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8)
2023(11760)
2022(9354)
2021(8392)
2020(6990)
2019(15674)
2018(15781)
2017(30336)
2016(17079)
2015(19362)
2014(19519)
2013(18983)
2012(17667)
2011(16032)
2010(16413)
2009(15645)
2008(15769)
2007(14131)
2006(13024)
2005(12103)
作者
(51643)
(43053)
(42951)
(40975)
(27560)
(20454)
(19481)
(16479)
(16390)
(15380)
(14936)
(14438)
(14139)
(13796)
(13638)
(13366)
(12673)
(12663)
(12584)
(12452)
(11020)
(10660)
(10430)
(9836)
(9731)
(9703)
(9620)
(9553)
(8724)
(8550)
学科
(68472)
经济(68363)
管理(50526)
(45410)
(36012)
企业(36012)
中国(25200)
方法(24996)
数学(21410)
数学方法(21150)
(20159)
(19834)
(19629)
业经(16537)
(15751)
(13763)
银行(13731)
(13609)
地方(13518)
(13166)
农业(12772)
(12221)
贸易(12211)
(11928)
金融(11925)
(11875)
环境(11492)
(11115)
财务(11083)
财务管理(11053)
机构
大学(255605)
学院(252497)
(102776)
经济(100410)
研究(91832)
管理(89876)
理学(76231)
理学院(75201)
管理学(73815)
管理学院(73353)
中国(70003)
科学(56291)
(55586)
(53265)
(47444)
(43105)
研究所(42747)
财经(41076)
中心(40492)
(39602)
(37153)
业大(36408)
北京(35164)
(34688)
师范(34309)
农业(33892)
(33599)
经济学(32785)
(31099)
财经大学(30309)
基金
项目(162956)
科学(128970)
基金(119794)
研究(117456)
(105816)
国家(105010)
科学基金(88586)
社会(75963)
社会科(71843)
社会科学(71825)
基金项目(63257)
(61784)
自然(56682)
自然科(55301)
自然科学(55285)
自然科学基金(54274)
(53817)
教育(53650)
资助(47165)
编号(46651)
成果(39881)
重点(37921)
(36471)
(35547)
(33705)
课题(33582)
(33023)
国家社会(32117)
创新(31213)
科研(31056)
期刊
(119595)
经济(119595)
研究(81378)
中国(51894)
学报(41805)
(40797)
(40272)
科学(39269)
管理(34418)
大学(31657)
学学(29904)
农业(26473)
(26393)
金融(26393)
教育(26161)
财经(20957)
技术(19340)
经济研究(19042)
业经(18917)
问题(18301)
(18046)
(13441)
(13116)
(12653)
现代(12489)
理论(11825)
国际(11700)
商业(11101)
技术经济(11101)
(11020)
共检索到390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有规律,如城市化滞后、农村工业化、农民工现象、城中村现象、强关系主导的就业模式等。现有的城市化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些特点,诱致性制度变迁能够消除强制性制度障碍对城市化进程的限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但容易造成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不利于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包括"隐性补贴"、"购物交换"、"城市村"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俞宪忠  
当代中国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内容,就是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发展模式构成中国未来的重大路径选择,并能有效医治因城乡二元结构陷阱所原生的种种发展困惑。城市化的主导人群是农民工阶层,核心问题是通过发展理念重建和城乡制度再构,高度尊重并有效保护中国农民的自由选择权益,由此方能实现城乡和谐共赢。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性内容就是还权于民和还利于民(民主、民权和民生),农民市民化首先有助于实现国民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中国也将因此而获得无法估量的"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诚颖   章涛  
城市聚集效应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市要素市场和城市设施的供给和配置决定了城市的聚集经济效果,进而影响了城市化的制度变迁。资本市场不仅优化了城市要素的空间配置,而且通过对城市设施投资活动的直接介入,导致了投资渠道和模式的创新,使城市的厂商和居民在从城市设施的外部性获益的同时,也通过市场化的途径补偿了城市设施的生产和维护,促进了资本市场和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乃梁  彭长江  
建立健全我国公益法人制度是慈善乱象下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现实诉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并无形式意义上的公益法人组织,但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充斥着实质意义上的公益法人表现形式。我国的公益法人制度有着自身独特的先天品性,对于公益法人制度现实表现形式的明晰、历史脉络的梳理是探讨建设我国公益法人制度的逻辑起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宪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最后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每一次农地制度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博弈。第一次变迁所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既促进了效率也体现了公平。第二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表面上看公平有余效率不足,实则是既缺乏效率也不公平。第三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公平诱因与效率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农地分配、农地调整、农地流转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变迁的方向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进朋  刘明  
我国农村经济中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制度变迁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功,主要是因为农民对改革的预期收益较有把握和路径选择成本低。但面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向农村经济的高度市场化改革,诱致性变迁就缺乏条件。城市经济中的强制性变迁选择虽有充足理由,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制度环境的建设和城乡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其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应当从建立全国城乡统一市场的要求出发,把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有效结合起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土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土地制度不仅事关社会长治久安,而且关系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土地制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城市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围绕市场化方向推进,逐步完善土地价格发现机制,凸显土地价值,实现以地生财,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建设资金,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方向演进,积极开展"还权赋能"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产权交易中收益分配比例,提升农民承担市民化成本的能力。两条路径取得了同样的结果,共同推动城镇化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丽馥  左笑诚  
本文回顾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形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土地问题,并从主观意识和城镇用地制度两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即进一步完善现行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及相关政策,实现耕地保护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双赢目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凌  
公益拆迁由于具有强制性,不需要被拆迁人同意就能够进行,直接涉及到公权之下私人财产所有权的保护问题。许多国家就公益拆迁的程序和补偿做出明确规定,以保护私权的合法利益。我国当前的立法在公益拆迁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程序不健全,补偿不合理等。我国应针对上述问题加以完善,以加强对公益拆迁的司法控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安顺  
从中国历史主要朝代都市变迁角度,分析各主要朝代关键制度因素在城市化中的特殊作用,以期得到中国当今社会在现实经济环境下城市化制度选择的有益启示,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目的。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通过对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主要朝代关键行政管理思想制度介绍以及都市的变迁和城市化状况的概括,梳理出影响各朝代人口城市化的十二项制度因素,并由此总结出了对我国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敏  
以1995年以来历年公布的环境公报及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分析了1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表征,论证了其生成的制度性因素,揭示了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最后提出了改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爱明  魏晓洁  王德海  
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化快速进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为了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本文对朝阳区5种不同的集体经济产权变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其异同,剖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几条对策建议,以资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向永泉  
本文首先从征地安置制度是否让农民满意和是否促进了征地工作这两方面探讨了其有效性,建立了一个有效性评价模型,提出了"征地安置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对土地安置制度的效益替代度"的假说;然后根据此模型对我国的征地安置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正是由于给失地农民带来的效益不能充分替代原有土地安置制度的效益,导致了现行征地安置制度的失效,从而产生了种种问题;进而通过引入一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土地开发商—失地农民四方博弈模型,分析了当前征地安置制度失效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重构我国征地安置制度的若干设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合林  
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农地产权为核心,以制度变迁为主线,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展开立论。首先分析土地征用制度的本质特征和绩效,接着讨论土地征用制度的约束条件和制度变迁的动因及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以城乡土地产权对等、城乡土地市场统一和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为途径,以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和分享城市化成果为目标的土地征用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