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5)
- 2023(13588)
- 2022(11447)
- 2021(10548)
- 2020(8842)
- 2019(20300)
- 2018(20700)
- 2017(40552)
- 2016(22093)
- 2015(25009)
- 2014(25405)
- 2013(25144)
- 2012(22939)
- 2011(20741)
- 2010(20815)
- 2009(19297)
- 2008(18769)
- 2007(16462)
- 2006(14790)
- 2005(13127)
- 学科
- 济(92513)
- 经济(92405)
- 管理(63915)
- 业(59836)
- 企(48006)
- 企业(48006)
- 方法(41998)
- 数学(36653)
- 数学方法(36289)
- 中国(28508)
- 农(25108)
- 财(21332)
- 业经(20427)
- 地方(19126)
- 学(18828)
- 制(17285)
- 贸(17008)
- 贸易(17000)
- 农业(16580)
- 易(16440)
- 银(14597)
- 环境(14581)
- 银行(14556)
- 理论(14520)
- 和(14328)
- 行(13930)
- 技术(13330)
- 融(13315)
- 金融(13314)
- 务(12565)
- 机构
- 大学(324278)
- 学院(321741)
- 济(129274)
- 管理(128345)
- 经济(126360)
- 理学(111392)
- 理学院(110144)
- 管理学(108237)
- 管理学院(107670)
- 研究(106605)
- 中国(78818)
- 京(69837)
- 科学(65989)
- 财(59694)
- 所(53139)
- 农(48455)
- 财经(48432)
- 研究所(48347)
- 中心(46902)
- 业大(46871)
- 江(45358)
- 北京(44467)
- 经(43890)
- 范(43188)
- 师范(42845)
- 院(38998)
- 经济学(38790)
- 农业(38000)
- 州(37641)
- 财经大学(36027)
- 基金
- 项目(217485)
- 科学(170969)
- 研究(159254)
- 基金(157908)
- 家(136640)
- 国家(135507)
- 科学基金(116633)
- 社会(100659)
- 社会科(95279)
- 社会科学(95254)
- 基金项目(84607)
- 省(83617)
- 自然(75677)
- 自然科(73902)
- 自然科学(73885)
- 自然科学基金(72507)
- 教育(72391)
- 划(70500)
- 编号(65653)
- 资助(64645)
- 成果(52823)
- 部(47836)
- 重点(47828)
- 发(45999)
- 课题(44659)
- 创(44341)
- 创新(41345)
- 科研(41227)
- 教育部(41071)
- 国家社会(40836)
- 期刊
- 济(142872)
- 经济(142872)
- 研究(98125)
- 中国(55319)
- 学报(48714)
- 管理(46818)
- 科学(45994)
- 农(43772)
- 财(41601)
- 大学(36974)
- 学学(34693)
- 教育(33886)
- 农业(30524)
- 融(27332)
- 金融(27332)
- 技术(26701)
- 业经(24375)
- 经济研究(23436)
- 财经(22897)
- 问题(20633)
- 经(19430)
- 图书(16967)
- 理论(16647)
- 商业(16169)
- 技术经济(15682)
- 现代(15614)
- 实践(15305)
- 践(15305)
- 科技(15073)
- 业(14943)
共检索到464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优智 党兴华
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STR)研究了我国1953-2011年的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化的变动对于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关系适合使用LSTR2模型来拟合,当城市化下降较快(下降速度高于2.388%)或者上升较快(上升速度高于15.3684%)时,城市化对于能源消费的非线性影响就会显现,此时城市化变动1%会引起当期能源消费变动10.5912%。
关键词:
城市化 能源消费 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杰鲲 贾江涛
采用RESET方法及BDS方法两种主流非线性检验方法对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论证实二者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究了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城市化到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做了进一步考量。研究结论证实,我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基本为正向影响,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呈现出极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动力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化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在程度及趋势上体现出明显的时间特征。
关键词:
碳排放 非线性 城市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德 魏文婉
笔者采用1953年~2012年的经济数据,基于STR模型考察了人均GDP增长率、城市化率、技术进步率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分别以滞后一阶的人均GDP增长率和滞后一阶的城市化率作为平滑转换变量建立ESTR模型,以技术进步率作为平滑转换变量建立LSTR模型,是最恰当的计量建模方法。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可以持续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温和稳定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对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有一定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则有显著的正向拉升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史亚东
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收入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不一致,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可能不同。采用52个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计量方法,以人均收入水平为门限变量,检验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城市化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限效应,在不同收入水平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降低能源强度,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会提高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能源强度,其中,处于中间收入水平的国家的城市化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负面影响最低。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耀彬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协整分析来实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联系,且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纠正力量并不很强;现阶段城市化对我国能源需求的贡献作用尚比较小,而且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建立有助于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中国降低能耗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小兵 邱立新
根据山东省蓝色经济区6城市1996~2010年的时序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能源结构差异性较大,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的部分城市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有部分城市二者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正确处理能源消费与城市化的关系,有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促进蓝色经济区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梽芳 蔡经汉
本文基于1978-2008年数据,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新近发展的两状态门槛协整模型研究我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论表明,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两状态门槛协整模型估计与检验结论则表明,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即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变化趋向长期均衡关系时的调整具有非连续特点,而且误差修正调整速度不一致;在两个状态中,出口贸易对误差修正的响应程度均大于能源消费对误差修正的响应程度,这表明协整系统出现短期偏离时,主要通过出口贸易的调整得以纠正。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因果关系 门槛协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献松
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实证了陕西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陕西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调整幅度不大;现阶段城市化对陕西能源需求的贡献作用尚比较小,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能源需求不会成为制约陕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瓶颈。
关键词:
城市化 能源消费 协整分析 因素分解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方莹 张宝山
本文构建了测度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基于1990—2009年关中城市群的时间序列数据,测度了关中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关中城市群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的动态因果关系,为制定关中城市群合理的城市化方案和科学的能源消费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连菊 阚大学
运用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对城镇化能源消费效应的影响均具有双门限的非对称特征,处于外体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较低的省份,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小,该结论也适用于经济开放程度这一转换变量;其他转换变量对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影响均只存在一个位置参数,并将各省份分为高低两个体制,高体制中产业结构水平较高,城镇化降低能源消费总量;高体制中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大,在技术进步明显、环境规制严格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省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越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文胜 翁骋 翁翘
本文采用2000-2011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 V A R)对我国城市化率与居民消费率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增长显著地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城市化率的升高却会导致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本文依据实证结论对居民消费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非对称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和城市化率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笑云 汪冲
城市化是EKC的形成机制之一,突出体现为资本要素在工业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通过城市这一载体所形成的空间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排放产生了非线性的增速效应,最终使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表现出曲线式的非线性趋势,二者的相对变化具有倒U型环境库兹列茨曲线特征,而人口城镇化则没有使得消费与污染排放之间形成这种非线性趋势。笔者基于2000年~2009年省区面板数据,在联立方程体系下考察了环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正反馈关系。研究表明,实施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化战略,特别是人口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举措。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行 范中启
本文以1990~2015年碳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行 范中启
本文以19902015年碳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小莉 潘浩然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不同于现有的研究,文中选取人均GDP、能源强度、资本形成总额作为阈值变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发现资本形成总额为最优阈值变量,这一结论显示出现阶段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中资本投入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使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三个非线性模型都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②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能源消费量将会增加,人均GDP达到13 000元左右时,能源消费量对收入水平较敏感,能源消费弹性分别为0.473 1和0.394...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PST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