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9)
2023(13915)
2022(11403)
2021(10005)
2020(8661)
2019(19674)
2018(19576)
2017(39269)
2016(21233)
2015(24483)
2014(24723)
2013(24678)
2012(23305)
2011(21338)
2010(21720)
2009(20644)
2008(20301)
2007(18388)
2006(16681)
2005(15326)
作者
(64542)
(54132)
(53825)
(51627)
(34480)
(25717)
(24771)
(20985)
(20370)
(19206)
(18448)
(17969)
(17189)
(17045)
(16886)
(16793)
(16148)
(15880)
(15659)
(15539)
(13630)
(13336)
(13208)
(12308)
(12257)
(12095)
(11868)
(11833)
(11021)
(10618)
学科
(115072)
经济(114970)
管理(58739)
(56040)
方法(45972)
(42433)
企业(42433)
数学(41386)
数学方法(41127)
中国(31092)
(27644)
地方(25303)
(24042)
业经(21701)
(20522)
(19477)
农业(18575)
(18472)
贸易(18463)
(17825)
(16252)
银行(16206)
(15596)
金融(15594)
(15503)
环境(15164)
地方经济(14966)
(13987)
(13924)
财务(13897)
机构
大学(327050)
学院(325001)
(148065)
经济(145073)
管理(120529)
研究(114344)
理学(103071)
理学院(101855)
管理学(100344)
管理学院(99718)
中国(86324)
(68990)
(67810)
科学(66910)
(58284)
(54204)
财经(54095)
研究所(52434)
中心(51305)
(49428)
(48997)
经济学(48104)
业大(46139)
北京(43618)
经济学院(43393)
农业(42629)
(41914)
师范(41514)
(40390)
财经大学(39885)
基金
项目(205611)
科学(161978)
基金(150382)
研究(149438)
(130474)
国家(129444)
科学基金(110374)
社会(98187)
社会科(93183)
社会科学(93155)
基金项目(79293)
(79062)
自然(68905)
教育(68461)
自然科(67310)
自然科学(67291)
(66526)
自然科学基金(66121)
资助(61795)
编号(59697)
成果(49325)
(46596)
重点(46581)
(46021)
课题(41524)
国家社会(41502)
(41501)
教育部(40167)
科研(39039)
创新(39036)
期刊
(169112)
经济(169112)
研究(103238)
中国(59578)
(51734)
学报(49253)
(49131)
科学(45006)
管理(43513)
大学(37238)
学学(35254)
(32702)
金融(32702)
农业(32626)
经济研究(28678)
财经(28450)
教育(28396)
技术(27143)
业经(25390)
(24586)
问题(24470)
(18915)
技术经济(18145)
统计(17046)
(16787)
商业(15904)
理论(15773)
国际(15622)
现代(15196)
(14881)
共检索到492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成璧  刘雪剑  李晓晨  
文章从集聚经济的角度,收集并整理了我国2003~2005年287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混合模型估计方法与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企业数量的增加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由此提出制定有关公共政策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少甫  蔡梦宁  
文章对1995—2014年我国分省域碳排放数据进行测算,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城市化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的关系,得到在城市化水平各区间内GDP和碳排放对应不同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我国各省市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目前大部分省市仍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还没有到达改善碳排放的拐点。因而需要根据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碳排放的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树林  
本文主要对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城市规模扩大的外部正效应远远大于负效应,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大城市比在中小城市发挥的作用更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景华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进是其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满足了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通过刺激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提升作用于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施建刚  王哲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考察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存在;从累积效应来看,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也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并未形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少甫  蔡梦宁  
文章对1995—2014年我国分省域碳排放数据进行测算,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城市化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的关系,得到在城市化水平各区间内GDP和碳排放对应不同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我国各省市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目前大部分省市仍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还没有到达改善碳排放的拐点。因而需要根据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碳排放的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玥  徐盈之  
文章主要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及相关检验方法,对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人口城市化水平长期决定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却没有长期决定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的结论,同时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提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耀彬  
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方法,分时段地对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并不一致,二者之间有一个由松到紧密的相关联系过程;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也并不相同,这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与外生性密切相关;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互为推进的,着眼于多要素的综合是协调好其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荣学  解洪涛  
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发现各省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并不明确,但按照各省区初始城市化水平建立虚拟变量,发现初始水平居于中下水平的省份其城市化增速与经济增长具有强相关。进一步考察影响各省城市化增长速度的因素,发现城市化增速与乡镇企业就业水平及财政用于支援农村和农业支出水平相关,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化相伴而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基于1981-2010年度的中国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尤其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出口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均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源性驱动势头十分明显;劳动力投入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最后对我国经济增长提出规律性认识,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兵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还是制度?学术界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尚无定论。本文运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些统计资料,通过计量研究,从经济增长中的诸因素中分离出来了制度因素,并测算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而,制度因素应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抛开制度条件而片面地强调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很可能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树坤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复合城市化指标,并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城市化却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采用撤县立市和撤县划区的做法对提高城市化水平没有积极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凌  田国强  
贫富不均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相伴而来的一个重要现象。我们除了对它作价值判断,讨论公平与否之外,更加重要的是,确切地了解它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的客观影响。本文从需求分析的角度讨论贫富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引入熊彼特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创新性研究,它可以提高商品质量并推动经济增长。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二元结构(城市和农村)的两部门(消费者和厂商)模型,贫富差距就可以由农民的人口比例β和农民的相对贫穷程度d来衡量。由于高收入者对于优质商品有更强的支付意愿,收入分配状况影响在普通商品和优质商品之间进行的消费决策和厂商选择,进而影响为生产优质商品而进行的创新活动。结论是:在达到分离型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燕  聂华林  
基于198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了协整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总体上,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消除地区经济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翟爱梅  景显恩  
基于2000-2011年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BCC模型,将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财政支出与区位条件作为投入要素,将城市化水平作为产出要素,测算各省区的城市化效率,并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的城市化效率较高,东部地区次高,中部地区城市化效率最低;我国各省份城市化的技术效率较低,而规模效率较高;城市化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效应,其中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效率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强,而中部地区相对较弱。因此,中国各省区应努力发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通过提高城市化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