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7)
- 2023(16711)
- 2022(13972)
- 2021(13028)
- 2020(10929)
- 2019(25173)
- 2018(25281)
- 2017(48731)
- 2016(26799)
- 2015(30519)
- 2014(30995)
- 2013(30379)
- 2012(28129)
- 2011(25404)
- 2010(25665)
- 2009(23981)
- 2008(23914)
- 2007(21637)
- 2006(19530)
- 2005(17508)
- 学科
- 济(107302)
- 经济(107150)
- 管理(81033)
- 业(73284)
- 企(60758)
- 企业(60758)
- 方法(44812)
- 数学(38153)
- 数学方法(37653)
- 中国(34191)
- 农(30224)
- 财(29032)
- 制(25721)
- 业经(25223)
- 学(22973)
- 地方(22780)
- 农业(19322)
- 贸(19127)
- 贸易(19113)
- 银(18690)
- 银行(18646)
- 易(18565)
- 理论(18390)
- 行(17769)
- 体(17574)
- 和(17294)
- 务(17208)
- 环境(17127)
- 财务(17115)
- 财务管理(17075)
- 机构
- 大学(390275)
- 学院(386687)
- 济(151843)
- 管理(148639)
- 经济(148137)
- 研究(130864)
- 理学(126951)
- 理学院(125462)
- 管理学(123218)
- 管理学院(122513)
- 中国(99117)
- 京(85483)
- 科学(80357)
- 财(74945)
- 所(65908)
- 农(60720)
- 研究所(59202)
- 中心(59167)
- 江(58957)
- 财经(58427)
- 业大(56004)
- 北京(54598)
- 经(52836)
- 范(52524)
- 师范(52042)
- 院(47897)
- 州(47650)
- 农业(47297)
- 经济学(45672)
- 财经大学(43187)
- 基金
- 项目(253384)
- 科学(198158)
- 研究(187480)
- 基金(181940)
- 家(157825)
- 国家(156498)
- 科学基金(133802)
- 社会(117185)
- 社会科(110811)
- 社会科学(110785)
- 省(98166)
- 基金项目(96447)
- 教育(86292)
- 自然(85837)
- 自然科(83757)
- 自然科学(83738)
- 划(82748)
- 自然科学基金(82197)
- 编号(77695)
- 资助(74422)
- 成果(64966)
- 重点(56372)
- 部(55761)
- 课题(54168)
- 发(53642)
- 创(51646)
- 创新(48271)
- 制(48131)
- 教育部(47812)
- 科研(47684)
- 期刊
- 济(176144)
- 经济(176144)
- 研究(120620)
- 中国(80376)
- 学报(60497)
- 管理(57097)
- 财(57045)
- 农(56443)
- 科学(55441)
- 教育(48142)
- 大学(46439)
- 学学(43132)
- 农业(38287)
- 融(36360)
- 金融(36360)
- 技术(34192)
- 财经(28951)
- 业经(28548)
- 经济研究(26835)
- 问题(24843)
- 经(24743)
- 图书(22326)
- 理论(19559)
- 业(18894)
- 现代(18335)
- 技术经济(18271)
- 版(18000)
- 科技(17918)
- 实践(17778)
- 践(17778)
共检索到589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丽馥 左笑诚
本文回顾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形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土地问题,并从主观意识和城镇用地制度两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即进一步完善现行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及相关政策,实现耕地保护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双赢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奋生 袁彬
当前户籍制度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进城难使得劳动力资源不能合理流动;城乡待遇不公使得二元社会结构难以化解;人户分离使得社会经济发展不稳定;潜在消费受到抑制使得国家内需不足。相关公共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快户籍立法,加强法制宣传,科学设置城市准入门槛,完善户口登记制度以及建立动态的人口管理模式,革除户籍的附带功能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城市化 户籍制度改革 问题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土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土地制度不仅事关社会长治久安,而且关系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土地制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城市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围绕市场化方向推进,逐步完善土地价格发现机制,凸显土地价值,实现以地生财,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建设资金,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方向演进,积极开展"还权赋能"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产权交易中收益分配比例,提升农民承担市民化成本的能力。两条路径取得了同样的结果,共同推动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新型城镇化 土地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祝华军 白人朴
本文对我国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粗放、集聚效应差和环境恶化进行分析 ,指出布局分散是“小城镇病”的根源之所在 ;作者认为从规模经济考虑 ,我国城镇发展方针应调整为 :发挥大城市集聚—扩散效应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有重点地选择性发展小城镇。
关键词:
城市化 小城镇 集聚效应 分散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彬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遭遇更大的压力、社会兜底机制不健全、征地拆迁的巨大利益等原因,我国出现了低水平的"逆城市化"现象。因此,需要同步配套相关改革,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关键词:
城镇化 逆城市化 农业转移人口 劳动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卓 李敏 张耀宇 陈利根
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的逐步开展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稀缺度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稀缺度,年均缓解率达1.77%,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较弱,对中小城市没有产生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用地效率提升可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稀缺度。基于上述结论,建议从优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以及健全新型城镇化成本分担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平衡人地关系,以持续推动城市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基于制度租的视角,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来源问题。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城市化进程中农地转为建设用地而形成的土地价值增值,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和制度特征,它不仅是两个市场割裂形成的经济租金,更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造成的制度租。
关键词:
城市化 制度租 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李珍珍 封进
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确定合适的水平。特别是在中国城市化背景下,还需要综合考虑转移劳动力的低收入、高流动性等特征。本文首先基于异质性个体的需求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对养老保险的适度规模进行讨论;其次以转移劳动力为例,对理论进行检验,发现收入对其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流动性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模拟表明,有30%的转移劳动力愿意选择"较高保障水平",而有60%愿意选择"较低保障水平"。
关键词:
保障水平 异质性个体 转移劳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林 李爱国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建立"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与动力机制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证实个体在安居和乐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产生"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进而在心理层面实现"城市化"。"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是"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和精神驱动力;良好的"社会交往"是"人的城市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驱动力;安居和乐业是"人的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驱动力。循此机理,"人的城市化"应该以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和乐业为根本,以促进社会交往为核心手段,以提高"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和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良悦 刘东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的非农化呈现出一种反时序化配置的特征,即城市空间过度扩张、劳动力转移滞缓、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人为低估的非平衡发展,从而导致农地的过快非农化和人地压力的增加。国家偏向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农村资源依赖,"上收财权,下放事权"的分税制改革所导致的财政困境激励了对土地的非农化配置,农业脆弱、农民贫困和对土地依赖的交互影响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畅的退出障碍。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农地非农化反时序配置的特征。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非农化 反时序配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樊小钢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演进过程中,农村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城市区域规模不断扩张,传统的农业逐渐被现代化的农业所代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下降,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几乎都经历了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市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以其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