有到达改善碳排放的拐点。因而需要根据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碳排放的政策。
关键词:
碳排放 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城市化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树林
本文主要对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城市规模扩大的外部正效应远远大于负效应,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大城市比在中小城市发挥的作用更大。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城市规模 人均GD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