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8)
2023(14934)
2022(12305)
2021(11009)
2020(9245)
2019(21176)
2018(21111)
2017(41333)
2016(22520)
2015(25754)
2014(26306)
2013(26277)
2012(25062)
2011(23142)
2010(23808)
2009(22545)
2008(22422)
2007(20346)
2006(18542)
2005(17343)
作者
(69230)
(57759)
(57626)
(55093)
(36884)
(27472)
(26389)
(22568)
(21867)
(20744)
(19770)
(19052)
(18650)
(18512)
(18017)
(17918)
(17167)
(17118)
(16707)
(16667)
(14836)
(14376)
(14173)
(13206)
(13197)
(13010)
(12957)
(12796)
(11807)
(11511)
学科
(118975)
经济(118858)
管理(61121)
(58549)
(44251)
企业(44251)
方法(42041)
数学(36763)
数学方法(36515)
中国(35974)
地方(30511)
(30472)
业经(24563)
(23551)
(22587)
(21408)
农业(20468)
(19441)
贸易(19426)
(18892)
银行(18854)
(18685)
(18184)
(18029)
金融(18027)
地方经济(17231)
(16775)
环境(16363)
(15586)
(14526)
机构
大学(343429)
学院(342694)
(151929)
经济(148606)
研究(126388)
管理(124052)
理学(104417)
理学院(103074)
管理学(101399)
管理学院(100745)
中国(96741)
科学(75142)
(75026)
(70208)
(65756)
研究所(58995)
(58503)
中心(56099)
财经(54661)
(54064)
(49251)
北京(48574)
业大(48110)
经济学(48005)
(46943)
师范(46525)
农业(45628)
(44840)
(43221)
经济学院(43005)
基金
项目(210736)
科学(164704)
研究(155295)
基金(150662)
(130680)
国家(129550)
科学基金(109163)
社会(99802)
社会科(94503)
社会科学(94476)
(82253)
基金项目(79300)
教育(70246)
(69324)
自然(67354)
自然科(65699)
自然科学(65680)
自然科学基金(64478)
编号(63217)
资助(61587)
成果(53017)
(51260)
重点(48052)
(46657)
课题(44906)
(42591)
发展(41712)
国家社会(41148)
(41083)
创新(40022)
期刊
(183425)
经济(183425)
研究(112126)
中国(72414)
(54720)
(53122)
学报(51435)
科学(48314)
管理(46898)
大学(38603)
(37369)
金融(37369)
农业(36586)
学学(36205)
教育(36115)
经济研究(29958)
技术(29819)
业经(29024)
财经(28086)
问题(25811)
(24315)
(19738)
(19213)
技术经济(18845)
国际(17327)
商业(17216)
统计(16948)
世界(16720)
理论(16641)
现代(16493)
共检索到543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宇慧  
本文从经济的角度,运用协整理论,通过选取人口城市化水平与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表明生活水平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表明经济结构高级化程度的第三产业比重等指标进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揭示我国人口城市化经济学动力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与人均GDP、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最终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说明我国城市化自我修正机制很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为考察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我国1981-2007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动态计量分析中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在短期偏离长期均衡时,会以45%的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城市建设用地变动主要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与其滞后值关联度很大,城市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其扩张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政府应该严格遵循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城市增长的边界,规范土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显洲  
刘易斯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和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但无法定量地分析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动态作用过程。本文以我国1978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对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证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都存在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效应"和城市化的"经济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美虎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基础上,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省域空间模型。并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检验了我国省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发现,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影响不断减弱,但是区域城乡就业水平对城市化发展影响力却在加强,这对我国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施建刚  王哲  
文章利用1970~2009年跨国面板数据,结合三次函数型和对数函数型拟合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970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进程基本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正常发展;但由于认识偏差导致制度障碍,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滞后并未表现出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在逐步缩小,而是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滞后值为12.31%。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推论:中国这种整体下移的发展路径导致经济发展的低效率,并降低城市化水平的饱和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晓伟  刘澈元  
研究长三角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对于促进区域一体化以及制定各市的发展规划有着重大意义。利用长三角16个城市和东部21个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改进的象限图方法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长三角格局。研究发现:省际尺度上两者关系的地域差异并不明显,仅存在南北翼的微弱差异。此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格局存在马太效应。长三角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进程,依据客观的发展规律,研究两者适度不协调的合理性,制定两者协调发展的合理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利根  龙开胜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38.37%。(2)耕地资源数量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解释水平达到50%;经济发展对来自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响应微弱,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不到1.2%。(3)耕地资源数量、经济发展均显著地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因此,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要把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耕地质量保护与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瑞君  安虎森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很有限。本文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传统的观点相反,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反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需而实现的,也就是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是内需的扩大。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也进行了加快我国城市化的相关措施的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树坤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复合城市化指标,并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城市化却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采用撤县立市和撤县划区的做法对提高城市化水平没有积极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志祥  熊伟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9个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说明了城市化水平与各经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呈多样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受经济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并揭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出西部地区应稳步加快城市化速度,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熊鹰  苏婷  李海  李昱华  乐咏梅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别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与模型研究分析了该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二者在短时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但长期表现为均衡关系;(2)因果检验发现二者存在较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为经济发展;(3)二者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影响较大、变化响应强烈,其对土地集约利用冲击影响的解释水平达到了95.3%;而土地集约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影响较小、变化响应微弱,其对经济发展冲击影响的解释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进社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关系在80 年代被建立,从理论上分析这个统计关系能加深对城市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理解。从经济学的要素替代和需求收入弹性原理概括了城市化的发展机制, 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都遵从它。并构造了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乡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它是普适的。如果假设城市、乡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分别引起的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总是占据了一个不变的份额,同时,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乡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差与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那么, 就可以据此演绎出这个统计关系。第二个前提暗示了一个城乡发展差距的倒“U”字型过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小兵  邱立新  
根据山东省蓝色经济区6城市1996~2010年的时序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能源结构差异性较大,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的部分城市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有部分城市二者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正确处理能源消费与城市化的关系,有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促进蓝色经济区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雷  张华  
运用DEA模型、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两个维度的分析和理论初探,提出了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总体上山东省城市化综合效率保持稳定,但需要增加投入水平来改善DEA有效的城市数量过少、规模报酬递增类型的城市过多的局面。2山东省经济发展经历了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稳定上升3个阶段,其区域差异大且差异性格局持续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集中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与济南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市集中于鲁南、鲁西地区。3山东省各地市耦合类型以中度耦合类型和高度耦合类型为主,低度耦合类型、中度耦合类型、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空间集中性和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的稳定性,而较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对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有很强的依附性。4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目前山东省处于呈倒"U"型分布的左侧发展阶段,城市化效率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能提高城市化效率并实现两者的最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昱  
基于1978—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短期内,河南省耕地数量与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存在波动,但在12.29%的调整力度下,其长期关系趋于稳定。耕地数量变化对来自人均GDP的冲击反应强烈,而其对人均GDP的解释能力却不断下降。耕地数量变化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不断增强,地方财政对耕地保护的投入还不足。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建立全省范围内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