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5)
2023(14216)
2022(11893)
2021(10816)
2020(8944)
2019(20656)
2018(20760)
2017(41303)
2016(22366)
2015(25286)
2014(25571)
2013(25258)
2012(23195)
2011(21082)
2010(20964)
2009(19082)
2008(18614)
2007(16269)
2006(14567)
2005(12833)
作者
(65275)
(53716)
(53493)
(51054)
(34310)
(25579)
(24280)
(21144)
(20492)
(19124)
(18367)
(18020)
(16909)
(16820)
(16701)
(16258)
(16007)
(15975)
(15521)
(15336)
(13260)
(13164)
(12984)
(12108)
(12018)
(11950)
(11879)
(11784)
(10778)
(10595)
学科
(95851)
经济(95741)
管理(66308)
(61188)
(48930)
企业(48930)
方法(44272)
数学(39096)
数学方法(38775)
中国(29002)
(25627)
(22784)
业经(20662)
地方(19654)
(19357)
环境(18006)
(17588)
(17239)
贸易(17231)
农业(16983)
(16692)
(14938)
银行(14900)
(14754)
(14223)
理论(14216)
(14034)
财务(13966)
财务管理(13935)
技术(13893)
机构
大学(328039)
学院(324921)
(132582)
管理(130615)
经济(129697)
理学(113487)
理学院(112280)
管理学(110548)
管理学院(109967)
研究(106344)
中国(78676)
(70093)
科学(64727)
(61578)
(52048)
财经(50240)
(48475)
中心(47462)
研究所(47277)
业大(47141)
(45832)
(45695)
北京(44335)
(42707)
师范(42356)
经济学(40662)
(39062)
农业(37961)
(37651)
财经大学(37478)
基金
项目(221556)
科学(174903)
研究(163191)
基金(161818)
(139815)
国家(138703)
科学基金(119861)
社会(104034)
社会科(98637)
社会科学(98613)
基金项目(86593)
(85118)
自然(77259)
自然科(75425)
自然科学(75409)
教育(74207)
自然科学基金(74046)
(71950)
编号(66783)
资助(66184)
成果(53701)
(49297)
重点(49000)
(47287)
课题(45342)
(45321)
国家社会(42731)
教育部(42567)
创新(42311)
科研(42149)
期刊
(141928)
经济(141928)
研究(98503)
中国(54889)
学报(48512)
管理(46767)
科学(45280)
(43576)
(43451)
大学(37076)
学学(34805)
教育(33740)
农业(30248)
(28477)
金融(28477)
技术(26859)
财经(24208)
业经(23665)
经济研究(22953)
问题(21080)
(20529)
理论(16893)
图书(16890)
技术经济(15732)
现代(15487)
实践(15438)
(15438)
商业(15131)
科技(14990)
(14804)
共检索到465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泱  周少甫  
根据1995~2008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碳排放增加速度高于城市化本身的增加速度,城市化进程会继续放大碳排放量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二次项系数为正,意味着还不存在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同时,为了考察中国地区间发展的异质性,根据城市化水平由高到低分成4组区域,针对不同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数越低,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就越大;地区的城市化推进速度越快,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就越大;而且,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也是碳排放的重要决定因素。鉴于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关海玲  陈建成  曹文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影响严重威胁着自然界和人类的安全。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增温的主要因素,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城市遂成为全球增温的首要选择。本文论述了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的关系,对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碳排放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为1.643,即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碳排放量将相应地增长1.643%。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城市化是碳排放持续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碳排放却不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Granger原因。为应对气候变化,城市的类型和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葵  戴小文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量以1.61%的比率增加;②将高城市化率作为中国现代化标志,从而"大跃进"式地进行城市化运动将造成我国碳排放总量随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而急剧增加,将有悖于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和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③碳排放量除受到当期城市化率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前期城市化率水平的累积影响,即前期城市化率水平体现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从目前中国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智  侯双  
利用2002—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3个角度对我国工业SO2、废气、废水、粉尘、烟尘的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城市化水平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与工业规模效应、城市化水平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在不同年份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影响方向和贡献程度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技术效应的贡献最大;技术水平提高是城市化促使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郡郡  刘成玉  刘玉萍  
将城市化区分为城镇化与大城市化,基于1980—2007年的跨国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和大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并比较分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对城镇化和大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影响,及不同区域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镇化和大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变化。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城镇化和大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但大城市化对碳排放的负向影响比城镇化更明显;将国家按区域或收入水平分组后,不同组的国家城镇化和大城市化对碳排放具有不同的影响;《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没有显著改变城镇化和大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梦琴  刘轶俊  
通过构建多形式的碳排放模型以及测算全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本文考察了多重因素特别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较为稳健地表明,城市化进程直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结构变化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FDI环境效应的合力是负面的,贸易并非国际碳污染转移的主要渠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薇  
选取我国1978~2011年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及碳排放量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城市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及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反之不成立;碳排放与第二产业之间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碳排放量增加是第二产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具有高碳排放量的高耗能产业是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支柱,支撑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的经济增长遵循从"排放"到"增长"的路径。从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来看,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何吉多  
我国的城市化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在短期内,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当前碳排放偏离均衡水平的调整力度较大;长期内,碳排放量的增加会伴随着短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延滞";城市化是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碳排放却不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Granger原因。因此,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建设低碳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少甫  蔡梦宁  
文章对1995—2014年我国分省域碳排放数据进行测算,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城市化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的关系,得到在城市化水平各区间内GDP和碳排放对应不同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我国各省市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目前大部分省市仍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还没有到达改善碳排放的拐点。因而需要根据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碳排放的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少甫  蔡梦宁  
文章对1995—2014年我国分省域碳排放数据进行测算,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城市化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的关系,得到在城市化水平各区间内GDP和碳排放对应不同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我国各省市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目前大部分省市仍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还没有到达改善碳排放的拐点。因而需要根据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碳排放的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红  陈雨蒙  
基于城市化视角,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了1978——201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城市化、经济增长、能源消耗、贸易开放的现实关系。研究显示:长期关系上,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及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均存在正向影响,而城市化则存在负向影响。短期关系上,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正向影响较强;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较强的负向作用;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难以确定。因果关系上,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存在互为因果的双向影响机制;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及城市化与碳排放仅存在单向影响机制,且均呈一定滞后特征。文章对实证结果逐一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杰鲲  贾江涛  
采用RESET方法及BDS方法两种主流非线性检验方法对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论证实二者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究了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城市化到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做了进一步考量。研究结论证实,我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基本为正向影响,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呈现出极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动力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化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在程度及趋势上体现出明显的时间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  荣培君  杨群涛  李旭  宁晓菊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化进程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碳排放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从中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以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除基础的IPAT模型、STIRPAT模型之外,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指数分解、结构分解、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也广泛应用。总体而言,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已逐渐深入、研究方法也多有创新,但仍需丰富研究视角、完善研究体系,更好地为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低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丽杰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1953—2012年)探讨了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关系,同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1995—2011年)考察了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不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长期内城市化有助于抑制碳排放,短期内过快的城市化将加剧碳排放;东部地区城市化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中部地区城市化不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关系;西部地区城市化有利于碳减排,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关系;各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毕晓航  
该文在对已有文献系统化梳理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为切入点,聚焦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以期探索我国低碳城市化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作用机制和调节作用机制两个方面。2间接作用框架下,城市化通过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聚集,而对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空间布局三个方面产生影响,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3调节作用框架下,碳排放对人口经济活动的弹性表现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在城市化发展初期,人口增加所引致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变化对碳排放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能源效率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也不太明显;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间接驱动作用迅速增强,且明显高于抑制作用,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