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2)
2023(5742)
2022(4863)
2021(4647)
2020(4145)
2019(9818)
2018(10168)
2017(21412)
2016(11466)
2015(13383)
2014(13640)
2013(13608)
2012(12559)
2011(11570)
2010(12044)
2009(11463)
2008(11178)
2007(9857)
2006(8970)
2005(8115)
作者
(33770)
(27692)
(27679)
(26623)
(17891)
(13199)
(12749)
(10751)
(10509)
(9915)
(9525)
(9295)
(8897)
(8840)
(8748)
(8344)
(8256)
(8093)
(8010)
(8000)
(6971)
(6776)
(6707)
(6374)
(6295)
(6295)
(6140)
(6038)
(5620)
(5348)
学科
(54031)
经济(53984)
管理(29310)
(26453)
方法(26197)
数学(24324)
数学方法(23804)
(19958)
企业(19958)
中国(17934)
(12391)
(10805)
(10131)
(9925)
(9617)
贸易(9610)
(9361)
地方(9296)
(8751)
银行(8743)
业经(8479)
(8406)
土地(8374)
理论(7896)
(7482)
金融(7479)
农业(7473)
城市(7265)
环境(7201)
(6708)
机构
大学(173107)
学院(172250)
(71648)
经济(69941)
管理(66785)
理学(57202)
理学院(56540)
研究(55783)
管理学(55270)
管理学院(54966)
中国(44296)
(38334)
(33950)
科学(33573)
(27873)
财经(27201)
中心(25299)
研究所(24990)
(24871)
北京(24690)
(24560)
(23976)
业大(23662)
经济学(22607)
(22575)
师范(22382)
经济学院(20503)
(20500)
(20341)
财经大学(20248)
基金
项目(108269)
科学(85012)
基金(78390)
研究(78330)
(67787)
国家(67322)
科学基金(57595)
社会(49558)
社会科(47094)
社会科学(47079)
基金项目(41173)
(41028)
自然(37423)
教育(36844)
自然科(36553)
自然科学(36545)
自然科学基金(35798)
(35416)
资助(33922)
编号(32448)
成果(26296)
(24487)
重点(23938)
(23011)
课题(22544)
(21662)
教育部(20913)
创新(20416)
科研(20375)
大学(20170)
期刊
(77837)
经济(77837)
研究(53161)
中国(31922)
管理(24382)
(23194)
科学(22939)
学报(21929)
(21047)
大学(17213)
教育(16985)
(16671)
金融(16671)
学学(16199)
技术(15976)
农业(14275)
经济研究(13052)
财经(13039)
业经(12939)
问题(12846)
统计(11245)
(11173)
(9812)
决策(9043)
理论(9005)
技术经济(8912)
(8865)
商业(8857)
现代(8553)
实践(8126)
共检索到254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艳丽  王海鸿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和武汉模式。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对三种模式的运作主体、土地使用者权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三种土地储备模式的经营效益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认为武汉模式是最优的一种,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储备制度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涛  
我国土地储备运作模式面临土地储备机构收储能力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房价和地价攀升给土地储备机构有限资金来源带来挑战、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储备价格传导机制失灵及储备行为相关利益主体缺乏协调平衡机制等障碍。创新土地储备运作模式应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土地收购及整理;建立土地储备相关利益主体综合协调机制;创新一、二级联动土地储备方式;创设储备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招标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寅传  夏积亮  贾生华  
杭州市政府在1997年8月建立了杭州市土地储备体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土地储备体系及其职能目前,杭州市土地储备体系的组织体制实行分层次两级管理模式。第一层次是杭州市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委员会。它是市政府土地储备体系的决策机构,由分管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向鹏成  蒋秋燕  
提出基于土地储备的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探讨该模式的利益协调关系及运行,并以重庆轻轨4号线一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储备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融资模式能够实现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助于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融资难的问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萌  陈银蓉  
通过介绍土地打包的含义和运作方式,从土地打包规模和布局对武汉市土地打包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土地打包方式的可行性和在城市土地储备中的重要作用,并采用吉布斯-马丁的多样化指标对武汉市土地打包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实证数据总结出武汉市土地打包在打包数量、质量、结构和收益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明确主体、统一补偿标准、做好规划和风险分析等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文新  
本文通过土地的供求原理,探讨了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指出城市土地储备使土地供给失控现象得到抑制,土地储备初期土地市场供给量减少,市场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土地储备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地价上涨。从长期来看,土地储备垄断土地供应对地价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为缓解土地储备初期地价上升对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土地储备机构应适当增加储备土地的供给量,以降低地价上涨的幅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剑锷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稀缺资源,近年来国家开始建立和推广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本文阐述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其运作模式,从政府、土地储备中心、银行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土地储备贷款存在的现实风险,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宗建岳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间就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签订的长期合同进行合作的模式,其核心是通过竞争性手段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解决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当前,银行贷款是土地储备融资的主要来源,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与潜在风险已成为困扰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难题。随着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在内的地方债偿还高峰的到来,地方政府已深切感受到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迫切性。PPP模式作为政府和私人组织之间一项重要的合作方式,将引领土地储备融资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与创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振坡  翟婧彤  郑丹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3年中国内地34个大中城市土地储备决策绩效进行总体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土地储备决策效率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作用,且规模效率作用较大;影响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投入产出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基于此,从深化土地及相关制度改革和提升政府管理效率两个层面提出土地储备决策绩效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洪建  谭永忠  吴次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真  
资金不足是城市土地储备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土地储备融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土地证券化的基本含义及重要作用,探讨了土地证券化的方案设计,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次芳  谭永忠  
土地储备是指城市政府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 ,并予储存 ,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 ,确保政府切实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一种管理制度。它包括土地储备机构的功能定位 ,土地储备的模式 ,土地储备资金的筹集管理和投资风险及规避等方面的内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徐明圣  魏巍  
土地资源具有的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必须是: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作为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全新的制度尝试,已在全国许多城市逐步展开。为解决土地储备制度的资金问题,土地基金制度应运而生。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情况,对我国土地基金制度的职能定位、模式及相关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琳  
深入分析了土地储备过程中政府、土地储备机构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三方的博弈过程,提出了基于信息博弈模型的城市土地储备经济分析方法。采用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储备过程中参与者的角色类型及其经济关系,得到了土地储备过程中土地市场的政策定位。提出必须明确政府职能和土地储备机构的角色定位、明确土地的权属、合理分配土地收益、理顺利益分配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