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4)
- 2023(5024)
- 2022(4415)
- 2021(4091)
- 2020(3602)
- 2019(8457)
- 2018(8660)
- 2017(18222)
- 2016(10017)
- 2015(11220)
- 2014(11283)
- 2013(11610)
- 2012(11358)
- 2011(10526)
- 2010(11019)
- 2009(10477)
- 2008(10531)
- 2007(9383)
- 2006(8708)
- 2005(7975)
- 学科
- 济(47981)
- 经济(47926)
- 管理(25384)
- 业(23480)
- 方法(19347)
- 数学(17433)
- 中国(17356)
- 数学方法(17294)
- 企(17042)
- 企业(17042)
- 农(12251)
- 学(12015)
- 财(11037)
- 制(10912)
- 地方(9501)
- 土地(8873)
- 银(8331)
- 银行(8307)
- 贸(8105)
- 贸易(8100)
- 行(8019)
- 易(7862)
- 业经(7807)
- 农业(7492)
- 体(7350)
- 融(7162)
- 金融(7161)
- 环境(7101)
- 城市(7082)
- 发(6341)
- 机构
- 大学(159670)
- 学院(156623)
- 济(66296)
- 经济(64733)
- 研究(57422)
- 管理(56705)
- 理学(48085)
- 理学院(47393)
- 管理学(46561)
- 管理学院(46263)
- 中国(44166)
- 京(36031)
- 科学(35478)
- 财(32607)
- 所(30258)
- 农(27415)
- 研究所(27339)
- 财经(25967)
- 中心(24514)
- 江(23940)
- 经(23506)
- 北京(23103)
- 业大(23096)
- 农业(21816)
- 范(21757)
- 经济学(21575)
- 师范(21547)
- 院(20892)
- 经济学院(19649)
- 财经大学(19290)
- 基金
- 项目(97278)
- 科学(76350)
- 基金(71859)
- 研究(68587)
- 家(63530)
- 国家(63090)
- 科学基金(52463)
- 社会(44636)
- 社会科(42325)
- 社会科学(42308)
- 基金项目(38435)
- 省(35848)
- 自然(33959)
- 自然科(33080)
- 自然科学(33067)
- 自然科学基金(32461)
- 划(31992)
- 教育(30776)
- 资助(29523)
- 编号(26960)
- 成果(22788)
- 部(22593)
- 重点(22181)
- 发(21434)
- 课题(19266)
- 教育部(18783)
- 创(18714)
- 国家社会(18659)
- 科研(18308)
- 计划(17986)
共检索到237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道林 赵小双 林瑞瑞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镇转型逐渐加快,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匹配与相互制约关系,有必要研究城市产业转型与土地结构调整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本文利用全国84个重点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别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城市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及其产出效益的基本特征,发现城市土地利用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芸芸 蒙吉军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引入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地利用绿当量两个生态指标,评价了城市圈发展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效益;并通过TOPSIS模型对历年土地利用结构生态合理度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2020年多目标优化模型,获得了符合城市圈发展需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呈现"四增三减三稳定"的数量格局,且生态效益指标和生态合理度均呈正向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研究结果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总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进 黄志基 贺灿飞 王伟凯
基于规模、结构和集约三维视角,构建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发育程度相对较好的16个城市群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益中等,空间差异性大。采用熵权法计算规模、结构和集约三大因素的得分,再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将中国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益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高效城市群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突出;中等城市群以规模效益为主,结构效益次之,集约效益偏低;部分低效城市群仅结构效益尚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长沙市近期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问题研究》课题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启祥 杨永芳 朱连奇
利用遗传变异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为模型变量,以区域总面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约束条件,模拟生物进化的机理,通过反复迭代得到一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非劣解集合。结果表明:土地生态系统间存在多种权衡关系;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它们在土地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并发挥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利益相关者可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在社会、经济和发展目标和维持生态系统运行能力之间做出权衡,通过不同方案的选择,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综合最优,为协调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政府土地利用决策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决策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飞 陈士银 吴明发 钟来元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提和基础。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熵权法、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度分析模型对湛江市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湛江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而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则明显降低;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不高,属于基本协调状态;最后,还提出了加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综合效益 协调度 湛江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聂雷 郭忠兴 刘秀丽
基于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面板Tobit模型,从全部城市、不同类型城市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价格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建设用地价格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为正U型关系。分城市类型来看:降低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能够提高区域综合型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与工业主导型、其他类型城市的用地效率关系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对资源型城市、区域综合型城市的用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其他类型城市呈正U型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京涛 涂建军 阎晓 周艳
利用协同论思想建立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模型,通过构建耦合作用的指标体系,计算出中国主要城市的耦合关系值,并利用相关分析研究其驱动力。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交互耦合基本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度明显存在着地域差异;耦合协调度表现为发达城市一般高于落后区的城市,高土地利用效益对应着高耦合协调度;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上不具有一一对应性,二者尚未达到良性共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滞后,应加强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空间。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机制 中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志辉 祝甲山
高效和集约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从分析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化的内涵入手 ,重点从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建立了评价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陆军 宋吉涛
本文研究了纽约市整体土地利用结构、各用地类型的空间布局以及各行政分区用地结构与人均占有量四个方面的内容。发现纽约市与中国的高等级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之间共性与差异性并存。其中在空间布局方面,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差异性更加明显,而商业用地等其他用地类型共性比较明显;不同分区之间与区域功能、人口密度、交通通达能力等要素有直接关系的住宅用地、开敞空间/娱乐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等用地类型差异较大。通过分析发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指标将发挥重大的作用,需要结合多指标深入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分区特征 纽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亦秋 冯仲科 马俊吉
该文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和分形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分析计算绵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1980—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揭示城市土地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绵阳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绵阳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主要自然、交通、经济和政策因素。研究表明,30年来绵阳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从1980年的1.122增长到2010年的1.893,年增长幅度达2.57%;均衡度从1980年的0.487增长到2010年的0.823,城市土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工业用地、水域和农业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棚宇 王秀兰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数学模型。首先,从经济、社会与生态三方面综合筛选评价指标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效态及其满意值与不允许值;最后,通过Excel软件计算各指标功效系数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功效系数,并以武汉市为实证,进行了模型实用性与可信度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功效系数法 武汉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和伟康 苏向辉 马瑛 王保力
[目的]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维度为支点,从多角度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年份作为研究时点,运用改进熵值法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空间显化;通过Geo DA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三级阶梯差异特征。(2)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文娟 孙华
研究目的:探究江苏省13地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效益驱动力,为今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方法:熵权TOPSIS模型,ESDA空间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Tobit模型。研究结果:(1)2001—2016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由0.299稳步提升到0.669,经历了"平稳—加速—平稳"的过程,实现了"低级—中级—良好"的梯度跨越;(2)各市土地利用效益"高—高""低—低"空间集聚显著,地区间差距大,出现了新一轮苏南城市圈效益热点区并逐步扩大,冷点区域已经消失;(3)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城镇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环保治理是提升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重视生态效益;同时采取苏南、苏北城市定向帮扶措施,缩小地区差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雪松 刘艳芳 谭传凤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增长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两者之间的时空变化关系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信息论原理,分析1997年~2007年湖北省嘉鱼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动态演变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简明化的指标体系,探讨其研究期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特点;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①1997年~2007年嘉鱼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出现较快增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之间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关联度为0.7679;②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