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4)
- 2023(10445)
- 2022(8449)
- 2021(7579)
- 2020(6647)
- 2019(15370)
- 2018(15637)
- 2017(31801)
- 2016(17688)
- 2015(20180)
- 2014(20688)
- 2013(20502)
- 2012(19257)
- 2011(17489)
- 2010(17907)
- 2009(16972)
- 2008(17161)
- 2007(15700)
- 2006(13990)
- 2005(12915)
- 学科
- 济(80020)
- 经济(79941)
- 管理(46242)
- 业(45725)
- 方法(34902)
- 企(34178)
- 企业(34178)
- 数学(31165)
- 数学方法(30926)
- 中国(27018)
- 农(22876)
- 财(19488)
- 制(16866)
- 地方(16788)
- 业经(16206)
- 学(15817)
- 贸(15110)
- 贸易(15104)
- 农业(14778)
- 易(14661)
- 银(13611)
- 银行(13577)
- 行(12974)
- 融(12404)
- 金融(12402)
- 体(11563)
- 务(11211)
- 财务(11185)
- 财务管理(11153)
- 和(11018)
- 机构
- 大学(267535)
- 学院(265349)
- 济(113500)
- 经济(111041)
- 管理(97514)
- 研究(92298)
- 理学(83255)
- 理学院(82243)
- 管理学(80875)
- 管理学院(80365)
- 中国(69658)
- 京(57781)
- 科学(55866)
- 财(53562)
- 所(47708)
- 农(45454)
- 研究所(43117)
- 财经(42666)
- 中心(41632)
- 江(40437)
- 业大(38675)
- 经(38545)
- 北京(36945)
- 经济学(36717)
- 农业(35989)
- 范(35750)
- 师范(35370)
- 经济学院(33467)
- 院(32900)
- 州(32244)
- 基金
- 项目(167647)
- 科学(130978)
- 研究(122269)
- 基金(120909)
- 家(105059)
- 国家(104221)
- 科学基金(87870)
- 社会(78041)
- 社会科(73891)
- 社会科学(73867)
- 省(64795)
- 基金项目(63942)
- 教育(56304)
- 自然(55281)
- 划(55132)
- 自然科(53948)
- 自然科学(53932)
- 自然科学基金(52941)
- 编号(50297)
- 资助(49923)
- 成果(41910)
- 重点(38164)
- 部(37965)
- 发(37353)
- 课题(34987)
- 创(33585)
- 国家社会(32291)
- 教育部(32257)
- 科研(32051)
- 创新(31547)
- 期刊
- 济(125986)
- 经济(125986)
- 研究(81992)
- 中国(47955)
- 农(41137)
- 学报(40848)
- 财(40204)
- 科学(37536)
- 管理(33830)
- 大学(30576)
- 学学(28726)
- 农业(27298)
- 教育(26170)
- 融(26083)
- 金融(26083)
- 技术(21705)
- 财经(21441)
- 经济研究(20764)
- 业经(20625)
- 问题(19944)
- 经(18491)
- 贸(14748)
- 业(14177)
- 技术经济(13572)
- 理论(13349)
- 统计(13294)
- 商业(13267)
- 现代(12804)
- 国际(12121)
- 版(12080)
共检索到395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明 王玉安
以人均GDP、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与城市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与产值结构相比滞后,但与就业结构相比并不滞后,城市化滞后的实质是就业结构滞后的结论。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和就业结构偏差的特点,以规模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形成的根源,认为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善偏差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
城市化 就业结构 偏差 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阳 叶文辉
研究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云南省就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旨在探求二者之间的演变规律,寻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运用统计资料,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云南省就业结构和城市化偏差的根本原因。运用偏差系数理论来分析偏差程度,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一产业偏差为负,第二产业偏差过大,第三产业偏差逐年下降。同时表明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偏差的形成源于劳动力文化技能低、制度环境约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
关键词:
城市化 就业结构 钱纳里模式 云南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清华
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物质富裕、生活方式先进的地域。因此也是人们向往的地域。当人们出于对城市的向往而从乡村地域迁移到城市地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非农经济活动、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地朝着城市地域进行空间聚集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化。目前,人们一般认为它发端于产业革命,并从此形成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冲击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提高到了1989年的26.9%。但是在其构成方面,却存在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颖君
本文利用结构偏差系数测算了我国1990-2006年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并引入相关系数矩阵对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解答了"民工荒"与劳动力就业难并存的问题。本文认为,"民工荒"并不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我国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而劳动力就业难,主要是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偏差系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庆浩 朴松花
以钱-赛世界标准模式与中国195 2 - 2 0 0 0年城市人口比重与产业结构变迁实证为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偏差的问题在于工业化结构偏差;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偏差,即服务业发展滞后与城乡二元工业结构造成了工业化的进程未能有效带动就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动,从而未能带动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岚
城市化和就业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与就业结构演变互动关系的内在逻辑,随后利用杭州市1984~2012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城市化与就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城市化可以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持续转出,并促使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但是从数据上看,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文溥,陈永杰
本文对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估算。在不同方法估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国际比较,认为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口城市化水平仅仅略微偏低正常值10%左右。但是,中国的城市化产业内部结构与世界同类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偏差。实证分析证明,从城市化角度看,城市化产业结构严重偏差是由于近20年来,中国侧重发展小城市,小城市比重上升使服务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市场空间。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城市效率,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其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莉 周宗社
笔者基于1978年~2011年数据构建VAR模型,对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滞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偏差的变动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具有正效应;但滞后城市化对第一产业结构偏差没有明显的冲击效应,对第二产业的结构偏差有负效应,对第三产业的结构偏差有正效应。滞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为格兰杰原因,滞后城市化的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短期具有正效应,长期具有负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具有正效应,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则会产生负效应。
关键词:
结构偏差 滞后城市化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科 王钊
本文基于1992年到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三峡库区的就业结构偏差问题,发现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偏差呈扩大趋势,已严重影响了三峡库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并使库区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从制度、政策和人口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就业结构偏差大的原因。从优化库区城镇体系、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城镇发展体制和资金瓶颈等方面,提出了加速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结构偏差 城镇化 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林杰 于飞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晶 金波
厘清数字经济优化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将数字经济、产业-就业结构、行业工资差距纳入同一个框架,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视角切入,对数字经济与行业工资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以及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通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纠正产业-就业结构偏差而缩小行业工资差距。同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直接证实了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同时缩小本地及其邻近城市的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孔祥利 汪超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的流动障碍。由于技能、地理位置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偏差是阻碍劳动力流动的现实原因,劳动力在行业间或区域间的"有效供给"是缓解当前结构性失业的关键,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教育和培训措施,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促进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
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供给 偏差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夏恩君
改革与发展是当今中国的两大主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根据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充分论证了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发展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这一偏差,提出了当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加速城市化建设应是未来十年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农业发展应建立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运行的基础上,形成三者协调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
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发展,偏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